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掖山卧佛寺旅游景点介绍
阿掖山东北方下侧有一座千年古刹,名曰卧佛院,又称下寺。《日照县志·寺观》曰:"佛院即俗名下寺院也,是我市形成规模最早的寺院。
卧佛院建于唐代。据收集的碑文中记载:自前唐时建于尉迟公(敬德)实平辽屯兵报捷处也,此记与安东卫志相符。
卧佛院座北朝南,三面临峰,峰高林密,古树参天,四周溪水环绕,经年四季长流不断。环境幽雅清静,是佛家弟子修身养性的极好处所。
院内佛殿三座,前殿塑有十八尊罗汉,尊卧佛,佛殿宏伟壮观,塑像栩栩如生。殿内设有供奉的平台,幔帐高挂,灯烛常明。善男信女,过往香客,在此拜佛求福。平日香火不断,每逢佛事大典,参拜者更是络绎不绝,院内外人头攒动。供炉内香火燃烧,火焰高达丈余。佛堂内红烛高照,信香袅袅,整个寺院烟雾缭绕。此时磬钹齐击,诵经之声悠扬婉转。钟鼓楼上,巨钟鸣奏,浑厚有力的钟声,在山谷中回响,十里之外仍余音袅袅。善男信女顶礼膜拜,接踵而至,好一派佛事盛景。因其香火旺盛,一度成为一方佛国圣地。
中殿为佛事殿,是庙中主持和众僧-参禅之地。诵经之时坐于殿内,或手把念珠,或双手合十,闭目养性,参禅悟道。如有施主前来作佛事,众僧便击磬诵经,有时经月不息。
后殿为藏经殿,供有释迦牟尼之像,藏经千余卷。至开元年间即公元713年之后,藏经多达一千零七十六部,五千零四十八卷,其后续又有增加,可谓佛院盛况空前。
卧佛院内东西各有一排厢房,是僧人休息和当值之所。
山门一侧分别为碑亭和钟楼,碑亭内立有唐碑一座,碑文记载了卧佛寺修建的概况。但元大德年间约1303年左右,毁于大火,后重修于大德九年,有潘文炳书“重修卧佛碑”碑文为证。
钟楼之内悬巨钟—口,春夏秋冬四季长鸣。每当曙光初露,山门大开之时,钟声便响起一百零八下。随着钟声,太阳从海中冉冉升起,当曙光初照山川之时,钟声也戛然而止,只有袅袅余音在山谷中回响。明代文人赵应元有《山寺晨钟》一涛,专述当年卧佛院晨钟盛景:开门梵宇晓山空,一击鲸音万壑通,
啸月野猿归别涧,避烟驯鹤仓松。
老僧犹坐残灯畔,行客俄惊逆旅中,
百八频敲声欲尽,朦胧色光渐生东。
卧佛院内现存千年古银杏树两株,大株高二十九米,小株高二十八米,粗数须数人合围。两树主干挺拔,枝繁叶茂,树冠覆盖整个寺院,给人以古朴幽静之感。
银杏树虽经千年,但从未见结出果实。相传尉迟敬德平辽报捷之后,回朝拨专款修建卧佛院以纪念屯兵于此。寺院建成之后,庙中主持向其索要镇寺之宝。尉迟敬德从怀中掏出雌雄二枚银杏,原意要方丈将其全部种下,但方丈心存私念,将一粒埋人寺中,另一粒藏于密室,以作传寺之宝,岂知种下的一粒为雄株,因而也只能根生雄株进行繁衍,却不能结出果实。
卧佛院历经千年沧桑,至今仍向人们展示大唐盛世在这里留给人们的珍贵遗存。人们也回敬了卧佛院众多动人心神的传说,每个传说都能把人引入如缕如烟的神奇与遐思之中。
相传,卧佛院建院初始,有一高僧云游至此,环视地势赠语:寺若香火千年旺,需卧佛一尊,头当沉香木、体宜檀香木,为此,寺院方丈决然只身江南化缘。经过一十八载千辛万苦,于云贵化得沉香、檀香二木。木重路遥,运作艰难,无奈之际,适遇一商船北归,遂告求捎回。有道是,人心难测。这商人见物起贪心,途中将沉香、檀香偷偷换出,后又买通官府,栽赃方丈借钱不还,捉拿进县衙施以重刑。老和尚失木、遭打、又毁清誉,气得六神离宫,三焦失衡,从此一病不起。
方丈自知不日归西,便着徒弟于寺内外布满香火,自己七日绝谷闭目,魂游太虚。一日,他再度睁开眼招众弟子于榻前,含泪训戒道:为师心愿未了,却要归西,尔等记住,十八年后的今天,为师还会回来,雪此奇耻大辱。”弟子道:“师傅,有何为凭。方丈再言:到时,山门自开,钟鼓齐鸣。言罢,咬下左手中指递与大弟子保存,便撒手西去。
物换斗移,转眼十八年已过。一日,山门前落下一顶官轿,从中走出一知县。这时,山门自开,钟鼓齐鸣。众和尚正暗自惊诧,未解何故。内有一僧顿悟禅机,高叫道:‘』师傅回来了!师傅回来了!边喊边跑去门外,众僧亦慌忙挤出山门,齐刷刷跪倒一片,高呼:弟子恭迎师傅。
知县肃容曰:“众位长老,我乃新任知县童某,今日慕名来访,你们缘何如此称呼。一小僧立述原委。童知县道:长老以何为凭。另一僧人忙将老方丈断指呈上,知县伸左手去接,众僧望去,见其独缺中指。知县见断指仍鲜活如初,就缓缓按于空缺处,霎时,便长了上去,伸屈自如。知县亦幡然顿悟,了然前生,高声道:阿弥陀佛!吾即汝师,众弟子久违了。众僧大喜,簇拥师傅至厢房,倾诉一十八载酸苦。随后,童知县亲审此案,严惩奸商,追回佳木,选能工雕塑卧佛,沉香为头,檀香作体,供于大殿。卧佛院一名即源出于此。后,童知县因佛缘未了,遂剃度为僧,回卧佛院做方丈。清灯熬黄卷,银杏伴秋风,享天年而去,归葬寺院以东,民称童太爷坟。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阿掖山卧佛寺”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