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旅游景点

齐长城遗址

齐长城遗址景点照片

齐长城遗址旅游景点介绍

山东省内的古遗址

  齐长城遗址横亘于齐鲁大地,始建于春秋时期,距今已2500余年。西起黄河,东至黄海;东西蜿蜒千余里,几乎把整个山东南北分为两半。经实地测量齐长城全长618.893公里,共翻越1518座山峰。主要有长清段、泰安段、莱芜段、五莲段等遗址,其中保存最好的齐国莱芜段57.832公里。

  齐长城遗址史称千里齐长城,齐长城源于济南市平阴县,古济水河东岸,从大峰山山顶通过,蜿蜒千里,直达青岛市黄岛区东于家河村北入海。此军事巨防,蜿蜒起伏在1518座山峰上;它历经平阴、长清、肥城、泰山区、泰安郊区、历城、章丘、莱芜、博山、淄川、沂源、临朐、沂水、安丘、莒县、五莲、诸城、胶南、黄岛共19个县市区的94个乡镇、办事处。2001年06月25日,齐长城遗址作为春秋战国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齐长城遗址历史沿革

  齐长城的修建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地理环境。据考证,它的修建,借鉴了城池防御的手段,具有重要的军事、建筑、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价值,非常值得研究和探索。从历史方面看,公元前771年,周平王东迁,王室逐渐衰落,而齐、鲁、晋等国则日渐富强,特别是齐国正崭露头脚,渐渐崛起于东方。逐渐占据了霸主地位的齐国虽发展迅速,但是,南部强大的晋国却一直是当时齐国统治者心头的一块病,时时令其不安,而且当时其他诸子国也纷争不断,战事颇繁,对齐国也是一种威胁,因此确实需要设防。

  从地理方面看,齐国所受封地在泰沂山脉以北,背靠山面对海,海是不必防范的,西和北面有黄河作为天险屏障。可谓易守难攻,只有南面有出入泰山的陆地大道,直通在它南面的鲁、楚等国,虽然泰沂山是约定俗成的边界线,但因地势开阔,易守难攻,正是中原诸国进攻齐国的咽喉之地,是齐国需要重点防范的要塞,必需设防。而且据史料记载,春秋至战国初,各国主要是用战车作战,因此设防重点是修筑关隘,用来阻挡战车,而到了战国时期,步兵以其机动灵活可以翻山越岭等优势,在军事上的位置越来越重要,这就迫使齐国在修建关隘的同时,还要建好山岭上的长城,以防步兵的入侵。

  正是出于防御目的,齐桓公开始在此修筑长城。随后,齐灵公、齐威王又不断将长城沿泰沂山脉向东增修,至齐宣王时已修至东海。需要说明的是,此时,鲁弱楚强,扩修齐长城重点是防楚,史载"乃齐宣王所筑,以御楚寇者"可以作为明证。明、清、民国等时代的统治者又对莱芜境内的齐长城进行过维修,所以虽历经2000多年的风风雨雨,但至今仍清晰可见这堪作历史见证的遗迹,而且是全程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一段。

  齐长城遗址

齐长城遗址相关传说

齐长城遗址明目偏方

  相传长城脚下住着一户人家,聪明英俊的王小与老母相依为命,无奈家贫如洗,王小老大不小了也没有娶上媳妇,老母盼媳心切,日久成疾,双目失明,王小靠讨饭奉养老母、并天天到山上打柴换药为老母治病,历尽生活艰辛。王小的孝心终于感动了神灵,托梦指点他道:北墙跟前一地花,九月满目黄金甲;得此妙药圣草日,定是慈母见天时。王小醒来,恍然大悟:这不就是天天打柴时见到的齐长城下的野菊花嘛!于是采来野菊,熬汤为老母洗眼,果然灵验。这一偏方,至今在齐长城下流传应用,造福一方百姓。

齐长城遗址孟姜女哭长城

  青石关南19公里处的望夫山,是因哭倒长城的孟姜女北眺夫婿而得名。传说住在山下的孟姜女,结婚不到三天,丈夫就被齐国抓去修长城,一去几年杳无音信。孟姜女盼夫心切,天天手提盛着馒头的篮子和面汤罐子,伫立山头向北遥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望穿双眼,盼白双鬓,不见夫归,久而久之,竞立化为石,至今屹立山顶,见证着流逝的岁月,记载着沧海桑田的变迁,诉说着几多悲欢离合的故事。此山因之得名“望夫山”,为莱芜十大名山之一。

齐长城遗址建筑特点

  齐长城城墙的构筑特点是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地形,建筑材料就地取材。平原和矮丘,以土板筑成宽十二三米,高七八米的土城墙。如岭子头处搞"大寨田"挖掉南侧一半,现遗址底宽仍达5.2米,高仅2.5米。穆陵关西大岘山上坍塌后的遗址底宽达15米,高5米。土筑城墙就地取材,黄土、黄粘土、沙土、砂砾土都有。不论何种土质,都是加盐水板筑,至今盐渍可见。板筑时夯层10—25厘米不等,现裸露处夯层明显。

