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西文昌庙旅游景点介绍
河西文昌庙,藏语称“尤拉康”,始建于明代后期(1590-1600年之间),位于县城西部6公里处河西乡下排村西侧山坪台根,北距黄河1000米,庙宇建筑依山傍水,坐西朝东,居高临下,可望贵德三河风米。庙前暖泉河萦绕北流,又有下排、格尔加、刘屯等村社庄院、农田、树林为屏。该庙遐迩闻名,史书多有记载,《安多政教史》云:“贵德地区地方神的神庙,位于日安德吉沟的沟口,这座庙的后山,远看象个宝座,所以被称为‘赤尕’宝座台。”
河西文昌庙简介
民国时期编修的《贵德县志稿》载:“文昌庙,在城西十二里古边墙外,依山傍岭,河流萦绕,汉藏信仰,士民供奉,每逢朔望,香烟甚盛,有事祈祷,灵验显著,久为汉藏祈福消灾之所。……”又据1962年朱辑吾编《贵德县续志稿》(油印简本修改稿)记载:“贵德距城西四十里,旧有文昌庙,创自前明。……清同治六年(1867年)悉遭焚毁,……同知十三年(1874年)开始重修,光绪二年(1876年)落成矣。”相传重修时,动工之前所备木料被洪水冲至今址堆积,故修建于此。原建筑分3个平台,以阶梯而建,其规模虽小,却金碧辉煌。
河西文昌庙布局结构
文昌宫距县城4公里的河西下排村山坪山根下,建于元朝初期(公元1179年),距今有800多年历史。后逐年建造,到明朝洪武年间(1368年)已全部建成,大殿用玻璃瓦盖顶,在阳光的照映下,愈发显的流光溢彩和庄重。西面角院平房16间,东楼魁圣殿上下12间,内塑有魁圣像一位,南北楼上下12间,全部用灰瓦盖顶,除大殿塑有文昌和侍从五位外,其他都是画像。在文昌爷神像中装有十世班禅大师的密封经卷一份,大殿两侧塑有马王爷两位,神马一匹,神骡一匹(所说的千里驹)。并有钟楼、鼓楼、三道牌坊门等共有80余间,布局严谨,结构精巧,雕梁画栋,楼阁错落有致,富丽典雅,气势雄伟。
河西文昌庙其他介绍
文昌庙在贵德共有三处,一般特指河西文昌庙,藏语称“尤拉康”,位于县城西郊六公里处的下排村西侧山坪台东坡上。文昌庙西靠山坪,北临黄河,庙前温泉河婉蜒北流。文昌庙始建于明代晚期(1590—1600年间)。据朱辑五编《贵德县续志稿》记载,“距贵德城西十四里,旧有文昌庙,创自前明……”清同治六年(1867年)文昌庙毁于一场大火,同治十三年(1874年)筹资重建,光绪二年(1876年)落成。1958年遭破坏,1982年,在旧址上按原规模建起了新的文昌庙。
文昌庙是一座依山而建的阶梯式庙宇,踏上第一层平台,一座三层的横枋斗拱组成的牌坊建筑便是文昌庙山门。牌坊三开间,中间宽而两边窄,主次有别。三开间都安装了钢管绾花的金属栅门,即美观大方,又多少透出现代建筑的气息。山门两边“工”字形的水泥基座上石狮虎视眈眈,门前一对旗杆冲天而立,透露出寺庙特有的威仪和神秘。经几十级石条台阶,登上第二平台,这里三面建有楼阁,东楼为魁星阁,塑有魁星之像,南北两侧是钟鼓楼。北为火祖阁,内塑火神、牛王、马祖三位神像。正南楼为娘娘阁,内塑王母娘娘、送子娘娘、献花娘娘三位神像。第三层平台正中建有文昌大殿,通高10米,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气势恢宏,突出了建筑群中的主体地位。大殿为飞椽双檐的歇山顶式横枋斗拱建筑;描金绘彩,雕龙刻凤。殿顶琉璃瓦铺面,阳光下光彩烁烁,耀人眼目。殿内泥塑彩绘的文昌坐像,威严中隐含着慈祥,“天聋”、“地哑”二童侍立两旁。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河西文昌庙”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