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旅游景点

芝罘岛

芝罘岛景点照片

芝罘岛旅游景点介绍

中国山东烟台市岛屿

  芝罘岛,又称芝罘山,古称转附、之罘,当地俗称北山。位于山东省烟台市北部芝罘区北部的海面,以连岛沙坝与大陆相连,岛上为丘陵低山地形,主峰老爷山海拔298米,东西长约9公里,宽约0.50-1.80公里,是中国最大的、最典型的陆连岛。

  芝罘岛阳坡苍翠欲滴,风景如画,背面怪石嶙峋,崖壁陡峭,是良好的旅游资源;人文历史深厚,岛上主祀的阳主(古齐地的八神之一,又称梁王)是春秋战国时齐国及秦以后历代奉祀的神。也是传说中秦始皇三次登临的地方,也是烟台市古地名“芝罘”的起源地。

  芝罘岛是烟台市重要的渔业基地、航运基地、造船工业基地,烟台港、烟台市打捞局位于岛东南芝罘湾内,中集来福士在此设有生产基地。

芝罘岛社会发展

芝罘岛建置

  芝罘岛地属烟台市芝罘区,烟台,古为东夷族地。夏朝,东夷族建过国(治所在今莱州市过西)。商、西周、春秋时为莱国地。战国属齐,当时,现代地理上的烟台都称为“之罘”,芝罘岛有春秋战国时墓葬群和齐康公墓遗址。秦代属齐郡。公元前219年(秦二十八年),秦始皇“东行郡县”,“并渤海以东,过黄、腄,穷成山,登之罘”,并祭祀阳主庙。始有“之罘”之称(“之罘”即“芝罘”)。汉代为东莱郡,汉武帝东巡曾到过芝罘岛。晋为东莱国。南北朝为东莱、长广郡。隋为莱州。唐置登州、莱州。宋、元因之。金天会九年(1131)建福山县,境域为其辖区。元代,芝罘岛为福山县属东北端一海岛(俗称北岛),其海口为古代北方沿海通商口岸。明、清为登州府、莱州府。1398年(明洪武三十一年),为防倭寇袭扰,于綦(奇)山北麓建奇山守御千户所,并在其北熨斗山设置报警狼烟墩台,后遂称此处为奇山所,称熨斗山为烟台山,其地亦称烟台(此时始有烟台地名)。1861年5月,清政府批准改定烟台为通商口岸。1911年成立山东烟台军政分府,1934年成立烟台特区,直属省政府。1938年改为烟台市。1950年成立省辖地级烟台市。1958年为烟台专区辖县级市。1983年复设地级烟台市,原县级烟台市改为芝罘区。1985年芝罘区划市区与郊区。郊区设初家、黄务、只楚、世回尧、幸福5个镇,共16个自然村。芝罘岛属幸福镇,有大疃、西口、东口三个村。

  2000年,芝罘区调整乡镇行政区划,撤销幸福镇,设立芝罘岛街道办事处。将原幸福镇的东口、西口、大疃、崆峒岛4个村和原环海街道办事处的芝罘岛、三里桥2个居委会划归芝罘岛街道办事处管辖,芝罘岛街道办事处机关驻大疃。芝罘岛属之。下辖大疃、东口、西口、崆峒岛、芝罘岛、三里桥5个社区居委会,除崆峒岛居委会皆在芝罘岛。

  秦汉以后,芝罘一直是海上船舶“往来所经,驻泊有定”之地。唐代又成为对外交往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明末清初,芝罘海口逐步为烟台港所代替。但有不少外国人只知有芝罘而不知有烟台。

  各村方位、建村年代及村名由来:大疃。位于岛中部沙州北端。建于春秋时期,唐初有初姓人从辽地古山迁居于此,原名芝罘村,以村北芝罘山为名。1952年,居民增加逾千户,更名芝罘大疃,简称大疃。西口。位于岛西部南岸,明万历二十八年前后有白、舒两姓人来此定居。1668年(清康熙七年)建村,因位于芝罘岛西端海口处,故名芝罘西口,简称西口。东口。位于岛东部南岸。明代末年有人来此搭棚,从事季节性捕鱼和开荒种田。1686年(康熙二十五年)建成村落,原名滕家村,后因位于芝罘岛东端海口处,改名芝罘东口,简称东口。

