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旅游景点

寨里窑址

寨里窑址景点照片

寨里窑址旅游景点介绍

山东省淄博市寨里镇建筑

  寨里窑址位于山东省淄博市寨里镇东南,寨里村南与大张村交界的高地上。窑址东西长约480米,南北宽约470米,面积约22万平方米。 该窑址烧造年代为北齐至唐代,是中国所发现的唯一的北方青瓷产地。文化层厚约40-100厘米。遗存有大量青釉瓷片。发现的黄釉陶片证明了北朝的铅釉陶器已进入一个兴盛阶段,工艺比较成熟,品种丰富多彩,标志着北方制陶的新水平。 1982年,在淄川区龙泉镇和庄村古墓出土的寨里窑址生产的青瓷莲花尊被视为我国北方青瓷的代表作,属国宝中的精品、国家一级文物。

  寨里窑址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为研究中国北方陶瓷的发展提供了真实的实物资料。

  1984年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5月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寨里窑址简介

  经历年整平土地和局部发掘,先后出土大量瓷片,均为青釉。器类简单,多为生活用具,主要有碗、罐、高足盘等。碗深腹,直口,外腹下部无釉,有些碗壁上饰莲瓣纹。罐为四系,曲腹、平底、灰胎,外腹下部无釉。高足盘呈豆形,下部无釉。这些器物一般造型厚重,制作工艺原始,釉色亦不纯正,窑具多用三足支钉,具有早期烧制的特点,该窑址烧造年代为北齐至唐代,是中国所发现的唯一的北方青瓷产地。

  寨里窑址,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淄川区寨里镇寨里村南、大张村以北两村地带结合处,主要分布在寨里村与大张村交界的高地上,耕土层为黄褐色,其下为瓷片堆积,文化层厚约40-100厘米。窑址东西长约480米,南北宽约470米,总面积为22万平方米。1976年-1977年由淄博市博物馆、淄博市《中国陶瓷史编写组》在东北角处重点选择局部进行了试掘,发现两处青瓷窑址。1982年11月,在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时,对该遗址作了考察记录。1982年由中国文物出版社出版的《中国陶瓷史》第四章第三节《北朝的瓷业》有详述。

  据《中国陶瓷史》记载:"寨里窑是唯一已知的北方青瓷产地之一。年代上限在南北朝时期的北魏至北齐,下限至唐代(公元386年-907年)。发展较早,持续时间颇长,是我国北方青瓷的一个重要产地。"

  遗址附近地貌东部为半丘陵,西部较平坦,地势东高西低,北面有一河道纵穿遗址东西,南面有一沟壑横穿南北,与河道在遗址北交汇,东西长和南北宽大约相等。

  寨里窑址,年深月久,风剥雨蚀,后遇"文革",整修"大寨田",过去数年间,在平整土地中,多有窑址发现,曾出土过大量窑址瓷片和器物。出土遗物均施不纯正的青釉,造型厚重,制作原始,窑具多用三角支钉,器类简单,多为生活用具。具有早期烧瓷工艺的特点。该窑址的烧造年代上限可上溯到北魏至北齐,下限可延续到唐代。宋以后有小规模窑炉烧造。

  寨里窑址在汉代烧制铅釉的基础上,于南北朝时期烧制出了青釉瓷。器物胎骨一般较薄,带灰白色,火侯较高,釉色深浅不一,没有黑斑现象。早期釉层很薄,釉面烧成斑驳不匀,晚期改进施釉工序,采用二次上釉,使釉层加厚,明亮润泽。器型以碗、盘、缸为常见。

  碗的造型:深腹(曲腹)、直口、平足微凹,施青釉,釉色斑驳,外腹下部无釉,灰胎。有些碗壁上饰莲瓣划纹,粗壮质扑,颇具北方风格。盘的底部,有些划同心圆纹或莲瓣纹。

  缸多有四系,或作弧形或桥形。还有高足盘、玉壶春瓶,带子口的青瓷盒,这类器物均施满釉,坯胎由轮转成型,修整不甚细微,底足多挖成凹型,带有早期瓷器的特征。寨里窑址发展较早,持续时间长。起初制作还不成熟,釉面厚薄不匀,釉色青黄不一。常发生剥落现象,装烧方法比较原始,只用垫柱托烧,盘碗都由支具迭装,烧好后常留下疤痕。

  寨里窑址发现过不少黄釉陶片,主要是深浅不同的黄色铅釉,釉薄而匀润,器型有小碗和盘等。据化学分析,釉中的氧化铅含量很高,达55.42%。由此可见北朝的铅釉陶器已进入一个兴盛阶段,工艺比较成熟,品种丰富多彩,标志着北方制陶的新水平。

寨里窑址历史发展

  1982年,在淄川区龙泉镇和庄村古墓出土的青瓷莲花尊被视为我国北方青瓷的代表作,国家一级文物。(寨里窑址产)

  青瓷莲花尊高59cm,口径13.1cm,足径16cm,胎体厚重,质地坚硬,造型优美,装饰典雅,施青釉,薄而匀,釉色青中泛黄,光亮晶润,其口、颈、肩、腹、足各部位分别饰有阴线弦纹、粗绳纹、模印宝相纹、堆塑覆莲瓣纹、仰莲瓣纹,丰富多样,通体华贵,和谐统一,属国宝中的精品,也是寨里窑址的代表性青瓷产品,这是我国唯一一件有准确出土地点的青瓷莲花尊(见图)。

  1984年6月28日,被淄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6月12日,被山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16日,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我区文物保护单位列入国家保护范围的最高级别。

  寨里窑址的重要地位,使众多陶瓷专家、学者产生浓厚兴趣,各种报道诸见报端,最有影响的是《寨里发现古窑址》见于《文物》1981年第4期45页。由淄博市陶瓷史编写组撰写的《北朝的瓷业》有关寨里古瓷窑址部分被选入《中国陶瓷史》(第四章第三节163页)、由中国文物出版社1982年5月出版。

  寨里窑址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为研究中国北方陶瓷的发展提供了真实的实物资料。

寨里窑址其他介绍

  1957年全市第一次文物普查时发现,主要分布在淄川区寨里乡寨里与大张村之间的高地上,面积约22万平方米,窑址耕土层下为瓷片堆积层,厚约40~100厘米。经历年整平土地和局部发掘,先后出土大量瓷片,均为青釉。器类简单,多为生活用具,主要有碗、罐、高足盘等。碗深腹,直口,外腹下部无釉,有些碗壁上饰莲瓣纹。罐为四系,曲腹、平底、灰胎,外腹下部无釉。高足盘呈豆形,下部无釉。这些器物一般造型厚重,制作工艺原始,釉色亦不纯正,窑具多用三足支钉,具有早期烧制的特点,该窑址烧造年代为北齐至唐代,是中国目前所发现的唯一的北方青瓷产地。1984年定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寨里窑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寨里窑址”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