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林旅游景点介绍
于林(此处的林在当地指坟地)位于山东省平阴县洪范池镇洪范池北1.5公里处的纸坊村之西、谢庄之南、两河(杨河村、周河村)两海(张海村、苗海村)之间,是明朝三代帝王(神宗、光宗、熹宗)之师于慎行的陵园。洪范池、扈泉、日月泉、丁泉、书院泉、墨泉、拔箭泉、白雁泉等名泉汇集而成的浪溪河环绕祖茔流入黄河,四周有华山、云翠山、大寨山、双祯山等数百个山峰形成百鸟朝凤、万花吐芳之势向祖茔肃然起敬。
于林人物简介
于慎行(1545—1607),明代政治家、学者、诗人、文学家。字可远,又字无垢,平阴县东阿镇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官至礼部尚书,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俗称“于阁老”,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定”。为人忠厚老成,熟悉历代典章,对明朝礼制建设有很大贡献,其文学造诣亦极高,与冯琦并称于世。于慎行明习典制,诸大礼多所裁定,且文才卓著,生前有《读史漫录》、《谷山笔麈》、《谷城山馆诗集》、《谷城山馆文集》等著述,并主修《兖州府志》,明神宗时“文学为一时之冠”。于慎行病故后,万历皇帝敕建陵园于洪范,以报答师恩。其建筑雄伟壮观,具有鲜明的明代建筑雕刻艺术风格,为大明资政大夫、太子少保、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于慎行的墓地。
于林坐北朝南,进门楹联为万历皇帝朱翊钧所撰,“大明先师三代帝王受教诲,朕赐仙居庄严肃穆浴皇恩。”由书法家邢侗书丹。陵园占地面积4公顷。据明朝史书记载:于林“龙沙恢阔”,“中有享堂翁仲”,有牌坊两座,一曰“帝赐玄卢”,一曰“责难陈善”,皆系万历皇帝御书。陵园正门外有高大石狮1对,林中有华表两座。牌坊和华表上雕刻的人物,花卉,虬龙浮出,飞禽走兽,巧夺天工,惟妙惟肖。于林甬道两侧有石虎、石羊、石马,翁仲相对,且做工精细,形态逼真,展示了那巧夺天工的明代石刻艺术,令人拍案叫绝。陵墓的中心是落棺亭。亭前有供后人祭奠的1张石案和记载政绩文章及人品的10通大石碑。落棺亭周围,苍松翠柏,遮天蔽日,尤其林中植有万历皇帝所赐白皮松59株,现尚存44棵。属国家稀有珍贵树木。一般胸围2米,高16米左右。树干挺直,通体银白,经阳光照射,闪烁有光,斑斓可爱。针叶青翠,间有青褐色球果,煞是好看。棵棵亭亭玉立,古雅壮观。历400余年仍生机盎然,是省内独有的白皮松古树林,规模为国内所罕见,居国内集中储量首位。
于林的过亭没有亭子,但却在四角各刻有“降龙獭”,这在众多的林墓中,也极为少见。于林的过亭为什么有降龙獭?其一,于慎行是三代皇帝的老师,人们把过去的皇帝比作龙,而他所教的正是年幼的帝王,在很多事情上,除了在世父王,还有他能降服“龙”,这是再自然不过了,其二,由于于慎行既是明朝诗人、文学家,又是三代帝王师,在当时来说,他虽不是帝王,但却也是个举足轻重极少有的人物,所以,把他自己称为自天而降的一条龙。其三,安在这里的“降龙獭”还起一个“避雷针”的作用,能阻止妖魔鬼怪到此打扰。
于林历史背景
“文化大革命”期间,墓地毁坏严重,现仅存白皮松树供游人观赏。这里是旅游胜地,吸引四方游人来此观光,特别是每年阴历二月二古会期间,从早晨到傍晚游客来往不绝。
于林其他介绍
于林,明万历皇帝赐给恩师于慎行的莹地,位于平阴县洪范池镇北1.5公里处。
于慎行(公元1545-1607年),字可远,又字无垢,山东东阿(今平阴县东阿镇)人,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累官至资政大夫、礼部尚书、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人称“于阁老”。卒赠太子太保,谥“文定”。
于慎行为人忠厚老成,且文采出众,与公鼐、冯琦并称“山左三大家”。二十多岁便为帝师且作了三代帝王的师傅,实不多见。
最令人钦佩的是于慎行的耿直。对皇帝敢于犯颜直谏,惹毛了也不怕;对内阁首辅且又是自己恩师的张居正,该弹劾时弹劾,该主持公道时主持公道,不惧权势,不趋炎附势,不怕被炒“鱿鱼”。所以,于慎行在其位极权臣的官宦生涯中也曾“三起三落”,但却磊落坦荡有骨气有胸襟得多。
正因如此,虽说于慎行因“国本之争”即择立“皇太子”之事惹恼了万历,君臣反目卷铺盖回家赋闲
了十七年,但最终明神宗还是重新启用了这个“倔老头”,位列内阁大臣七人之首。无奈此时于慎行已垂垂老矣,晋京13天即告仙逝。
于林占地60多亩,原有牌坊两座,一曰“帝赐玄卢”,一曰“责难陈善”,皆系万历皇帝御书,正门外有石狮一对,神道两侧华表、石虎、石羊、石马、翁仲相对。但这一切皆在文革初期灰飞烟灭,唯有万历皇帝御赐的62株“白皮松”还剩下40余株,依旧傲视苍穹,倔强峥嵘。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于林”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