芝罘岛人口

  芝罘自古为军事布防和商旅之地,人口流动频仍,姓氏比较复杂。其姓氏大致来自5个方面。“占山户”。明代前,渔村居民有高、初、夏、于、姚、刁等姓,以高姓为多,称“占山户”。次为初姓,为芝罘岛大疃村最早姓氏之一,是当地的“占山户”。在老人中,至今流传着“高家宅”、“初家园”的史话。初氏族谱有“祖籍湖北,移业潜江,唐初北徙辽地锦州府杏山居业,后唐避战乱,由辽地迁往登州静处芝罘岛安居立业,时传九世,人支兴旺,名显丁繁,元朝初才举任江淮等处中书省右都司事,后裁尚书入中书省”的记载。明朝时不堪倭寇侵扰,远走他乡,迁徙四方,遍及胶东各地。初氏家谱曰:“胶东初氏无二脉。”

芝罘岛军事地位

  芝罘是山东半岛北部的重要口岸,是开启渤海之钥匙,扼控京津之门户,进入山东腹地之咽喉。海口水深港阔,风平浪静,不冻不淤,可供各类舰船停泊。港外从东至西,养马岛、崆峒岛、芝罘岛等岛屿一字排开,形成一道天然防御屏障。畅通的陆路及海上运输,极便于运动兵力;天然险峻的地理形胜,极利于修阵固列;丰饶的物产和发达的经济,可用来秣马厉兵,因而历来被军家视为军事要隘,国防重地。

  唐宋以来,芝罘海口即为军兵及作战物资的输送港口。明代为防倭寇骚扰,在此设卫建所,构筑报警墩台,并首开海上军事巡逻。清代中期后,东西方列强视此为吞并中国的军事前哨基地,不断进行军事骚扰和侵袭。新中国建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海、陆、空军部队和军事指挥机关相继进驻,国防工事建设日益加强,攻防手段日臻完备,与旅大和威海构成钳守祖国东大门的重要军事要塞。

  1875年(清光绪元年),在芝罘岛西共建浮铁炮台3座,芝罘岛东筑沙土曲折炮台1座,配有德制格林炮、克鲁伯4磅炮、克鲁伯后膛炮。1876年(光绪二年),在通伸冈建炮台1座,置炮8门,开始为土炮,后改装为德国造克鲁伯炮。炮台由围墙、瓮城、演兵场、地下坑道指挥所等组成。指挥所为半地下式坑道,内设指挥厅,两侧是官兵营房和弹药库,4壁均用正方形石块砌成。顶部筑有高5米、宽6米、周长700米的围墙,墙有射击孔,为严密的防御工事,称西炮台。1940年,日军在芝罘岛西口村西北修建军用简易码头和护卫碉堡,派有日军和伪军驻守。

芝罘岛文物胜迹

  芝罘山在春秋时代就小有名气。老爷山主峰西侧有“康公墓”,是战国时代齐国最后一代“姜”姓君主齐康公姜贷之墓。芝罘岛阳坡有阳主庙,始建于春秋或战国初期,是齐国国君奉祀“八神将”的庙宇之一,历经扩建修茸,始成规模。

  “始皇射鲨”石碑,坐落在芝罘岛人民广场芝罘岛入口处。为纪念秦始皇东巡途中,在芝罘射杀大鲛鱼而立。

  阳主祠遗址,阳主祠遗址亦称阳主庙,位于烟台市芝罘区芝罘岛山麓之上,始建于周代齐国,为国内有史记载最古老的庙宇之一。《史记·封禅书》记有:“八神将自古而有之……五曰阳主,祠之罘。祠门前有两根高高耸立的旗杆,长长的杏黄旗迎风飘扬。山门高大崔巍,两扇朱漆大门上镌写着“灵著之山,思覃环海”八个楷体大字。东西门殿各塑有两尊将军,俗称“拉马将军”。二进院,东西各建钟鼓楼一座。大殿为三进院,供奉着身着绛色龙衣,手执玉笔,神情凝重,若有所思的阳主-梁王大帝石像。大殿东西两侧有配殿和封闭式过廊。经过廊可进四进院落至后殿。

  《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帝东巡,曾“过黄腄,穷成山,登之罘,立石颂秦德焉而去。”后又“至之罘,见巨鱼,射杀一鱼,遂并海西”。据文献记载,秦始皇曾三次登芝罘祭祀阳主,并留下了《之罘刻石》、《东观刻石》。《史记》皆有记载。汉武帝也曾驾临芝罘祭祀阳主。据传,阳主是专管民间水、旱、瘟症的神。每逢年令,信男善女大都到祠内供奉礼拜。遗址历代都进行过整修,残存碑碣和秦砖汉瓦残迹已为军队营区领地。1967年"文革"中,庙殿和泥塑像被拆毁。石像、铁钟、石碑等,为烟台市博物馆收藏。1994年,在芝罘岛老爷峰下西南边的山坡上,基本按照古时样貌修建的阳主祠又重新建造起一仿古庙宇。

