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王亭博物馆旅游景点介绍
禹王亭博物馆位于禹城市区西北部3公里处,占地136亩,由禹王大殿、东西配殿、钟鼓楼、具丘遗址、禹王亭和禹王湖等组成,是一座集考古、研讨、观光、旅游、娱乐为一体的古文化公园。是国家AAA级景区。
禹王亭博物馆发展历史
雍正二年,禹王亭整理扩建,更加宏伟壮观。
明清时期,禹王亭香火大盛,不少骚人墨客来此朝拜观光,留下了许多瑰丽的诗文和历史文化遗存。如清代皇帝爱新觉罗.弘历就曾诗云:神禹治水乃最神,当时犹至入徒骇,三千年后智非禹,问胜此人谁能解。
日寇侵华时,禹王亭配殿被炸,主殿前厦被毁拆除。
解放后,禹王亭经简单修补曾做学校。
1966年“文革”期间,禹王亭被彻底拆除,仅存荒凉的具丘山。
具丘山遗址于1997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属龙山文化古遗址。
1995年重修禹王殿和禹王亭,2002年上半年,禹王亭博物馆一二期工程相继完工,并成功举办“中国首届大禹文化研讨会”,是禹城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禹王亭博物馆
禹王亭博物馆历史故事
相传当年大禹治水导三川、疏九河,在禹城境内具氏部落筑土成山,察水情、望水势。据史书记载,该土丘“高十仞,广倍之”,折合高度为十八米左右,后人把土丘定名为“具丘山”。唐以前,当地百姓为感念大禹治水为民造福的功德,几经向具丘山填土,栽树种草,并在山丘是扎草亭供奉禹王灵位,禹城建县后,在具丘山上修筑砖木结构禹迹亭,供禹王神位,逢立春、重阳,县令与民众祭祀禹王。自唐至元,因战乱灾荒,禹迹亭几次被毁重建,明天启四年,十里望吴姓乡绅,倡乡民在禹迹亭旧址建禹王阁,比原亭扩大。康熙五十年,广东人曾九皋任禹城县令,募捐善款重建禹迹亭,更名禹王亭。并置祭田40亩,刻碑以记,曾九皋亲题匾额“神功千古”,亲撰碑文《禹亭记》,后曾离任,百姓感其在禹绩业,亦捐款刻“去思碑”,立于禹王亭内。
禹王亭博物馆建筑布局
禹王亭博物馆由一个座北朝南的大院落,内有禹王大殿、东西配殿、钟鼓楼等,由具丘遗迹、禹王亭和人工湖组成。结构新颖、紧凑、气势恢弘,古朴典雅。大院落南首是一牌坊式山门,门上方为清朝乾隆皇帝题写的“禹王亭”手迹。
禹王亭博物馆其他介绍
禹王亭博物馆位于禹城市区西北3公里处,占地136.5亩,于1997年建成对外开放。该公园由一个座北朝南的大院落(内有禹王大殿、东西配殿、钟鼓楼等)、具丘遗迹、禹王亭和人工湖组成。其结构新颖、紧凑、气势恢弘,古朴典雅。大院落南首是一牌坊式山门,门上方为清朝乾隆皇帝题写的“禹王亭”手迹。
拾阶进入山门,有宽6米,两旁栽种着松柏的南北甬道,甬道南端东侧矗立着一石碑,上面刻着重修禹王亭记碑文;甬道南端西侧,立有两块石碑,刻记着重修禹王公园捐款单位名称和捐款个人姓名。院落北部东西两侧,各建有11间古式配殿;甬道北端即是一座明清建筑模式的禹王大殿。大殿占地300余平方米,西阔为5开间、重檐、歇山、九脊顶,总高度为16.7米,长25.4米,进深15米。
大殿正门上方、两檐之间设“禹王殿”鎏金匾额,门两侧立柱有楹联一幅,琉璃瓦顶和玺彩画,金壁辉煌。殿内正中塑禹王坐像一尊,高约6米,背后塑玉女手持风扇侍立两旁。大院落北门外系“具丘山”(南北长45米,东西宽50米,高8米)。据旧志记载:“大禹治水时曾筑此丘,以观察水势”。明、清时于土丘上建禹王亭。后年久失修毁之,土丘上建筑物荡然无存。土丘之上现长满杂草树丛。1974年山东省、德州市考古人员,曾来此考察,发现有灰土层,并拣到单孔石铲、蛋壳残片、石斧、陶弹丸、陶纺轮等古代文物。经山东省博物馆鉴定,这些文物为龙山文化遗物,具丘属“龙山文化遗址”。
1995年,市委、市政府投巨资修建禹王公园时,在紧临“具丘山”的东北侧,用土堆成高15米的大土丘,周围用水泥框架块稳固,在土丘南侧用条石修筑了64层台阶到达其顶部,在土丘顶部建筑了高8米,呈八角形的古式亭阁,曰为“禹王亭”。该亭由16根朱红立柱擎顶,木制顶壁四周,绘画着大禹治水的故事,整个“禹王亭”恢弘壮观。人们立于亭内,一可触景生情,缅怀禹王治水功绩。二可眺望禹城市容,目睹四周农村田园秀景。禹王亭东南侧,开挖有水面面积25亩的“禹王湖”,水深2米,清澈见底,四周垂柳点缀着湖景秀色。2000年,市政府在此建立文物管理处,搜集本市民间石碑、石人、石兽等,建立碑林,供游人观赏。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禹王亭博物馆”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