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远烈士陵园旅游景点介绍
招远市烈士陵园位于招远市西郊,始建于1960年,占地288亩,陵园自下而上由广场、纪念馆、烈士墓区和纪念碑等部分构成。陵园展馆分为南北两个展厅,占地1500平方米。南厅为“招远革命斗争史展室”,北厅为“革命烈士事迹展室”。
2001年6月,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建于1945年的“齐山抗日殉国烈士纪念塔”,是胶东地区唯一完整保存下来的抗日战争胜利纪念设施。2015年,招远烈士陵园被确定为“胶东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招远烈士陵园园区介绍
招远革命烈士陵园始建于1960年,地处市区西郊,占地288亩,安葬烈士2193名。2001年6月,烈士陵园被山东省人民政府确定为“省级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多年来,招远市革命烈士陵园以“褒扬先烈,教育后人”为宗旨,积极开展烈士褒扬工作,为弘扬烈士事迹,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作用。
招远烈士陵园建筑历史
招远是胶东老革命根据地之一,从1933年开始,富有革命传统的招远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涌现出了大量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英雄赵书策、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将军、全国解放至抗美援朝时期的原空军副司令招远籍林虎将军、招远人民的优秀女儿邵云环。1999年,原国家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同志为烈士陵园亲笔题写园名——“招远市革命烈士陵园”。
招远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烈士陵园建设和烈士褒扬工作。1985年投资80万元,修建了烈士纪念亭和四座著名烈士花岗岩结构圆顶墓,分别安葬着胶东14团政委张咨明烈士、胶东15团政委雨晴烈士、中共招远县第一任县委书记刘儒英烈士、第二任县委书记冯升堂烈士。1992年投资120万元建成一座高19.7米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同年,又投资400万元建造了一座高7.55米,长65.5米,占地1600平方米的革命烈士纪念馆,分设两个展室,每个展室布展面积700平方米。北展室为“革命烈士事迹展室”,南展室为“招远革命斗争史展室”。2001年投资90万元,维修了烈士墓区挡土墙。2006年投资300余万元更换了烈士卧碑,硬化了广场地面。2010年投资2000万元,对烈士纪念设施进行全面维修改造,扩建2000平方米大理石广场1处,重新装饰改造烈士纪念馆,新建凉亭3座、植树3万余株。2011年投资60万元,水泥硬化环山路600余米。2012年、2013年投资500余万元,对散葬的1263座烈士墓,全部进行了集中迁葬。2014年投资600余万元,重点对烈士陵园的两个纪念馆实施内部重新装修、外墙干挂大理石做外墙防水、增添防火设施、更换烈士卧碑、铺设下水管道等15处进行维护改造。现今修葺一新的烈士纪念馆雄伟壮观,庄严肃穆,陈展内容全部重新设计,在坚持突出革命烈士事迹的同时,还穿插了部分重大历史事件及革命先辈事迹。通过走访300多个村,积极搜寻烈士遗物,考察历史事件,认真撰写和编辑材料,在原来50名著名烈士事迹的基础上,增加历史人物30位,增加历史事件20件,增添各历史时期的实物360件,增加展柜50个,更加翔实、生动、形象地展示了招远革命烈士事迹和招远党组织发展壮大的历程。同时,借鉴先进经验,充分利用现代陈展艺术形式及高科技手段,进一步增强了展厅宣传教育效果,烈士陵园的整体功能及管理服务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目前,随着市区规划不断发展完善,招远市革命烈士陵园已与城区完全连接,成为招远市一处重要的休闲公园,与黄金阁、龙王湖、西山游乐园连为一体,交相呼应,是招远市城市景观重要亮点,发挥着旅游、休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作用。
招远烈士陵园园区历史
1963年3月,建招远西山革命烈士陵园,占地288亩;
1985年5月,建张咨明烈士主墓坟丘;
1990年1月,建刘儒英、雨晴、冯升堂烈士主墓坟丘;
1991年9月,被授予“县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1992年4月,建革命烈士纪念碑;
1992年8月,建革命烈士纪念馆;
1993年10月,被授予“烟台市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1998年3月,原国家军委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亲笔为烈士陵园题写园名;
2001年6月,被授予“省级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2006年投资九十余万元,把烈士土坟换成了烈士卧碑,修缮了纪念塔,硬化了广场地面,主墓区铺设了火烧板;
2011年投资200万元,重新布展了纪念馆,新栽各种树木3000余株,在广场南北新建了两座大型浮雕;
