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山东省>枣庄市>薛城区旅游景点

中陈郝瓷窑遗址

中陈郝瓷窑遗址属于文化旅游景点
中陈郝瓷窑遗址景点照片

中陈郝瓷窑遗址旅游景点介绍

枣庄市境内的遗址

  中陈郝瓷窑遗址位于枣庄市区西稍偏北10公里处,属于薛城区邹坞镇中陈郝村。窑址北部是与钓台、卓山一脉相承的山麓,南部丘陵时起时伏,附近有煤矿,盛产瓷土,蟠龙河自北向南从村中流过,瓷窑址面积颇大,方圆约四、五平方公里。

  中陈郝,它不仅是薛城区的一个古老村庄,更是一处我国北方地区瓷窑烧制业的发祥地。早在1300多年前的北朝时代,这里就开始了瓷器的烧制。中陈郝村也就形成了交易市场。历隋唐,经五代,至宋元,这个交易场所兴旺昌盛。由于各时代瓷器烧制业的发展,瓷窑遍布村庄四周,故有七十二座缸瓦窑之说。

中陈郝瓷窑遗址历史掌故

  烧制瓷器离不开水,所以河流从村中穿过。河上桥梁横卧,桥下舟船竞游,水中白帆点点,桥上车水马龙,喧闹异常,故而留下十桥之记载。沿河靠桥,庙宇林立,善男信女,烧香拜佛,络绎不绝。故旧有九庙之传文。因此,直到现在这里还流传着“九庙十桥七十二座缸瓦窑”的掌故。

  中陈郝瓷窑遗址,早在上个世纪70年代枣庄市文物管理站对这一地区就进行了调查,现将枣庄市博物馆原馆长李锦山先生撰写的《中陈郝瓷窑遗址》(见《枣庄市名胜古迹》P155页)转载如下,以供读者欣赏:

  枣庄物产丰富,自古以来就兴起烧制陶瓷的手工作坊。考古调查表明,在全市十多处古瓷窑遗址中,尤以中陈郝古窑遗址面积最大,延续时间最长,中陈郝烧制历史已有一千四百多年,而且曾经一度作为土贡品进献京城。据《大明一统志》记载:“兖州府土产黑瓷器,峄县出。”《乾隆府厅州县图志》载:“峄县土贡黑瓷器”瓷土、耐火土和圣土是烧制瓷器的重要原料,枣庄北部山区盛产这些矿产,《峄县志》在记述境北卓山、钓鱼台诸山地理环境时说:“(山)上多垩”,“岭阜盘给多煤炭,多白垩青垩,坚粘不让西国产”,“其麓多白垩青垩,陶人用之,筐值百钱,居人以为利。”《峄县志·物产略》中记载的更详细:“一为土之属,亦殖黑坟(指红土与黑土)不一状,而钓台山土尤有名,至齐村,许池诸岭,所产青垩、白垩,质坚性粘,作什器尤良。……元时,钓台居民陶者甚多,作治什器贾数千里,获利尤厚。近世,民鄙拙不复能为。山西陶者窃据之,每岁作诸巨器,朴质坚重,凝如金石。转毂数百,行销四方,皆得厚值。……或又谓许池所产土与博山琉璃土皆一脉,惜未试之耳。”蕴藏丰富的煤炭,瓷土原料为中陈郝烧瓷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中陈郝瓷窑遗址位于枣庄市区西稍偏北10公里处,属于薛城区邹坞镇中陈郝村。窑址北部是与钓台、卓山一脉相承的山麓,南部丘陵时起时伏,附近有煤矿,盛产瓷土,蟠龙河自北向南从村中流过,瓷窑址面积颇大,方圆约四、五平方公里。田野中、河流边散落很多古瓷片,俯拾皆是,整个村落就建筑在手工业作坊区的废墟上。村中自地表以下3米多深,全是不同时代堆积起的瓷片。历年来,村民在耕田翻土、开挖水渠时发现数以千计完整的瓷器,有日常生活中所用的器皿,有造形生动灵巧的玩具。

  中陈郝古瓷窑址可以划分为三大区域,自蟠龙河出村东上为青瓷区。河床两岸散布大量青釉瓷片和窑具,一直延伸到北陈郝和张岭村南部。田野中窑址众多,土色有黑有红,耕土层之上随处可以见到古瓷片。岸边的瓷片堆积有的地段高达3米。瓷器碎片以青釉为多,黄釉、酱釉以及釉上施褐班彩时而可见。

  1987年,对村北青瓷区进行了发掘,文化堆积共分六层,各层土质土色和遗物不尽相同,可以划分四期。第一期年代为北朝晚期;第二期为隋代;第三期为唐代、五代;第四期为北宋。可见这处遗址延续时代之长。以挖掘的文物看,可以分为窑具、瓷器、铜器三大类。窑具主要有三足支钉,筒状支具不规则形支具支柱、托座、匣钵、垫圈、五齿支具、蹄形卯模、垫饼、垫钉和垫板等物。瓷器有碗、胡人头像、罐、盆盘、钵、杯、盘口壶、高足盘、器盖、执壶、水盂、灯、埙、砚等。铜器主要有隋代五株钱、铜镜、北宋铜钱。

