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陕西省>宝鸡市>陈仓区旅游景点

桥镇遗址

桥镇遗址景点照片

桥镇遗址旅游景点介绍

宝鸡市陈仓区桥镇村境内的建筑

  桥镇遗址,位于宝鸡市陈仓区桥镇村东北约10米处的台塬上,面积约15万平方米,出土了龙山时期的陶器残片、石器和破碎的白灰居住面。

  该遗址发现的龙山文化时期的筒瓦,以追溯到四千年以前,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建筑陶瓦, 把中国用瓦历史提前了一千年,堪称“华夏第一瓦”。筒瓦为研究中国建筑史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实物资料。

桥镇遗址遗址介绍

  遗址被盗墓分子严重盗扰,地表遗物较少,在盗洞出土物中包含有大量龙山时期的陶器残片和破碎的白灰居住面。文化层和灰坑距地表深0.4-1.5米不等。遗址地处一中间高两边低的山梁上,东、西、南三面临沟,北临大山,地势较高,有水源出于东西两沟,现遗址表面为废弃的退耕地。在围绕遗址确定范围时,发现破碎的白灰居住面多处,在一处被辟为生产路的断面上,暴露出一呈水平状分布的白灰居住面,上有灰烬层30厘米,灰烬层中包含大量被焚烧而塌落的白灰层和部分已碳化的木柱,最粗的可达10厘米,其间夹杂有零星的碎陶片。

  房址位于遗址的东侧,座西向东,深埋于一处地表呈缓坡的地下,最深处距地表1.5米,房屋残存为长方形,墙为直壁圆角,东墙已被生产路破坏(为门道开向处),长3.7米,残宽2.6米,地表处火塘外全部为厚0.6厘米的白灰抹平,平整光洁,异常美观。火塘位于房屋的中心,呈直径为1米的圆形,内嵌红砂石块。该房屋打破一处早些废弃的房址,废弃房屋界线清楚,白灰地面保存完好。从倒塌的房屋中心,被火焚过的白灰层、草拌泥红烧土块和碳化木柱判断,这是一所基本呈长方形,四周有草拌泥边墙,上覆木棚顶的龙山时期居住房屋,形制清楚,保存遗物丰富,甚为罕见。

桥镇遗址文化特点

  据介绍,“华夏第一瓦”是在陈仓区桥镇遗址中发现的。桥镇遗址位于桥镇村东北约10米处的台塬上,地势西高东低,呈梯阶状,南北长约500米,东西宽约300米,面积约150000平方米。文物普查队员在此发现文化层1处、灰坑1座、陶窑1座、房址2座,并采集到板瓦一片、筒瓦三片、槽型瓦两片。由于时代久远,这些瓦片均有不同程度的破损。新发现的文化层位于遗址偏南部的断崖上,其长约10米,厚0.7米,深1.3米,土质较硬,呈紫红色,普查队员在这里发现并采集到的一片泥质红陶篮纹筒瓦残片,其长26厘米,直径12厘米,壁厚1.2厘米;在两处半地穴式的房址中,发现并采集到其余板瓦、筒瓦、槽型瓦残片。由于这些陶瓦是与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时期的泥质红陶、夹砂红褐陶篮纹斝、罐等文物一同出土的,省、市文物专家判定,这些瓦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4000年以前,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建筑陶瓦。

  文物专家介绍说,目前已知我国最早的瓦发现于3000年前的西周早期的周原地区,这次桥镇遗址发现的龙山文化时期的筒瓦、板瓦、槽型瓦,是我国第三次文物普查的重大发现,把我国用瓦历史提前了一千年,堪称“华夏第一瓦”,为研究黄河流域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物资料。

  该遗址的整体文化面貌为以夹砂灰陶为主,夹砂红陶次之,泥质灰陶相对较少;纹饰以蓝纹为主,绳纹次之,素面相对较少。而房址内出土的器物,以泥质灰陶为大宗,未见红陶。纹饰以素面为主,少量蓝纹、绳纹,与遗址的整体文化面貌存在有一定的差异。

桥镇遗址其他介绍

  时代:新石器时代、西周

  桥镇遗址,位于宝鸡市陈仓区桥镇村东北约10米处的台塬上,面积约15万平方米,出土了龙山时期的陶器残片、石器和破碎的白灰居住面。该遗址发现的龙山文化时期的筒瓦,把中国用瓦历史提前了一千年,堪称“华夏第一瓦”。

  遗址被盗墓分子严重盗扰,地表遗物较少,这里出土了数件可辨器、基本可复原器、可复原器和两件完整器,三件石器。

  2013年5月,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桥镇遗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桥镇遗址”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