  芝罘岛古墓群(康公墓),位于芝罘岛东部老爷山南麓海滨黄土台地。墓群东西长400米,南北宽130米,分布面积约52000平方米,均为土坑竖穴墓,仰身直肢葬。1976-1979年先后两次抢救清理墓葬9座,出土铜戈、剑、带钩、陶鼎、壶、盘、匜、罐、舟等铜器、陶器6件,经考证为春秋末期至战国时期墓群。

  芝罘岛自然景色,一是芝罘岛山背后,怪石嶙峋,崖壁陡峭,状若金戈铁马,怒目金刚,以此,芝罘主峰又称"老爷山"。二是"婆婆石",形似老婆婆盘坐波浪中,与之相对的海面上,原来也立着一块礁石,酷似渔翁,人称"公公石"。现在"石公公"已为海浪吞没,石婆婆尚在,供游人观赏。山后另有两种胜景,一名"石门春波",一名"芝罘日出"。"石门春波"是山脚下一个很深的礁洞,急浪惊涛,扑洞而来,前浪未出,后浪又来,以致洞口处激流腾旋,涛声如雷。立高崖上俯视,令人目眩,惊心动魄。"芝罘日出"是指立岛最东端看日出景象。当朝阳从万顷波涛中喷薄而出,天、海、岛、礁,尽染亮彩,气象壮观之极。

芝罘岛经济发展

  芝罘自古就是文明昌盛之地。“莱夷作牧,厥篚檿丝”(《尚书·禹贡》),在距今7000年左右,芝罘先人就开始用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在这里开拓、创造,4000年前,这里的农牧渔业已很发达。周秦之后,人们利用海湾优势,“通齐国之鱼盐于东莱”(《国语·齐语》),开始了商品流通。唐宋时,芝罘海口已成为各种物资的转运口岸。至元代,年进出港口的漕运及其它船舶达千余艘。至清道光年间,已发展成为商业贸易繁荣的城镇。

芝罘岛渔业

  芝罘岛一带,是芝罘区沿岸作业渔场,东口、西口、芝罘岛为渔港及避风港。渔业、养殖业为农业主业,主产叫姑鱼、鲐鱼、蓝点马鲛、青鳞鱼、对虾及海带、贻贝、扇贝、鲍鱼、海参等海珍品。以渔业为主的农业发展较早,1915年,芝罘岛有渔民60户左右。1922年,渔户发展到四五百户,2000余人。1949年,有渔村和半渔半农村12个,2082户、8529人,渔业劳力558人,全部从事捕捞生产。建国初期西口村为烟台市黄海渔业之名星,享誉海内外。1957年,时属幸福镇全镇从事渔业人员达到988人。1958年渔业总产量1309.5吨。1978年1102吨,2000年5640吨。全镇农业在渔业发展的带动下,均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该镇借助浅海滩涂广阔的地理优势,以海水养殖为支柱产业。1978年全镇养殖海带约143公顷,总产量2936吨;贻贝66公顷,总产量3225吨。1990年代起开始大力发展名优高效水产业,成为烟台市乃至全国的海珍品养殖基地之一,其养殖的海参、鲍鱼、文蛤及名贵海水鱼等四大类海珍品驰名中外。2000年海水育苗水体1500立方,培育幼参1亿多头;鲍鱼育苗水体1500立方米,培育合格鲍鱼苗500万头;浅海扇贝养殖稳定在400公顷左右,其中栉孔扇贝333公顷,海湾扇贝67公顷。

  烟台水产集团公司在芝罘岛建有水产集团渔码头。1992年,成立芝罘岛渔港冷藏总厂。

芝罘岛航运

  据史料记载,芝罘岛自古就是个天然良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转附(芝罘古称)就与碣石、句章、琅琊、会稽被称为我国五大港口。春秋时代,齐景公来此游览。公元前219年,秦始皇首次东巡,他“过邹峰,登泰山”,“过黄,穷成山,登之罘”。

  烟台港,港区港区水域,北线自芝罘岛东角至崆峒岛北端以南,东线自崆峒岛东南端至玉带山以西,面积约67平方公里,水深3-18米。分内外两港,内港区有东、西两港池,东港池由烟台山和东、西防波堤环绕,水域面积1.36平方公里;西港池由东港池西岸壁向西围拢,正在建设中。除两港池外,余均为外港区。港区航道,外港有北、东两条,内港(东港池)有北口,南口两条。外港北航道位于芝罘岛东端小山子与担子岛西宁海砣子之间,宽约1.60海里,水深6-17米,至内港北口约3海里;外港东航道位于崆峒岛西南沙尾灯浮与鱼台咀之间,宽约2.50海里,水深6-8米,至内港南口约4海里。内港北口航道介于东、西防波堤之间,宽约180米,水深6米,限500总吨以下船舶通行;内港南口航道介于烟台山咀与东防波堤南端之间,宽约210米,水深8.50米,限500总吨以上船舶通行。外港区第一引航检疫锚地位于外港北水道内,第二引航检疫锚地位于东港池东北方约8海里处,油轮过驳锚地位于芝罘岛北,避风锚地位于担子岛、崆峒岛南。