2015年1月,“齐山抗日殉国烈士纪念塔”被烟台市委宣传部列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5年12月,“齐山抗日殉国烈士纪念塔”被省文物局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12月,招远市烈士陵园被确定为“山东省党史教育基地”;
2015年12月,招远市烈士陵园被确定为“山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16年9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公布了第六批新增96处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名单,位于山东省招远市的招远烈士陵园入列名单。
招远烈士陵园相关历史事件
赵书策,男,汉族,1926年11月出生于招远县赵家沟村(今招远市金岭镇赵书策村),贫农家庭,家境贫寒,自幼为人当童工的他,在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埋下了阶级仇恨的种子。1937年日寇入侵后,赵家沟这个偏僻的山村经常有抗日游击小组来活动,在党的影响下,赵书策积极地参加了抗日救亡的战斗行列。1941年,十六岁的赵书策出任村儿童团长,负责站岗、放哨、查路条,为组织传送情报。1942年,他加入了青救会,任青救会主任。当时上级在该村设立了兵工厂、银行、矿物局和粮站等后方物资供应组织,有时还在这里隐蔽武器弹药、疏散伤病员等,由于赵书策和其他村干部密切配合,教育群众严守机密,动员人民群众参军参战,使我党的战勤物资和人员没有受到一点损失,赵家沟也变成了抗日救国的红色堡垒村。1943年,赵书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村自卫团团长。同年9月25日(古历)拂晓,由于汉奸告密,驻招远城的日伪军出动大队人马,企图将驻扎在赵家沟村的区政府和兵工厂一网打尽。正在站岗的赵书策第一时间通知了区政府、兵工厂,为了给组织和村民转移争取时间,他决定牵制住敌人,于是他向村民转移的相反方向跑,并边跑边高声叫喊,似乎在组织转移,待吸引住敌人后,他连续扔出了两颗手榴弹,打死打伤三、四个敌人。这时,赵书策同志却不幸中弹,身负重伤。待敌人靠近时,年仅18岁的他将身上仅有的一颗手榴弹拉响,与敌人同归于尽。2014年,招远市委、市政府投资20万元对赵书策纪念碑进行了维修改造。
冯升堂(原名冯廷楷,曾用名王华芝),1899年生于招远市蚕庄镇灵山冯家村。1918年招远中学毕业后,在本村小学任教师。1933年中国共产党在招远建立组织后,冯升堂便以教学为掩护从事革命宣传活动。1936年参加革命,1937年与许剑波、杨行三在招远六、七区一带组织青年抗日救国会;1938年3月又组织“中华民族抗日先锋队”,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担任中共招远县委军事委员,1939年2月担任中共招远县委员会书记,1940年秋因病担任中共招远县委民运部长。1941年调任胶东西海地委参议长。因长期积极为党工作,积劳成疾,不幸于1943年1月于世长辞,经组织批准为革命烈士,时年43岁。
王敬亭(王式让),1909年生于招远市齐山镇道东村,招远县早期抗日武装组织重要领导人之一。1926年毕业于招远县中学,翌年在本村小学任教。1928年于国民县政府民众教育馆任教。1930年因官场腐败而辞职。1931年至1938年,在招远县第五高小任教,受校长王檐雨启发,思想进步,积极开展革命活动。1938年冬,参加招远县大队任秘书。1939年冬,调西海兵工厂(驻招远县大李家沟村现合并于小李家沟村)任主任。1940年10月,招远县大队升级为西海指挥部直属中队后,中共招远县委派王敬亭任招远县大队副大队长(队长由县长兼任),着手重建县大队工作。上任后,将部分区中队和小队编入县大队,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即组织了两个连,同时将七区、八区区中队合编为县大队第三连。针对新成员多、成分复杂、政治和军事素质低的现状,他积极组织队员进行军事训练,并委派连长以上干部到胶东抗大分校学习,使新组建的招远县大队在训练和斗争的实践中迅速适应斗争的需要。他指挥有方,作战勇敢,铁面无私,除汉奸于道头,抗敌于栾格庄,在攻克夏甸、薄家炮楼的战斗中屡立战功,使日伪军闻风丧胆,敌人送他外号“五殿阎军”。1944年9月,调任平度县独立营营长。1945年升任西海军区独立团二团团长。1946年10月,国民党54军198师在飞机的掩护下,向胶河阵地连续进攻。7月,王敬亭奉命在胶河东岸率团阻击。战斗中,身先士卒,英勇杀敌,不幸壮烈牺牲。
招远烈士陵园地理位置
招远市西山革命烈士陵园位于招远西山体,西临山体旅游综合体,南靠龙王湖公园及架旗山游乐园,东临文化博览中心。整体处于招远西部生态、休闲旅游区
招远革命烈士陵园
招远烈士陵园其他介绍
招远烈士陵园位于招远市温泉路。招远是胶东革命根据地之一。抗日战争时期,民族英雄赵书策为掩护区政府、兵工厂转移,壮烈牺牲。解放战争时期,许世友在招远指挥了著名的道头阻击战,夺取了胶东战场主动权。和平年代,招远人民的优秀儿女邵云环,在美国袭击我驻南联盟大使馆事件中光荣牺牲。陵园始建于1960年,占地面积19.2万平方米,安葬烈士2193名,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烈士纪念亭、革命烈士纪念馆、烈士墓区等。-为陵园题写园名。陵园是山东省省级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招远烈士陵园”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