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上海市>松江区旅游景点

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景点照片

华东政法大学旅游景点介绍

中国上海市境内公办高校

  华东政法大学(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位于中国上海,是中央与地方共建高等学校,是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计划、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首批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单位、最高人民法院自贸区司法研究基地、上海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和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为五院四系成员,亚洲法律学会、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沪港大学联盟创始成员;是以法学学科为主,兼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等学科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原名华东政法学院,1952年6月由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学院、震旦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在圣约翰大学旧址合并成立。1958年,学校并入上海社会科学院;1963年再次筹建,次年招生;1966年停止招生,1972年被撤销;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第二次复校。2000年,学校由司法部划归上海市管理。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

  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长宁、松江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5万余平方米;设有22个学院(部),24个本科专业;拥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教职工1300余人,各类在校生18000余人。

华东政法大学历史沿革

  昨日芳华(1879年-1952年)

  圣约翰大学,原名圣约翰书院,1879年创建,是美国圣公会施约瑟主教于1877年筹建,将圣公会1865年设立的格雅书院和1866年设立的度恩书院合并后,在沪西梵皇渡路(今万航渡路)购地兴办的中国第一所现代教会高等学府。

  1894年,该校建造了中国式的教育楼,为纪念创始人施约瑟主教而取名“怀施堂”。新中国成立后,约大师生为纪念1921年毕业生邹韬奋,要求将怀施堂改名为韬奋楼,于1951年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同意更改楼名。韬奋楼为上海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03年,该校用庚子赔款基金兴建“思颜堂”,以纪念中国籍牧师颜永京先生,今改名为四十号楼。孙中山先生曾在这里发表过“民主国家,教育为本”的著名演讲,为长宁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25年6月3日,五卅运动惨案发生后,圣约翰大学为阻止学生参加反帝斗争宣布停学,与学生发生强烈冲突,以孟宪承为首的19名教职员及553名学生愤然离校,于当年8月另组光华大学(今延安西路东华大学校址)。这就是历史上的“六三”事件,“六三楼”因此得名。此楼今座落于华东政法大学校园内,是长宁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1949年5月26日夜晚,中共中央华东局和上海市委领导人员与中共中央上海局以及中共上海地下市委的负责人抵达上海,在圣约翰大学交谊楼(1952年11月15日,华政首届开学典礼在此楼的大交谊厅举行)会面,详细讨论上海解放后的接管工作。

  1952年在全国院系调整中,圣约翰大学各院系被拆分并入上海多所高校,其中政治系并入在该校原址成立的华东政法学院。

  创设与初建阶段(1952年-1979年)

  1952年6月,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华东政法学院在圣约翰大学的旧址上应运而生。当时,由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安徽大学、震旦大学、上海学院、东吴大学法学院、沪江大学、圣约翰大学、厦门大学等六所学校的法律系、四所学校的政治系和一所学校的社会学系组合而成,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著名法学家魏文伯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建校后的华东政法学院第一任院长由中共中央华东局秘书长魏文伯兼任,日常工作由副院长郑文卿主持;魏文伯不兼院长后,由郑文卿任院长,赵野民、宋子成任副院长。

  1956年,郑文卿调最高人民法院工作,由曾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院长的雷经天担任院长。

  华东政法学院初创时期设有大学部、夜校部和专修科,1953年设干训班,1954年设本科,1957年设函授部。

  1958年,华东政法学院第一次撤销。华政与上海财政经济学院、中国科学院上海经济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历史研究所、复旦大学法律系合并成立了上海社会科学院。停止招生工作,成立政治法律研究所(华政一部分教师并入)等。

  1963年8月,中共上海市委政法小组和教育部根据《中共中央批转中央政法小组、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高等政法教育和调整政法院系问题的请示报告》,向市委提出《关于筹办华东政法学院的意见》。9月市委批复同意,提出以上海社会科学院政治法律研究所为基础筹办,由该所党组书记袁成瑞为筹委会办公室主任,行政上由最高人民法院和教育部双重领导,以最高人民法院为主。

  1964年,正式复校,由魏明任党委书记兼院长,袁成瑞为副书记,田光为副院长,招生149人,次年招生208人。

  1972年,经最高人民法院和中共上海市委决定,华东政法学院第二次撤消,师资队伍再次解体,大部分流向复旦大学。校舍则先后被上海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分校、上海市卫生学校、普陀区卫生学校、果品公司、蔬菜公司、水文站、水上派出所等八个单位瓜分。