  这次考古发掘,在青瓷区还发现了一份重要的遗迹。有料池、窑炉、灰坑等。料池平面呈长方形,池底犹保存3厘米厚的瓷土。隋代窑炉两座,平面呈不规则椭圆形,由火道、窑门、火膛、出灰道、中心柱、窑床、烟囱组成,隋代瓷窑炉在我国北方发现不多,在山东还是首次发现。这处距今一千三百多年的古窑炉为研究我国古代的窑炉结构、瓷器的烧造提供了十分重要的资料。唐代灰坑四座,出土大量可以复原的窑具和瓷器。

  中陈郝窑址村北青瓷区发现的大量瓷器,造型古朴凝重,以实用为主,釉色青中闪绿,坚实耐用。过去研究瓷器发展史的学者大都持“南青北白”的说法,认为隋唐以前青瓷器产于南方,白瓷器产于北方。中陈郝发现的大量青瓷器表明,枣庄在隋唐之前就开始烧制青瓷了。

  白瓷区位于中陈郝村南广阔地域。考古调查时曾在这一带采集到不少完整瓷器,尤其是东南角有一片名叫“瓦碴地”的麦田,瓷片更为集中。白瓷区主要分布白瓷、白釉黑花瓷和绿点彩瓷,属于北方的磁州窑系。主要产品是生活用品,此外还有一些玩具,其造形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白瓷区曾出土几件颇有特色珍贵文物。如白釉黑花坛,体型较大,通身饰釉,晶莹光润,坛体两侧对称黑彩花叶,极为流畅生动。白釉褐彩罐、器表饰褐色花叶,自罐沿而下周身挂满雨滴状流釉,极富韵味。三彩虎头枕,造型如卧虎,通体饰绿、黄、褐釉,虎头略昂,十分逼真。

  白瓷区文化堆积共分为二层,均为元代。此外还发现金代房基、料池和窑炉各一座。房基平面呈长方形。南北向,墙基由废弃的支柱和石灰块砌成,地面铺一层碎瓷片。可能是当时的一处制作瓷器的作坊。金代窑炉呈东西向,窑门向东。由火道、窑门、火膛、窑床、烟囱组成。窑的底部积有半米厚煤渣,这说明早在距今八百多年前的金代就已采用煤炭作燃料烧制瓷器了,为研究枣庄的煤炭开采历史提供了证据。

  白瓷区探方中发掘到的文物主要有窑具、瓷器两大类。窑具有托座、匣体、圆形支具、圆箍形支具、钵形窑具,盘形窑具、火照、杵形器等,瓷器种类有碗、罐、盆、盘、鸡腿瓶、缸灯、瓶、人物像、骑车俑、狗、棋子等。其中有盏白瓷灯,造形和装饰很别致,灯外壁绘草叶纹,灯下三足,均制成童子模样,面部五官发乳十分逼真。骑马俑造型为一肩披云头帔,身罩窄袖袍,足蹬长靴的武士,执缰跨于马上。马小头短颈,胸挺臀圆,姿态活灵活现。出土的围棋子有黑白两种,与现今所用棋子相似。这说明金元时代烧制的瓷器,除了日常所用的器皿外,还烧制供人娱乐的用品。

  中陈郝村西为黑瓷区,地面散布大量黑瓷片,主要是日常生活用品,质地坚固,施釉均匀光洁,其时代为明清时期,这些瓷器有一部分为土贡品运往北京城。

  中陈郝窑址古时是山东最大的烧制作坊之一,除了拥有丰富的煤炭、瓷土资源外,交通也十分便利,窑场南濒运河,地处南北大道,蟠龙河是峄境内的泥底河,古时可以通航。这一切都为瓷器的产销创造了便利条件,也是烧制瓷业历绎千年而不衰的重要原因。明清时已成了瓷器的集散巨镇,蟠龙河两岸窑炉林立,河上舟楫穿梭,官府专门在中陈郝建筑了公馆,设置了巡检司,众多的庙宇和石桥布满作坊区,因此,流传下“九庙十桥七十二座缸瓦窑”的传说。

  中陈郝窑工们用辛勤和智慧创造了精美的瓷器,也为枣庄人民留下了一份难得的遗产。古老的瓷乡虽然已成为一片废墟,可是那些沉睡在地下的古瓷却引起了学者专家的注目,成为研究陶瓷发展史,工商业史以及文物陈列的珍品,同时也引起了日本考古学家的注意,1991年中陈郝古遗址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中陈郝瓷窑遗址其他介绍

  中陈郝瓷窑遗址

  中陈郝,它不仅是薛城区的一个古老村庄,更是一处我国北方地区瓷窑烧制业的发祥地。早在1300多年前的北朝时代,这里就开始了瓷器的烧制。中陈郝村也就形成了交易市场。历隋唐,经五代,至宋元,这个交易场所兴旺昌盛。由于各时代瓷器烧制业的发展,瓷窑遍布村庄四周,故有七十二座缸瓦窑之说。烧制瓷器离不开水,所以河流从村中穿过。河上桥梁横卧,桥下舟船竞游,水中白帆点点,桥上车水马龙,喧闹异常,故而留下十桥之记载。沿河靠桥,庙宇林立,善男信女,烧香拜佛,络绎不绝。故旧有九庙之传文。因此,直到现在这里还流传着“九庙十桥七十二座缸瓦窑”的掌故。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中陈郝瓷窑遗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中陈郝瓷窑遗址”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