芝罘岛工业

  芝罘岛所在的幸福镇以工业发达著称,自1958年境内建起农具修配厂以来,先后镇村拥有拆船、修船、铸造、喷涂、五金、电器、冶炼、化工、饮料、油泵、皮件、服装、制毡、印刷、环保设备、合金炉管等中小型工业企业,促进了幸福镇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商业、饮食服务业等项经济的发展。1990年代该镇农村经济总收入名列烟台市乡镇第一名,山东省百强乡镇之一。

  烟台造船厂,位于芝罘岛南岸开放水域内。其前身是烟台市幸福公社幸福大队渔轮修造厂,1977年3月组建为烟台造船厂。该厂是山东省机械工业厅重点企业,又是中国船舶总公司协作厂,隶属于烟台市机械工业局,全民所有制企业。1992年初,该厂与大连船舶集团公司修船中心联营,承修外轮。6月27日,该厂承修的第一艘外轮香港密里奇实业有限公司“谭女士”号顺利下水。承修外轮业务的开展,为来烟外轮在烟台进行中小修理,提供了保证,口岸的功能也得到了加强。

  1994年,烟台造船厂与新加坡烟台造船私人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了烟台普泰造船有限公司,该合资公司于1997年正式更名为烟台莱佛士船业有限公司。1996年烟台普泰造船有限公司与胜利油田实业集团公司,新加坡泰山烟台造船私人有限公司投资成立了烟台泰山造船有限公司,2001年烟台泰山造船有限公司更名为烟台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2010年烟台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更名为烟台中集来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烟台中集来福士现已成为国际领先的船舶及海工建造企业。

芝罘岛旅游

  1990年代,芝罘岛辟为度假旅游区。1992年-1993年,在芝罘岛上重建了阳主庙,修建了芝罘观光索道、激光枪战城、海鲜大世界等景点设施。1993年9月26日,经省政府批准,烟台市建立第一个省级旅游度假区烟台金沙滩省级旅游度假区。度假区位于烟台市北部,西起岗嵛山、金沙滩,经夹河口至芝罘岛、崆峒岛、担子岛等岛屿,规划陆地面积为10平方公里。度假区分为起步区、中心区和发展区。夹河口以西金沙滩、岗嵛山为起步区,主要突出海滨、阳光、沙滩优势;夹河以东,至芝罘岛为中心区,崆峒岛、担子岛为发展区,以海岛、林带、海岸风光、海上运动、海洋文化为主要内容。至1993年底,已落实投资项目14个,总投资额26.23亿元人民币。已建成项目6个,投资1.06亿元人民币,在建项目8个,总投资25.77亿元人民币,现已到位资金5.6亿元人民币。西区“五通一平”基础设施已全部完成。

  1995年9月,烟台芝罘岛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成立,属芝罘区政府派出机构。

芝罘岛岛陆环境

芝罘岛地质

  地层

  芝罘岛地层属于下元古界胶东群,中、上部为石英岩、长石石英岩夹斜长片麻岩、片岩,分布于芝罘岛、崆峒岛,为粉子山群的芝罘组。

  构造

  主要地质构造为单斜构造,后被断裂切割成不甚封闭的抬升断块,芝罘岛属于芝罘岛-崆峒岛北侧断裂。断块内的断裂规模小,多为次一级的派生断裂构造,地壳比较稳定,断块边缘地质构造活动较强烈。

  褶皱。境内处栖霞复背斜的北翼,芝罘岛、崆峒岛地层产状,倾向南东、南及南西,倾角40°-60°,为一单斜层。

  断裂。连岛坝断裂,位于芝罘岛沙坝北端、大疃村西南,系由物探测出的隐伏断裂,走向北西西,倾向南西,倾角陡直,断裂带长550米以上,东西两端伸入海中。断裂南侧为粉子山群地层,切割第四系厚度60-70米,切割变质岩深度100米。

  婆婆口断裂,位于芝罘岛东部婆婆口沟口西侧,走向北东30°,倾向北西60°,倾角65°,破碎带宽14米。断裂切过全岛,南北长1公里以上,两端伸入海中。断裂两侧地层错动,西侧含铁石英岩层相对北移,片理倾向南西15°,倾角37°;东侧相对南移,片理倾向正南,倾角34°。断裂北端露头,南端隐伏于覆盖物之下,属张扭性断裂。