  山上以石垒砌。有的沿山脊砌成宽5—7米的双面城墙。更多的城墙不在山脊,而选在山脊阳侧陡坡上开挖少量土方,垒成宽1—2米的单面石墙,墙阴填土石,形成阳面高六七米,阴侧高仅1—2米居高临下的态势,易守难攻。用料上有块石、条石、片石、花岗岩、石灰岩、沉积岩等,就地取材。

  在济南市长清区的陡岭子山上发现50米长双层城墙,即在城墙之阳坡又筑外墙,两墙相距2米—3米。三股峪北山还发现有锯齿形城墙,即城墙外侧呈三角形突出,这段城墙长300米。诸城马山至北山一带山坡上的城墙,都用石块砌成间隔7—10米的格子状,中间填土石,既省料又可防止泥土流失。

  “因地形,用险制塞”,就是充分利用数十米高悬崖峭壁的山险墙,因无法攀登而不再在其上修筑城墙。这种情况齐长城全线用得很多,短的数十米、几百米、长的达千余米。

  像这样以山险代替城墙的例子很多,其中以泰山长城和博山长城为代表。齐长城未经过泰山主峰,而是自泰山西北,经泰山之阴迤逦东去,但城墙只修筑到泰山西北的钉头崖,其以东的老鸹尖、摩天岭、高山尖子、牛山口一带的"泰山北岗",长达15公里没有修筑城墙,而是利用海拔八九百米的高山险峰代替长城墙,并以海拔1545米的泰山主峰为屏障,步兵车阵是无法进攻的。

  齐长城遗址在城子村(古城)逾淄河,东到三泰山以东虽有黑虎、油篓、雁门等诸"寨"而无城墙,直到沂源县大崮、小崮之东才见城墙遗址。在南自鲁山,北至三泰山,东到大崮,南北18公里,东西14公里范围内,有海拔800米以上山峰52座,车马厮杀的战场是难以在这"博山"之中摆开的,况且南有海拔1108米的鲁山屏障。因此,用山险代替城墙不无道理。况且利用山险代替城墙还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减轻了许多劳役之苦。

齐长城遗址主要景点

齐长城遗址城堡、兵营

  城堡、兵营是专门用以屯兵防守的建筑。考察中发现齐长城城堡和兵营遗址共50余处,分布在西起长山岭东止鹁鸽山的长城全线上。多数建筑在地处要冲的山峰上,少数筑于重要关隘山口处,也有较大规模的兵营设在便于机动调配的重要之地。其规模大小不一,从30多平方米到30000多平方米。最典型的是杜庄城堡和牌孤城。

齐长城遗址鲁地便门

  鲁地便门距锦阳关东1.8公里处的鲁地村北岭口,至今保存着完整的便门。由花岗岩块石、条石砌筑拱形门,门洞高2.5米,宽2米,进深3.3米。城墙从门上而过,这是齐长城保存最完整的两个便门之一。

齐长城遗址大峰山遗址

  距今2500年的齐长城又名长城岭、大横岭,是齐国为防御鲁、楚及中原各国的军事入侵而建,也是齐国和鲁国的分界线,《管子》曰:“长城之阳,鲁也;长城之阴,齐也”。齐长城自这里开始,向东经双泉、马山、万德、历城、泰安、淄博,至青岛市冀岛区东于家河村东北海滨,横贯18个县、市(区),孟姜女哭长城是妇儒皆知的故事,这里就是孟姜女哭长城之地,长清区万德镇长城村就是孟姜女的故里,且当地还有孟姜庙遗址。

齐长城遗址齐长城关隘

  齐长城关隘,以穆陵关最为著名。位于县东南与沂水交界的大岘山上,是齐国通往南方的门户。遗址2600平方米,残墙高3—5米。其南面下临深谷,陡不可攀;北侧较平缓,以平顶山为依托,进可攻、退可守,地势极为险要。平顶山巅平如砥,面积5000000平方米。关与山之间,成一布袋状狭口,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要地。关东、西200米处各有一高台,北面与长城平齐,南面凸出约2米,为关隘的军事附属设施。关北还有双重城墙并列。今台下有战国时期碎瓦片,有明重修碑1块。

齐长城遗址其他介绍

  导 游 齐长城平地为黄土夯筑,山上则为石块垒砌。长城分两道,城墙一般高5米、厚2.5米,城地内侧有守城马道,高4米、宽2米,马道下依墙建石屋用以屯兵。 看 点 齐长城是我国历史上修筑最早的长城之一,是古代伟大的建筑工程。泰山存有约 10公里的长城遗址,从断断续续的城基遗迹上,依稀可见当年风采。 介 绍 建于2500年前的齐长城横卧于泰山西北约50公里处的大峰山山颠之上,它是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所筑的战争防御建筑,全长500余公里,西起平阴,东至胶县小朱山入黄海,将泰山、鲁山、沂山等数百个山岳连为一体,构成齐国的南境屏障。 交 通 泰安到济南走104国道的中巴车路过。 门 票/开 放 时 间 15元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齐长城遗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齐长城遗址”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