  1979年3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教育部联合发出《关于恢复华东政法学院的通知》。6月,以刘少傥、徐盼秋和曹漫之为首的领导核心,从复旦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及其他单位以至于全国各地迅速集中必要的师资和办学人员,这在当时及时扩充了华政的师资队伍,师资匮乏问题得到了缓解。同时,在市政府的关怀下,陆续收回部分校舍。

  复校与进步阶段(1979年-2000年)

  复校当年,在华东六省一市招收新生。1979年9月,华政迎来了复校后的第一批303名学生。除了复旦分校将东风楼归还华政外,其他校舍依然被占。以徐盼秋、曹漫之为首的一批党政领导下达指示:先建图书馆与教学大楼。于是,在党委一班人的带领下,全体师生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党政工团让出办公室,在帐篷里办公,保证教学用房的需要,毫无怨言,,以苦为乐。这就是被沪上高校传为佳话的“帐篷精神”。

  1985年,设置法律系、经济法系、国际法系和犯罪学系(1995年改为刑事司法系)。1985年4月,华政的本科教育在单一法学专业的基础上,增设了经济法、国际经济法和犯罪学(1995年改为侦查学)三个专业。

  1981年,学校开始研究生教育,成为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法制史和国际法获批成为学校首批硕士学位点。

  至1983年底,各类在校生已达3429人,其中本科生1649人、专科生177人、研究生34人、函授生1569人。

  1988年起,受国家教委委托,培养外国进修生。1991年,本科在华东六省一市均进入第一批招生,并迅速扩展到全国。1994年,成为上海市自主招生的八所试点院校之一,同年成为全国实行并轨收费改革的院校之一。

  1994年11月,又增设了国际法、贸易经济和英语三个本科专业。1995年,获批招收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是全国首批8所试点单位之一。1996年,学校获准接受外国留学生攻读学士、硕士学位,成为上海20所向留学生颁发学位证书的院校之一,同年又获准招收港澳台地区学生。

  1996年,国际经济法学科为司法部重点学科,是学校首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997年11月,增设行政管理和货币银行学两个本科专业。1998年,获得法学博士学位授予权,成为华东地区首个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点的单位;同年7月,将上述九个本科专业调整为法学、侦查学、经济学、金融学、英语和行政管理六个专业;同年,面向全国招收法学专业第二学士学位生。

  发展与跨越阶段(2000年至今)

  2000年,在国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学校由原司法部管理的院校改为“中央与地方共建、以上海市管理为主”的高校。

  2001年3月,设立研究生教育院。

  2002年,教育部对32所普通高校本科教学进行水平评估,学校是13所被评为优秀的院校之一。

  2003年2月,位于松江大学城,占地800亩的松江校区破土动工。9月,松江校区一期建设工程完工,迎来了首批学生。2003年,撤系设院,陆续成立了法律学院、经济法学院、国际法学院、刑事司法学院、商学院、外语学院、人文学院、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信息技术学院、社会学系、继续教育学院等12个二级学院(系);同年,增设社会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两个本科专业。

  2004年,增设治安学、政治学与行政学、会计学、知识产权、公共事业管理、劳动社会保障、新闻学七个本科专业。

  2005年6月,松江校区二期工程基本完工。当年8月,学校主体搬迁至松江校区,并逐步将工作重心从外延发展转向内涵建设。

  2007年3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华东政法学院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6月9日上午,华东政法大学揭牌庆典活动举行。

  2008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再次获得优秀。

  2010年,入选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

  2011年底,入选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同年,增设翻译本科专业。

  2012年12月1日,学校举行建校60周年庆典。同年,学校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上海市卓越法律人才培养基地。

  2013年,学校成为首批上海市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同年,增设德语本科专业。

  2014年7月,被教育部评为“2013-2014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同年,成为全国接收“中国政府卓越奖学金”6所高校之一。