  新构造运动。第四纪中更新世时,地壳开始下降,初期接受陆相堆积,岩性为含砾亚粘土和亚粘土,随着海浸,沉积了砂、淤泥,进入宁静海盆期。当时北部海岸线位于南大街一线,经西炮台山,沿大沽夹河至芝水一带。全新世时,地壳受北西西向断裂控制,开始上升,海退,沉积了粉砂、粗砂,构成一个完整的海浸—海退的沉积旋回,海岸线北移,使原来的海积平原变成海积阶地。因海岸带上升,古为海中岛屿的芝罘岛也与陆地连接成“陆连岛”,地壳至今仍以每年3.50毫米速度缓慢上升。从威海经崆峒岛—芝罘岛北侧大断裂,属活动强烈的大断裂,是胶东地震活动区。

芝罘岛地貌

  丘陵是芝罘岛的主要控制地貌类型,海拔100-300米,相对切割深度小于100米。岩性为黑云片岩、大理岩、石英片岩和花岗岩等。中部丘陵与低山交错分布,孤丘缓岭,连绵逶迤,山坡坡角10°左右。沟谷浅而宽,发育有冲积、洪积物,多为粗砂砾、砂质粘土夹碎石,厚度小于5米。芝罘岛丘陵遍布全岛,陵脊线呈北西向,北部老爷山为最高峰,海拔294.10米。南坡下沿分布有带状洪积台地,北坡为陡峻的海蚀崖。

  海岸

  底质有三类:套子湾东岸和南岸、芝罘湾西岸、前七夼东岸为泥沙质;四十里湾南岸为沙质;芝罘岛北岸为岩礁。地貌类型齐全,形态复杂。

  海蚀崖。分布于芝罘岛北侧,石崖陡立,崖坡80°-90°,崖高30-50米,最高达百米,为海上奇观。

  海蚀穴(海蚀洞)。分布于芝罘岛南北两岸,50多个,大小不一,形状各异,多沿石英岩裂隙发育。

  海蚀柱。分布于芝罘岛南北两岸,南岸一处称“石公公”,高出海面7.50米,基部直径1米,上部2米,已不存。北岸的海蚀柱称“婆婆石”,呈塔状,兀立海中,柱高42米,距岸300米。西北岸的摩罗石海蚀柱,高34.30米,距岸约600米。

  岬角。分布于北部沿海地带。西北角,位于芝罘岛西北端,西北尖端伸入海中,山岬长250米,面积62500平方米,海拔12.90米。主要由石英岩构成,前缘基岩裸露,不生长植物,后部其岩上覆盖沙土和砂砾等松散沉积物,厚1-3米,长有松、柏树和杂草。

  芝罘东角,位于芝罘岛东端,系芝罘岛丘陵伸入海中尖角,长500米,面积12.50万平方米,海拔66.40米。主要由石英岩构成,侵蚀海岸特征明显,北岸为险崖,崖高30米以上,南崖坡度较缓。前缘基岩裸露,基岩上覆盖砂砾和松散沉积物,厚2-5米,长有松、柞树和灌木、杂草,阳坡可植农作物。

  连岛沙坝。连接陆地与芝罘岛,其南端雏形为古沙嘴,北端的大疃村西南和古泻湖东西两侧,也有两条古沙嘴,南北两端古沙嘴彼此相连。沙坝北窄南宽,最窄处400米,高2-3米,最高达5.40米。沙坝中有4条卵石带,卵石直径5-10厘米,磨圆度好,为石英岩、石英片岩和斜长片麻岩。西侧两条高而长,东侧两条矮且短。西数第二条延续最远,从幸福八村起,西南而行,断续经幸福十村、幸福十一村、幸福十三村,延至大沽夹河口附近。南段卵石成分与北段同,但卵石带高度变低,在幸福十一村、幸福十三村附近埋入地下0.50-1米,宽度变窄,为50米左右;卵石直径变小,磨圆度渐好;卵石群中,中砂成分增多,系由北向南连续沉积的结果。

  海滩。位于海湾顶部的海滩,呈新月形,分沙滩和砾石滩两种。沙滩分布于芝罘湾西岸,高出海平面0.50-1米,由中、细砂组成,宽度50-100米,坡度3°左右。砾石滩分布于芝罘岛婆婆口小海湾处,高出海平面1-2米,宽度20-50米,由石英岩砾石组成,磨圆度好,直径0.50-10厘米,砾石长轴作定向排列,其大面倾向海,呈现覆瓦状。

