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旅游景点

西海郡故城遗址

西海郡故城遗址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海郡故城遗址景点照片

西海郡故城遗址旅游景点介绍

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海郡故城遗址,俗称三角城,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县城西约1千米,地处青海湖东北,为湟水流域规模较大的汉代(1世纪)城址 。

  西海郡故城遗址出土文物有“西海安定”、“元兴元年”、“长乐未央”字样的瓦当、虎符石匮、大泉五十陶范等,遗址内散布有大量砖、瓦等建筑残件 。西海郡故城遗址的考古发掘给研究汉代(1世纪)青海地区的社会生活、丧葬习俗、宗教、经济、文化等提供了实物资料,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

  1988年1月13日,西海郡故城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西海郡故城遗址历史沿革

  汉元始四年(4年)十月,王莽在海晏县三角城设置西海郡(西海郡故城遗址),辖修远、监羌、兴武、军虏、顺砾五县,并分设驿站和烽火台。

  地皇四年(23年),王莽政权崩溃,西海郡废弃。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西海郡故城遗址被考古人员发现,并在遗址内发掘出土石盖(虎符石匮上部分)。

  1958年7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对西海郡故城遗址进行了调查。

  1982年、1983年和1987年,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西海郡故城遗址进行了进行了复查。

  1986年,考古人员在西海郡故城遗址发掘出土石匮(虎符石匮下部分)。

西海郡故城遗址历史文化

  名称由来

  西汉末年(1世纪初),王莽曾向平帝上奏建议设立“西海郡”之前即已设置的东海、南海和北海三郡,定名的缘由,乃是分别有大海在其东、南或者北面,而这个“西海郡”的名称,则是得自郡境西侧的一片内陆水域(青海湖)。《汉书·王莽传》记载:“莽既致太平,北化匈奴,东致海外,南怀黄支,唯西方未有加。乃遣中郎将平宪等多持金币诱塞外羌,使献地,愿内属。”“今谨案已有东海、南海、北海郡,未有西海郡,请受良愿等所献地为西海郡。”汉元始四年(4年),王莽在海晏县三角城建成西海郡,以示“四海归一”之意。汉代西海郡自建立到被废,存在十余年。王莽篡汉最后失败了,卑禾羌夺回青海湖故地,西海郡也很快被废弃。

西海郡故城遗址遗址特点

  西海郡故城遗址平面呈方形,占地面积约30万平方米,南宽北窄,东西墙长650米、南北墙长600米的,有东南西北四个城门,城墙夯筑,存最高处约4米,因残留的城墙形似三角形,又被称为三角城,城内地势南高北低,南部有几处隆起地带为建筑遗迹,城北部有一小城。

西海郡故城遗址其他介绍

  西海郡

  西海郡俗称“三角城”,位于湟水河沿岸的金银滩草原上,是青海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郡建制的古城,属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内出土文物众多,主要有虎符石匮、钱范、古货币等。虎符石匮是青海省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有铭文的石刻之一。

  西海郡故城遗址位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海晏县县城约1公里,青海湖东北侧、湟水南岸的金银滩上,俗称“三角城”,为西汉新莽时代所设“西海郡”郡城遗址。

  故城保存得相当完整,东西长650米,南北宽600米,城墙残高达4米。四个城门的门址保存完好,城内南部较高,有几处隆起的地带,应为当时的主要建筑区,其区域内散布有大量砖、瓦等建筑残件。最重要的是,城内出土了篆刻有“西海郡虎符石匮始建国元年十月癸卯工河南郭戒造”铭文的虎符石匮。

  虎符石匮,分上下座,整体由花岗岩雕成,上座为俯卧状态石虎,石虎身长1.5米,背宽0.6米,石虎下有石座,称石匮,石虎基座及石匮正面从右至左凿有:“西海郡虎符石匮,始建国元年十月癸卯,工河南郭戒造”三行二十二个篆字。虎符石匮的石虎怒目前视,栩栩如生,雕刻清晰、风格古朴,实为历史文物之瑰。

  根据《汉书》的记载,王莽曾在青海设置西海郡,东汉永元中(公元89年~104年)也曾一度设置,后来又废弃不用。在城址内发现的“西海安定元兴元年作当”铭文瓦当,是很好的断代依据。南凉和西秦时改称“海西郡”,又称“三角城”。

  在古城内还发现有钱范、五铢、半两、货布、货泉、大泉五十、崇宁重宝、圣宗元宝等多种货币,以及汉代的“长乐未央”云纹瓦当和唐代的莲花纹瓦当残片,这些文物具有不同朝代和不同时期的特征,说明该城址所经历的时间很长。

  1988年1月,西海郡故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西海郡故城遗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西海郡故城遗址”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