绥远城将军衙署旅游景点介绍
绥远城墙和将军衙署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新城区中心。
绥远城为清满洲八旗军驻防城池,绥远将军驻地。历为府区(省)驻地,俗称新城,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钦差通智奉旨督建,乾隆二年(1737年)始建,四年(1739年)建成。城内棋盘式街道,中有鼓楼。城垣防御功能齐全,结构完整。现仅存东北角城墙671米,其余均于20世纪50年代拆除,原绥远将军衙署尚存,居绥远古城正中。绥远城背依青山,面临黑河,周边水草丰美,与归化城成犄角之势,素有“北国锁钥”之称。
将军衙署建成于乾隆四年(1739年),清代曾有67位将军在此任职,是管辖绥远城驻防八旗、归化城土默特旗,乌兰察布盟、伊克昭盟和节制宣化和大同绿旗兵事务的机构。
衙署建筑风格严谨对称,足按一品封疆大吏规格建成,砖木构制,占地约3万平方米,共有132间房屋。门前有高大的影壁,上有“屏藩朔漠”匾额,门侧立石狮一对,大门内厅堂凡三进,前为公廨,后为内宅。自大门进入须经过仪门,仪门凡三门,中门形同过殿但不常开,平常出入经由两旁门。仪门正北为大厅,为议事决策中心;东西各建有庑堂和厢房,为官吏办公场所。第二进正中建有宅第门房三间,东西各建厢房三间,同是官吏的办公场所;第三进为将军宅第,建在正中高台基上,东西两侧各建配房三间。宅第与配房间并建有走廊相通。在大厅东面建有花园,园内建有亭榭;东南隅建有马号;大厅西南面建有更房,为卫戍官兵住所。衙署经多次修缮,面目全非,近年开始修整,尽可能按原有制度复原。衙署内有绥远城将军办公复原陈列展览及绥远城满族历史概览。
2006年5月,绥远城墙和将军衙署作为清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绥远城将军衙署的营建,是清王朝为巩固西北疆边陲的稳定,奉行对大漠南北蒙古地区实施政治、军事统治的产物。雍正十三年(1735年),清廷在归化城(今呼和浩特市旧城)东北五里处勘定一处城址,作为右卫城北移屯兵之用。
至乾隆二年开始大规模修建。四年(1739年)告竣,清廷赐名“绥远城”。解放后,衙署为绥远省人民政府并内蒙古人民政府办公地,-兼两府主席。2006年5月25日,将军衙署与绥远城城墙被合并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绥远城将军衙署作为绥远城统领满、蒙、汉八旗驻军及掌管西北军政的最高权力机构,也在绥远城告竣时落成。驻守在将军衙署的绥远将军,号为“建威将军”,拥有广泛的实权,除统帅绥远城的驻防八旗官兵、管理内蒙古西二盟(伊克昭盟、乌兰察布盟)旗的蒙古王公、民众外,遇有战事,还具有调遣宣化、大同二镇(总兵)、节制沿边道、厅等权力。绥远将军乃属清廷一品封疆大吏,是以国家大帅的身份驻节在这里的。
从乾隆二年二月,驻守在山西右卫的建威将军王昌奉旨改驻绥远城起,到清末宣统末年最后一任将军堃岫被北洋军人张绍曾所取代止,将军衙署历时172年,清廷正式授封的绥远将军有78任,均在此管理驻扎。这一历史阶段,将军衙署的体制、作用,正如光绪十六年(1890年)绥远将军克蒙额亲立在衙署大照壁上一块石额所书“屏藩朔漠”那样,一直未变。
民国元年,北洋军人、二十师师长张绍曾被委任为绥远城将军,仍驻节衙署内。民国三年(1914年)改将军为都统,随之将军衙署改为“都统公署”。民国十七年(1928年),衙署为“临时区政府”占用。民国十八年(1929年)设置绥远省。衙署改牌绥远省政府。
1937年10月,在日本帝国主义扶持下,由德王拼凑的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的军队占据绥远,衙署一度为伪政权属下“巴彦塔拉盟公署”占用,后又为伪“蒙疆联合政府”所占据。1945年后,绥远省政府再次迁回衙署。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绥远城将军衙署”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