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上海市>黄浦区旅游景点

邹韬奋故居

邹韬奋故居属于黄浦区文物保护单位
邹韬奋故居景点照片

邹韬奋故居旅游景点介绍

  重庆南路205弄54号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新闻记者、出版家、政论家邹韬奋的故居。邹韬奋原名邹恩润,“韬奋”是他在1927年开始启用的“韬奋”笔名,“韬”意韬光养晦,“奋”意奋斗不息。他祖籍江西余江,1895年11月5日出生在福建永安一个没落的地主官僚家庭。韬奋青年时代家庭日趋困难,父亲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又真才实学的工程师,把他送进了上海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而韬奋本人爱好文学,他的志愿是做一名新闻记者。1919年暑期后,他毅然转如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读书。1921年大学毕业后,于次年进入上海中华职业教育社任部主任,主编《教育与职业》月刊,并“职业教育丛书”,从此开始了他所热爱的新闻出版工作生涯。

  1930年,邹韬奋和夫人沈粹缜一起设法租下了法租界吕班路万宜坊54号,也就是现在的故居所在地,作为自己的寓所。这一寓所是一幢联排式、富有现代气息的两层楼住宅,砖混结构,外墙用混凝土拉毛,屋前有两米高的围墙围护。进入围墙是一个小天井,然后是会客厅兼餐厅。这里四周安放这用蓝色士林布覆盖的沙发,中间又一张小圆桌,桌旁是四个靠背椅,墙上挂着韬奋父母的照片和沈粹缜的一幅刺绣佳作,还有几幅秋冬景色的油画,整个房间里显得朴素和雅致。二楼是韬奋夫妇的卧室,落地门窗外是用铁栏杆圈着的小阳台,室内是普通的木地板,一边安放着一个大床,另一边是大橱和梳妆台,西南角放着一张小圆桌及两把椅子,墙上挂着几幅家人的生活照片。后面亭子间是韬奋的工作室,靠窗有一张写字台,靠墙是两只装满外文书籍的书柜。邹韬奋在这不满七平方米的斗室,写下了大量抨击国民党黑暗统治的犀利檄文。

  “九·一八”事变后,韬奋在上海全身心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7月15日,他与沈钧儒、陶行知等共同签署发表了“团结御诲的几个基本条件与最低要求”的公开信,明确表示赞同和支持中国共产党提出的观点和抗日战线的主张。毛泽东用公开信的方式给予了复信,大大激励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日志。

  1936年11月22日,国民党为了扑灭国内的抗日烈火,在上海逮捕了正在领导抗日救亡运动的救国会领导人沈钧儒、邹韬奋等七人,12月4日又将此七人移送苏州关押,由江苏高等法院审理酿成“七君子”事件,遭到全国人民、包括宋庆龄、何香凝等社会名流的强烈反对。在八个月的牢狱生活中,韬奋等人坚贞不屈,与法官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1937年6月13日,上海市民五千人举行大会,要求当局宣告“七君子”无罪。在全国人民坚决斗争下,国民党政府被迫于7月31日释放了“七君子”。

  邹韬奋出狱后辗转重庆、汉口、香港继续开展爱国救亡工作。1943年因患脑癌秘密返沪就医,第二年不幸逝世于上海医院(今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终年49岁。

  邹韬奋逝世后,党中央给予他很高的评价。1944年9月28日,党中央给韬奋家属的唁电中说:“韬奋先生二十余年为救国运动,为民主政治,为文化事业,奋斗不息,虽坐监-,决不改变主张,直至最后一息,犹殷殷以祖国人民为念,其精神将长在人间,其著作将永垂不朽”。

  1956年上海市政府出资修复邹韬奋的故居,并在隔壁53号建立了韬奋纪念馆。纪念馆包括韬奋故居和韬奋生平事迹陈列两个部分。故居仍保持着20世纪30年代韬奋一家居住的原貌;生平事迹陈列则分8个部分介绍邹韬奋同志革命的一生。现韬奋故居被列为上海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包括故居在内的纪念馆也是上海市的“青少年教育基地”,并被上海旅游局推荐为观光点。

  门票

  5元

  开放时间

  9:00~11:00,13:00~16:00

  景点位置

  中国上海黄浦区重庆南路205弄54号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邹韬奋故居”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邹韬奋故居”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