  泻湖。位于连岛沙坝北端,由东西两侧古沙嘴封闭而成,呈三角状,面积0.15平方公里。湖中堆积有青灰、灰黑色粉沙质淤泥和淤泥质粉砂,夹有贝壳,富含有机质,层厚0.50-1米。泻湖中残留三块水域和沼泽地,低于平地约1米。

  沙嘴。芝罘岛西南岸冲沟出口处有一砾石沙嘴,长约200米,宽30米,高出海平面0.50米,西北东南向,呈羽状,尖端指向东南。

  海积阶地。分布于连岛沙坝、芝罘岛南北两岸等地,高出海平面5米以上,成分为海积砂或海积砾石。

  岛礁

  摩罗石。位于芝罘岛西北海域,距大陆岸线最近点610米,西南距芝罘西北角1.30公里,侧观岛形似僧侣诵经所击之木鱼(方言称摩罗盂子),故名。岛长70米,宽40米,面积2800平方米,岸线长180米,最高点海拔34.30米。系地层断裂分离基岩岛,全岛基岩裸露,无植被。周围水深20米左右,是鱼虾捕捞和刺参、紫石房蛤增养殖区。

  婆婆石。位于芝罘岛中段北侧海域,距大陆岸线最近点370米,侧观岛形似一“老婆婆”席地而坐,故名。岛长120米,宽70米,面积8000平方米,岸线长320米,最高点海拔43.40米。系地层断裂分离基岩岛,全岛基岩裸露,由石英岩构成,地势险峻。近岛水深13-18米,流急浪大,船难靠近。附近海域为鱼虾捕捞区,产刺参、贝类。小山子。位于芝罘岛东南海域,距芝罘岛300米。从陆地望去为一明显的海中小山,故名。岛长70米,宽50米,面积3500平方米,岸线长160米,最高点海拔13.60米。系地层断裂分离基岩岛,四周基岩裸露,由石英岩、片麻岩等构成,阳坡有风化薄土,长有灌木、杂草。近岛水深5米左右,产刺参、牡蛎等。

  山脉

  芝罘岛丘陵,西起山西头,经老爷山、东旺山、东越大海至崆峒岛北山,北西方向,斜横海面。中列为奇山山脉,东西向,东起大王山,经黑夼山、塔顶,西迄蓁山,山体总长约7公里,南北宽约2公里。其东段南行分支有凤凰山、玉皇顶,北行余脉至岿岱山迄海。中段南行分支呈“掌”状,有左、中、右3路。左路有荆子山,中路有蛤蟆石、峰山、五卒山、马山、炮山,终于郭顶,右路有黑塔山、平顶山、老虎头;北行分支有蝎子顶、小璜山、毓璜顶,余脉至烟台山迄海。西段南行分支最长,有老虎山、马山、炮山、车山,止于围子山;西南行分支有金夼顶、古墓山、晾甲山、桌山;北行分支有金黄顶、乳子山、搂子山,经西炮台山、垛山倾伏于滨海平原。东南列为牟平县山山脉的末稍,其北行入境,为初家镇南塂、邹家两村地界,突起为金斗山,尽于三十里堡与牟平县结子沟附近之诸小山。

  主要峰岭有老爷山,即古之罘山主峰。位于芝罘岛丘陵中部偏北,西北、东南走向,山主体长1.82公里,宽1.20公里,海拔294.10米。南向大陆,北面临海,危崖壁立,山势险峻。山上长有黑松树,阳坡可植作物。山形似关公读书状,故名。

  黄石坡。位于芝罘岛丘陵西北部,南距西口村0.40公里,东北、西南走向,山主体长1.15公里,宽0.45公里,海拔165.50米。北临大海,东南负老爷山西岭,山坡长有黑松、刺槐树。因山石呈黄色得名。

  山西头。位于芝罘岛丘陵西端,北、西、南三面环海,东毗连长嘴山,山主体东西0.68公里,南北0.30公里,海拔113.60米,山坡长有黑松、刺槐树。为老爷山以西最远山岭,故名。

  长嘴山。位于芝罘岛丘陵西部,西北连山西头,南北走向,山主体长0.62公里,宽0.42公里,海拔84米,山上长有黑松、杂草,阳坡可植作物。山体突出如嘴,故名。

  东旺山。位于芝罘岛丘陵东端,西临东口村,山主体东西0.60公里,南北0.40公里,海拔55米,山上长有黑松、杂草,阳坡可植作物。因地处芝罘岛东端,且草木葱郁旺盛,故名。

  海湾

  芝罘湾。位于区境北部,芝罘岛南岸与市区北岸之间海域,以芝罘岛命名。湾口以崆峒岛为界分北口、东口,为耳朵状半闭湾。南、东南岸为山地,北岸为芝罘岛,东部湾口崆峒列岛环绕。湾底平坦,多泥质粉砂和细砂,属第四纪海相沉积层。北口水深10-20米,余均10米以内,口门向湾内逐渐变浅,水域面积50余平方公里。

