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旅游景点

铁门关遗址

铁门关遗址属于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暂无铁门关遗址景点图片我要提供景点图片

铁门关遗址旅游景点介绍

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铁门关遗址,位于山东省利津县境内,为山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主体高13米,南北长20余米,东西宽9米多。

铁门关遗址建筑历史

  金代初年,今前关村一带濒临渤海,为古大清河出海口,来往内陆和沿海的船只可在此靠岸卸载。渤海沿岸滩涂盛产食盐,金朝为控制食盐贸易及海滨之险,在此筑有土城,土城整扇城门嵌满铁钉、铁环,时人称为“铁门”。因这里是海陆通关之所,故名“铁门关”。金时,铁门关土城内有一座龙王庙,过往船主及客商常到庙内进香许愿,祈求神灵保佑平安,更使“铁门关”声名远播。

  明清两代,铁门关已发展为繁华的水旱码头、盐运要地和重要关津。至今利津民间流传的口头禅还说:“先有铁门关,后有利津城”。明朝成化年间,有一朱氏客商提议在铁门关修建戏楼,并率

  先捐资,从胶东运来建筑材料,组织数百工匠修建,历时一年,戏楼竣工。戏楼置龙王庙前,下层用砖砌一拱门,上层为舞台,全部由木板铺成,内壁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戏楼建成后,引来方圆千里的戏班来铁门关演出。据传每年演出时间达200天。后又在龙王庙两侧修建了关帝庙、土地庙。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铁门关商业进入鼎盛时期,久居此地的商人陈红军和海运业者张乐民,倡议第三次重修铁门关。这次修缮,雕刻了戏台前檐的花格木棂和绘制了庙内的壁画。据《利津县续志》载:“昔济水由利津入海,名曰大清河。河门通畅,南北商船由渤海驶入河口,在铁门关卸载,由河内帆船转运而上。彼时物品云集、商人辐辏,此为商业最盛时期。”清咸丰五年(1855),黄河夺大清河入海后,下游泛滥频繁。至清末,铁门关的建筑物逐渐被

  黄河泥沙淤埋。《利津县续志》载:“迨咸丰五年,黄河北徙,夺道入海,当时尚不为大害。至光绪十二年,铁门关被黄河水淹没,将码头迁至县城东关,大船即不能驶入,仅有河内较小帆船往来驳运,商业即见衰落。光绪末年,海陆土匪相继而起,上船停止,河门荒废。”目前,铁门关地上建筑物已不复存在,清代铁门关龙王庙“庆献龙宫”牌匾现保存于利津县文管所。

铁门关遗址其他介绍

  铁门关遗址位于利津县汀罗镇前关村。遗址南北长42米,东西宽30米,面积1260平方米。铁门关是原大清河入海口处的一个重要关津,有“铁门锁浪”之称。金朝为控海滨之险而建置,建有城墙、庙寺。明代设千户所。明代和清代前期是繁华的水旱码头和盐运要地。清咸丰五年(1855年)黄河夺大清河河道入海后,至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铁门关被黄河泥沙淤废。后人有诗叹曰:“丰国场边问旧营,前朝几度设屯兵。至今明月荒城畔,-夜有声。”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铁门关遗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汀罗镇——汀罗镇位于县境东北部,距县城38.7公里,辖72个自然村,73个村民委员会。有9167户,总人口31711人,其中男15951人,女15760人,非农业人口1852人。全镇总面积276平方公里,有耕地5947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4333公顷。2020年6月,汀罗镇被命名为…汀罗镇详细介绍

我要对“铁门关遗址”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