  2015年4月,学校入选首批上海教育立法咨询与服务研究基地。11月,由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理论研究所与华东政法大学、华东地区检察机关共建的全国首个检察智库“华东检察研究院”在华政揭牌成立。12月,学校与黄浦区人民政府签订法治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6年1月,学校与国家检察官学院签署合作协议。3月,学校与长宁区人民政府签署支持创新创业人才发展合作协议。4月,入选共青团中央新媒体运营中心综合类工作室建设单位。5月,学校与华东师范大学签署全面合作框架协议;学校与松江区人民政府签署法治政府建设暨G60上海松江科创走廊建设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学校与法制日报社签署战略合作协议。7月,学校与中国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出版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学校与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9月,学校马院入选上海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校与最高人民法院国际合作局签订合作协议;学校与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上海社会科学院共建上海司法公信力研究中心。10月,由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和华东政法大学联合主办的“中国廉政与法治文学研究中心”成立大会在华政举行;由教育部政法司、上海市教委、华东师范大学、华东政法大学联合组建的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协同创新中心”正式揭牌。11月,上海市人民检察院与学校签订合作培养知识产权检察人才协议。12月,学校“华东检察研究院”入选首批中国智库索引(CTTI)来源智库;学校与滁州市人民检察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同年,入选上海市“市属高校本科教学教师激励计划”试点单位。

  2017年2月,华东政法大学荣获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称号。3月,大数据流通与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大数据政策法律研究中心落户学校。4月,学校与三明市中级人民法院签订合作协议;学校与泰州市人民检察院签订合作协议。5月,学校与最高人民法院第三巡回法庭签订合作协议。6月,学校与崇明区人民法院签订合作协议;学校与嘉定区人民法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学校与静安区人民检察院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学校与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签订合作协议;学校与宣城市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获联合国妇女署颁发《联合国中国社会性别研究与倡导基金受资机构证书》;上海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与华东政法大学签订“共建‘互联网+法律’大数据平台”合作框架协议。7月,学校举行上海市软科学研究基地“上海科技创新法治保障研究中心”揭牌仪式。8月,学校与崇明区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学校与湖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学校与上海市人民检察院联合成立全国首家公益诉讼研究中心。9月,成为中日人文交流大学联盟创始成员。11月,学校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签订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华信能源有限公司与学校签署全面战略合作协议。12月,学校与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第三分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学校与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8年4月,上海市委宣传部与学校正式签约共建华东政法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校与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3月,学校与中信银行上海分行签署战略合作协议。5月,学校与上海经贸商事调解中心签订合作框架协议。6月,首批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本科建设引领计划。8月,成为首家与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建立合作关系的省外高校;学校与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学校与浙江省人民检察院签订检校合作协议。11月,华东政法大学成为沪港大学联盟创始成员;学校与安徽省高级人民法院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学校与海口海事法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12月,学校与上海市司法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同年,学校被遴选为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

  2019年1月,华东政法大学作为上海唯一的市属高校入选获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40所高校名单;学校与盐城市公安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入选首批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3月,学校与上海市体育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4月,学校获评首届上海市文明校园;学校与苏宁易购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学校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首批入选上海高等学校一流研究生教育引领计划。6月,学校与龙岩市公安局签署合作框架协议。8月,杭州市举行与华东政法大学合作共建互联网法治研究院(杭州)签约仪式;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学校检察基础理论研究基地。9月,学校与上海国际仲裁中心、新加坡国际仲裁中心签署合作协议与合作备忘录;学校与上海绿地申花足球俱乐部签署合作共建协议。10月,学校与海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11月,华东政法大学法宣办获得“‘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称号。

  2020年1月,学校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6月,发起并加入法学教育创新联盟。10月30日,华东政法大学纪检监察学院成立。11月12日,全国首家涉外法治学院在华东政法大学成立。学院将努力打造涉外法治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助力上海建设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示范区。11月13日,华东政法大学新文娱法治研究院在华政长宁校区宣布成立。

  2022年11月26日,庆祝华东政法大学建校70周年大会在松江校区富田体育馆举行。

华东政法大学文化传统

华东政法大学校名
华东政法大学校标

  学校校标形状是三边为弧形的等边三角形,上半部弧形部分为华东政法大学英语译名全称,其中间主体部分为由“HDZF”(“华东政法”汉语拼音大写首字)四个字母组成的学校韬奋楼建筑造型,底部由天平和书本图形组成。

华东政法大学校训

  笃行致知明德崇法

  出典:

  笃行——“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笃行,表示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切实追求,注重实践。

  致知——“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礼记·大学》)

  致知,表示寻求知识,探求真理。

  明德——“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尚书·君陈》)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礼记·大学》)

  明德,表示追求完美的德性。

  崇法——“上贤以崇德,简不肖以绌恶。”(《礼记·王制》)