  套子东湾。俗称西海,位于区境北部,连岛沙坝以西,北起芝罘岛西北角,南至大沽夹河口,海岸线长11公里。湾呈“U”状,湾口向西,口阔7公里,与福山区八角湾东西相对。滩头平缓开阔,水质清新,纵深5-20米,砂及细砂底。属套子湾(湾口介于芝罘岛西北角与蓬莱县龙洞嘴之间)东部一角,因湾呈半椭圆形,故名。

芝罘岛气候

  芝罘岛境内地处北温带东亚季风型大陆气候区,年温适中,气候温和,季风进退有序,四季变化分明。大陆度为53.80%,同大连、秦皇岛、青岛等北方沿海城市相比,受大陆影响程度轻,更接近海洋性气候特点。因濒临北黄海,受海洋调节和影响,冬少严寒,夏无酷暑,春季温暖,秋季凉爽。

  全年主要风向是南西南风和西南风,多出现在3-11月。1951-1985年,累年年平均风速为4.10米/秒,最大出现在1954年,为4.80米/秒;最小出现在1951年,为3.20米/秒。1月份和12月份风速最大,各平均为4.70米/秒;8月份风速最小,平均为3米/秒。历年最大风速为25/秒,风向南风,出现在1980年4月18日和1985年4月25日。历年极大风速为39.60米/秒,风向东东北风,出现在1960年7月28日。

  境内在秋、冬季主要为寒潮大风,春、夏季主要为蒙古气旋和江淮气旋大风。夏季和秋季虽然也能受台风影响,但次数少,年平均仅0.70次。大风不仅危及农作物和果树,对海上船只、港口设施、通讯、电力设施、居民房屋等均构成很大危害。春、夏两季以南向大风为主,秋、冬两季则以北向大风为主。因受台风影响,夏季极大风速多出现在东北风向下。1928年,12月25日,由大连开往烟台的日轮“阪鹤丸”号,因大风在芝罘岛山后触礁沉没,死亡360余人。

芝罘岛土壤

  芝罘岛域的土壤主要是棕壤土类及盐土类。棕壤土类又有棕壤性土、棕壤、潮棕壤3个亚类;棕壤性类分布于岛东北迎海一侧,是分布面积最大的土壤。棕壤分布于岛脊线西北接陆一侧。分布在山丘较高部位或顶部的石质山岭,中上部的荒坡岭,中下部的坡麓梯田,低缓丘陵顶部的岭地,洪积扇(锥)中上部的近山阶地,倾斜平地及其下部的微斜平地。成土母质为残积、坡积、冲积、洪积物。连岛沙坝为盐化潮土及少量盐化土,分布在滨海洼地、盐荒地,是海水后退后的沙滩地。

芝罘岛植被

  低山丘陵区以委陵菜、柴胡子、香蓼、石沙参、瞿麦、黄芩、白头翁、紫花地丁、流苏瓦松、土三七、山合欢、射干、鼠曲草、阴行草、山丹丹、翻白草为主;棕壤性土与典型棕壤交接区,以野菊花、酸枣、小孩拳头、柞树、羊胡子草、苦参、胡枝子、徐长卿等居多;沿海地区的滨海缓平地上,生长有马唐、葎草、狗尾草、芦苇、藜、白茅草等;盐荒地上,生长有柽柳、碱蓬子、马绊、鸭咀草、芦苇等。

芝罘岛海域环境

  潮汐

  近海潮汐主要受黄海北部的半日无潮、日无潮系统控制。潮波绕无潮点作逆时针方向旋转运动。潮汐类型指标值为0.33,属正规半日潮。太阴半日潮分潮占主导地位。潮汐周潮约为12小时25分,用调和常数计算的平均高潮间隙为9小时57分,平均低潮间隙3小时51分,涨潮平均历时6小时11分,落潮平均历时6小时12分。

  海冰

  境内近海海冰较轻。1960-1985年,只有3年海冰较重。芝罘港湾区出现流冰和固定冰,以1969年2月1日最为严重,水温值为-2.10℃,港池内和芝罘湾其余海面全被冰层覆盖。海冰出现时间多在1月下旬至2月中旬,严重期在2月上旬。冷空气侵袭是造成海冰形成的主要原因。海冰来源,一是沿岸海水长时间连续低温直接冻结成冰;二是自海河口、黄河口随风和海流飘来的流冰,直至3月份温度回升后,流冰始逐渐消失。

