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青海省>西宁市>湟中区旅游景点

卡约文化遗址

卡约文化遗址属于文化旅游景点
卡约文化遗址景点照片

卡约文化遗址旅游景点介绍

青海省湟中县卡约村境内遗址

  卡约文化是因1923年首先发现于青海省湟中县卡约村而得名的。卡约为藏语,意为山口前的平地。卡约文化是青海省古代各种文化遗址中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一种土著文化。东起甘青交界处的黄河、湟水两岸,西至青海湖周围,北达祁连山麓,南至阿尼玛卿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均有分布。湟水中游的西宁盆地,遗址最为密集,显然是其分布的中心带。

卡约文化遗址遗址简介

  约文化遗址,于公元1923年在湟中县云固川的卡约村与下西河村发现的。

  “卡约”为藏语地名,意为山口前的平地。过去它被列入“寺洼文化”系统,1949年后,考古工作者把它与寺洼文化分开,命名为“卡约文化”(原称卡窑文化),理由是寺洼文化与卡约文化在地理分布与文化内涵等方面都有着各自的分布区域和文化特点。

  卡约文化主要分布在青海境内的黄河上游及其支流湟水流域,涉及的地区有民和、乐都、平安、西宁、互助、大通、海晏、刚察、同仁、湟中等10多个县、市,分布范围相当广泛,共发现200多处遗址或墓地,共发掘墓葬有1000多座,出土的文物极为丰富。

卡约文化遗址名称由来

  卡约文化遗址,过去它被列入“寺洼文化”系统。1949年后,考古工作者把它与寺洼文化分开,命名为“卡约文化”(原称卡窑文化),理由是寺洼文化与卡约文化在地理分布与文化内涵等方面都有着各自的分布区域和文化特点。

  卡约文化主要分布在青海境内的黄河上游及其支流湟水流域,涉及的地区有民和、乐都、平安、西宁、互助、大通、海晏、刚察、同仁、贵南、化隆、循化、贵德、尖扎、湟中、共和等10多个县、市,分布范围相当广泛,共发现200多处遗址,共发掘墓葬有1000多座,出土的文物极为丰富。

卡约文化遗址卡约文化

  卡约文化中,先民们的居住遗址和墓葬近年都曾发掘过,发掘的墓葬不下2000座,出土文物除各种生活用具陶器外,生产工具有大量石制的刀、斧、镞、臼、杵、锤,骨制的镞、铲、锥和铜制的刀、斧、凿、镰、镞等。还发现粮食(粟和麦类)和较多的牛、羊、马、狗等家畜骨骼。根据这些文化遗物,我们可以对当时人们生产和生活状况作一些分析和研究,勾画出一幅大致轮廓:当时人们大体上过着以定居农业为主,畜牧业占有很大比重,狩猎和采集活动也是生活来源的重要补充的经济生活。当然这种经济生活构成在如此广阔和自然条件区别很大的地域内,不会是完全相同的。一些适于农业生产的黄土河谷地带,农业生产的比重自然会占得大些;在一些林木茂盛、水草丰美的地方,畜牧业和狩猎经济的成份就占主导地位,甚至还有游牧经济的形式存在。这些情况在墓葬中常常有一些有趣的反映。例如在一般常见的三件陶器中,一件放粮食、一件放肉、一件放水。这种现象说明当时人们出于原始宗教信仰,认为死者在另外一个世界生活,继续需要这些生活必需品,同时也反映农业、畜牧业和狩猎产品是人们的生活来源。再如,墓中多次发现在四个牛蹄骨和一条尾声骨周围放上四个狗爪子或一个狗头。直观地看,这是否意味着狗在忠实地守卫着畜群这样一种情景呢?进一步想想,畜牧业和墓主人生前生活的关系又是多么密切呀!

  在男性墓葬中通常随葬铜刀、斧、戈、矛以及石、骨、铜质的箭头、箭箙等物,而女性墓葬中则常见骨针、骨管(针管)以及骨、石纺轮等物。这种现象说明男女性别不同,随葬的器物因而不同,又反映了当时男女之间存在着较为明确的社会分工,即妇女主要从事农业和家务劳动,男子的主要职责则是经营畜牧业、狩猎业和部落的保卫活动。