  崇,表示尊敬、推重。

  法,法律,法治。表示我们学校主要的专业。

  崇法,表示崇尚法律,追求法治。

  校训含义:

  笃行致知,其含义是以自己踏实的态度,认真实践,积极探求科学知识,追求科学真理。

  明德崇法,其含义是要崇尚完美的德行,追求法治;这和中国实行“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方略相衔接,将国家的治国方略和学校的校训结合起来,正说明了,该校作为一所以法学教育为主、兼有其他管理类学科教育的著名院校,她的历史使命所在。

  校训前后两部分,“笃行致知”表明学校教育的要求、方式和途径,“明德崇法”表明学校的办学理念、方针和使命,两部分互相补充,相互支撑,构成了一个整体,比较全面、鲜明地点出了该校的特点和办学目标。

华东政法大学校歌

  《明珠之光》

  词徐永康

  曲朱良镇

  芳草地红砖墙

  百年学子拼搏场

  坎坷复坎坷

  潮落又潮涨

  生生不息如长江

  师恩沐幼苗

  勤学成栋梁

  华政英才走四方

  莫忘,莫忘

  莫忘,莫忘

  祖国未来担肩上

  不负青春时光

  风云起钟声扬

  千年中华盼飞翔

  依法治中国方能致富强

  有志青年聚东方

  秉公断曲直

  执法我强项

  人民利益高无上

  莫忘,莫忘

  莫忘,莫忘

  祖国未来担肩上

  耀我明珠之光

  耀我明珠之光

华东政法大学校区

  截至2019年5月,学校有长宁、松江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5万余平方米。学校是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花园单位。松江校区(松江大学园区龙源路555号)是全国物业管理示范园区。长宁校区(万航渡路1575号)的“圣约翰大学历史建筑群”被列入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

华东政法大学所获荣誉

  2021年7月,中共华东政法大学经济法学院委员会被评为“上海市先进基层党组织”。

  2021年9月25日,华东政法大学法宣办入选全国“七五”普法先进集体候选名单。

华东政法大学其他介绍

  华东政法大学是新中国创办的第一批高等政法院校。1952年6月,经华东军政委员会批准,圣约翰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东吴大学、厦门大学、沪江大学、安徽大学、上海学院、震旦大学等9所院校的法律系、政治系和社会系合并,在圣约翰大学旧址成立华东政法学院。1958年,学校并入上海社会科学院;1963年再次筹建,次年招生;1966年停止招生,1972年被撤销;1979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第二次复校。2007年3月,经教育部批准,学校更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校是上海市管理的高校。现任党委书记曹文泽教授,校长叶青教授。

  多年来,华政人遵循“笃行致知,明德崇法”的校训,发扬“逆境中崛起,忧患中奋进,辉煌中卓越”的精神,已把学校建设成为一所以法学学科为主,兼有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等学科的办学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大学,被誉为“法学教育的东方明珠”。

  学校现有长宁、松江两个校区,占地面积75万余平方米;有各类在校生18000余人,教职工1200余人;设有19个学院(部),160余个科研机构;拥有法学、公共管理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硕士学位授予权,应用经济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权,建有1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5个二级学科硕士点、5个专业硕士学位点、24个本科专业,以及法学博士后流动站;有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法律史)、5个省(部)级重点学科、2个上海市一流学科、上海市高峰高原学科各1个。学校积极推进智库培育和建设,提升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是最高人民法院自贸区司法研究基地、上海市教育立法咨询与服务研究基地,中国(上海)自贸区法治创新研究基地、法律文明演进研究是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外国法与比较法研究院、政府体制改革与监管模式创新法治保障研究中心、经济法律战略研究院是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社会治理研究院是上海市高校知识服务平台。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12年学科评估中,法学一级学科位列全国五强。近五年来,国家社科基金法学类项目、司法部项目立项数多次获得全国第一,国家级重大课题立项数在全国政法高校中居领先地位。

  网址

  http://www.ecupl.edu.cn/

  交通

  地铁9号线(松江南站方向), 在 松江大学城站 下车(3号口出)然后 松江15路(或 松江24路), 在 华东政法大学站 下车

  景点位置

  松江校区:松江大学园区龙源路555号 邮编:201620

  长宁校区:万航渡路1575号 邮编:200042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华东政法大学”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华东政法大学”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