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会议旧址旅游景点介绍
五一大会旧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五一北路东侧。为砖木结构,东西长45m,南北宽12.4m,南北向,正门朝西,占地面积2214平方米,会议厅面积557平方米。1946年为东蒙军政干部学校。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在此宣告成立。1987年翻建,大厅内陈列有照片等文物,为自治区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五一会议办公旧址历史背景
1947年4月23日到5月1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又称五一大会)在五一大会旧址礼堂召开,出席会议代表392人。代表大会根据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提出的临时参议会议员候选名单,经过三天讨论,于4月30日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出121名议员。大会选举产生了以云泽(乌兰夫)为主席、哈丰阿为副主席的内蒙古自治政府,并选出19名政府委员、议长、副议长和驻会议员9人。内蒙古自治政府是全国第一个省级少数民族自治政府。大会通过了《内蒙古自治政府施政纲领》、《内蒙古自治政府暂行组织大纲》、《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宣言》。
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成立,实现了内蒙古地区各阶层人民多年来渴求统一与自治的愿望,极大地鼓舞了内蒙古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求解放的革命热情,对于推动内蒙古地区的社会改革、经济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深远意义。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斗争的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了民族区域自治的基本政策,不仅引导蒙古民族解放运动走上了正确的发展道路,也为正确解决国内民族问题提供了理论和实践的依据。
五一大会旧址即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大会会址,始建于1935年,坐东朝西,是东北沦陷时期伪兴安陆军军官学校礼堂,为一座青砖二层起脊建筑。旧址保护范围2526.09平方米,占地面积2334.15平方米,建筑面积708.5平方米。旧址内陈列文物159件。2007年,五一大会旧址得到了全面维修并充实了展览内容,复原了会场全景。
五一大会旧址于1995年7月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内蒙古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9年5月被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五一会议旧址其他介绍
五一会议旧址位于市区五一北路东侧,是一座青砖建造的厅堂。因1947年4月23日至5月1日,内蒙古人民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并宣告全国第一个少数民族自自治政权---内蒙古自治政府在此成立而得名。该厅堂建于1935年,曾是伪兴安陆军军官学校礼堂,东蒙军政干部学校礼堂,后为内蒙古党校礼堂。1986年被列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列为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基础。五一会址为青砖灰瓦二层起脊建筑,座东朝西,东西长94.5米,南北宽24.7米,建筑面积708.5平方米,占地面积为2334.15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为围栏、门厅、展览大厅、壁炉、主席台、化妆室、库房。会址门前绿草如茵,花团锦簇。会址内陈列着“兴安地区革命斗争史实”展,共展出图片、实物300余件,真实地记录了草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英勇奋斗、争取解放的历史。
1947年4月23日至5月1日,内蒙古人民代表会议在这里召开。决定内蒙古命运的392名与会代表一致拥护在内蒙古地区实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民族区域自治,为全国实行少数民族区域自治树立了光辉的典范。会议经过简短的投票仪式,选举-、哈丰阿为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正、副主席。这次会议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内蒙古民族解放运动取得了伟大胜利。五一会址作为中国共产党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伟大胜利的象征,是展示内蒙古民族团结与进步的重要标志。
现在“五一”会址大厅陈列着《兴安盟地区革命斗争简史》,展览共分五部分:日寇侵华罪行、自治区运动的兴起、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支援全国解放战争、革命英灵永垂不朽。真实地反映了革命前辈领导各族人民进行革命斗争所走过的艰难而光辉的历程。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五一会议旧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