  卡约文化因为有大量青铜器出土,虽然仍旧广泛地使用石器,却已进入青铜时代。根据放射性碳14测定,卡约文化距今约3000年左右,相当于我国中原的西周时期。

  根据文献记载,公元前1000年左右活动于河湟地区的古代居民只能是羌族。卡约文化的分布范围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它就是古代羌族的文化遗存。在我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中,中原地区的文化曾经给周围地区以很大影响,同时周围地区的各种文化也给中原地区文化以重要影响,卡约文化也是这样。在青铜时代,羌族多次参加过重要的政治、军事行动;在以后的历史时期里也发挥过重大影响。

卡约文化遗址同时代遗址

  1、寺沟口遗址一:位于祁连县扎麻什乡河北村,面积东西长60米,南北宽20米。1983年州文物普查时发现,1987年复查时定为卡约文化与齐家文化并存遗址。地面暴露有灰层、陶片等遗迹,文化层深度0.3米,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寺沟口遗址二:卡约文化遗址。位于祁连县扎麻什乡郭米村东700米处,寺沟黑河北岸第二台上。东西宽50米,南北长150米,文化层厚0.3米,遗址暴露有灰层、陶片等。

  3、夏塘东台遗址:卡约文化遗址。位于祁连县扎麻什乡鸽子洞村。面积东西宽60米,南北长80米,遗址保存良好。

  4、汉代墓葬:白石崖墓地,位于峨堡镇白石崖村东500米的小山包上,东西长100米,南北宽50米,地层暴露有残墓、人骨等遗迹遗物。1983年普查时征集到灰陶罐一个,确定为汉代墓葬。

  5、峨堡古方城:位于祁连县峨堡镇至八宝公路18公里处北侧,峨堡古方城在其侧100米处,城呈梯形,东西长150米,中部宽120米,城墙高残高5米,夯土筑,南北城墙各有5个马面,西城墙有两个马面,马面宽7米,长12米,内有建筑基址5处,据考证为汉代所筑。

  6、峨堡古城:位于峨堡镇政府所在地。城东西宽200米,南北长300米,城墙残高6米,宽6米,北城墙正中及城四角各有一个马面,有东、北、南3门,门宽1米,均有瓮城。《西宁府志·古迹》载:“(峨堡古城)在卫治西北、永安城西140里,元时筑,今遗亘尚存。”

卡约文化遗址旅游最佳时机

  去当地旅游最佳季节为每年的5月至10月,气候凉爽宜人。

卡约文化遗址交通信息

  从西宁到湟中,先到西宁体育馆隔壁的小的西门汽车站,它在西宁西面。这里有频繁的公共汽车和吉普车到临近塔尔寺的小镇皇中,全部是中巴车,白天通常每30分钟就会发出一趟,最晚一班车到晚上6点左右发出。中巴车和出租车,票价都是每人5元。

卡约文化遗址其他介绍

  卡约村遗址

  位于湟中县李家山乡卡约村内及北部。李家山乡统辖整个云固川,云固川河发源于金蛾山,上游分为东西两河,两河之间是一南向北高南低鱼脊形的大缓坡川地,当地俗称为鳖跌沟。东西两河由北向南流至卡约村南汇成一河,卡约村坐落在两河交汇的三角处。卡约村遗址是1924年瑞典人安特生发现的,是卡约艾化的命名地。遗址面积较大,除包括整个村庄外,还延伸到村北耕地。遗址可分南、北、西三区,南区基本都压在村庄之下,大部都是农民庄院,南边缘处有少量的墓葬,北区为纯居住区遗址,西区是葬地。南区在庄院墙基下见有较厚的灰层和烧土外,很多庄院墙内都夹有杂骨和碎陶片。北区距村庄约40米,地势略高,70年代前保存完整,并于1958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1年秋为扩大耕地,用推土机将遗址推平,填人北部小沟内,1982年复查时尚未耕种,地面上到处是碎石、杂骨、陶片,文化层已裸露,见有灰坑、红胶泥掺细砂铺设的房屋居住面和残灶等遗迹,部分地区已见生土层。1983年已耕种小麦,遗址随之消失。西区是葬地,安特生曾在此发掘墓葬数座。由于历年取土致使西部破坏无余,东部则压在村庄之下。1983年,青海省文物考古队曾在东部农民庄院内,清理残墓葬1座,系长方形立坑偏洞墓,单人二次扰乱葬式,随葬陶器3件及一些装饰品。卡约村遗址不但是卡约文化的命名地,从卡约文化分布情况看,云固川内的卡约文化遗存非常密集,是卡约人聚集地之一。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卡约文化遗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卡约文化遗址”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