  波浪

  近海冬半年多北偏西风,风力大,持续时间长;夏半年多南偏东向风,风力小,持续时间短。芝罘岛北岸近岸处的向岸浪,随向岸风的季节变化而发生变化,不论波高或最大波高的平均状态,冬半年皆夏比半年高约0.50米。近海区强风向为北西,次之为北北西,西北西、北、北北东向,而强浪向为北向,次为北北西、北西、西北西向。强浪向与强风向不一致,是由于庙岛列岛对北西、北北西、西北西向来的波浪起着阻挡作用,致使这3个浪向所处的海区变短,影响大浪成长。西北西向的波浪由于受地形和水深(较浅)等因素的影响,形成的波浪较小。芝罘岛北岸的离岸向浪,受陆地影响,且海区短,偏南向风风力小,故少出现,浪高也小。

  海流

  芝罘岛北侧海域及邻近海区属不正规的日潮流性质,日分潮流的流速最为显著,半日分潮流一般较弱。芝罘湾和套子东湾属不正规的半日潮流性质,半日分潮流的流速最为显著,日分潮流较弱。湾口和岬角处流速有明显增大现象,最大流速流向基本与海岸平行,潮流显著。近海余流较小,一般只有1-3厘米/秒,最大约7厘米/秒。芝罘岛北部近海余流流向为东南向,后在芝罘湾内形成一顺时针方向的小环流,部分则由芝罘岛东端流出湾外,有利于芝罘湾里污水朝外海输运。

芝罘岛位置境域

  芝罘岛,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境陆地北端,东南距市区9公里,构成芝罘湾北及西岸。岛呈长梭形,东南西北走向,长9公里,宽约0.50-1.80公里,面积11.50平方公里。芝罘岛连岛坝由4条砂砾坝组成。南北长3公里以上,南接大沽夹河河口东岸,基部宽5公里,北连芝罘岛,最窄处520米。西侧砾石坝最高6.4米。岛岸线曲折长达22.50公里。

芝罘岛其他介绍

  芝罘岛又称芝罘山,坐落于烟台市芝罘区西北9公里处,其形若灵芝,是中国最大、世界最典型的陆连岛。全岛东西长约9公里,面积10平方公里。主峰老爷山,海拔298米。芝罘岛以悠久的历史、秀丽的景色和诸多名胜古迹闻名于世。

  芝罘湾水深浪缓,严冬不冻,是一优良港湾。老爷山主峰西侧有康公墓,是战国时齐国最后一代“姜”姓君主齐康公姜贷之墓。芝罘岛阳坡有阳主庙,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是齐国国君奉祀“八神将”的庙宇之一,历经扩建修葺,始成规模。阳主庙背山面海,由山门、门殿、大殿、后殿及两廊房组成,为典型的封闭式寺院建筑,布局严整,造型古朴典雅。建筑群周围有松柏、古槐环绕,环境幽雅秀丽。正殿供奉梁王大帝(阳主)石像,是利用此处露出地面的巨石雕琢而成。阳主庙是中国有史记载最古老的寺庙之一,现仅存断墙残壁。在麓南滨海处,还有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群。《史记》载:秦始皇于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二十九年两度登临此岛,纪功刻石分立两端,俗称“两观”刻石,石堕海已久,今犹有拓片14字保存当地。始皇三十七年,又自琅琊使徐福入海采药,射杀巨鱼,现“射鱼台”遗址尚存。汉武帝东巡,亦曾登临此岛。

  芝罘岛山之阳,树木葱茏,瓦舍片片,天光水色,风景如画,有礁石似渔翁,矗立于前,人称“公公石”;山之阴,怪石嶙峋,崖壁陡峭,波涛澎湃,有巨石形似老婆婆盘坐海中,人称“婆婆石”。悬崖峭壁下,海浪回涌于石礁洞口,激流腾旋,涛声如雷,是为“石门春波”,是芝罘岛奇观之一。

  如今,芝罘岛景色更加迷人。岛内的幢幢错落有致的高大建筑,给古老的岛屿增添了秀色佳景。海岛周围的海面上,养殖海珍的浮标,光点闪闪,渔船千帆竞发,使这座古老的岛屿充满了蓬勃生机。

  芝罘岛婀娜多姿的景色,像磁石吸引着中外游客,是旅游观光度假、垂钓游玩的理想去处。

  1994年,芝罘岛被国家旅游局列入全国14条旅游线路内,在这里修建了美食城、阳主庙、观光索道等旅游观光景点,并准备修复始皇道、始皇桥、日本遣唐史登岛纪念阁等古迹。芝罘岛旅游资源的开发,娱乐设施的完善,使之成为黄海明珠、美丽的不夜岛。

  门票

  无

  开放时间

  全天

  景点位置

  山东省烟台市芝罘区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芝罘岛”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芝罘岛”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