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雍城遗址旅游景点介绍
秦雍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南郊,总面积约31.56平方千米,始建于秦德公年间(前677—前676年)。
秦雍城遗址为先秦古都遗址,自秦德公元年(前677年)至秦献公十一年(前374年),秦国在雍城统治长达304年,历经秦19代国君。雍城是秦国都城中延续时间最长、执政国君最多的一座都城,是秦国发展史上一座重要的里程碑。秦雍城遗址由雍城城址区、秦公陵园区和国人墓葬区三部分组成,东西长1万米,南北宽5千米,出土文物3000余件。秦雍城遗址的都城遗址和墓葬特点,展现了先秦的经济实力、文化及礼仪,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
1988年1月13日,秦雍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10月18日,入选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秦雍城遗址历史沿革
秦德公元年(前677年),秦德公自平阳(今陕西陈仓)迁都至雍城(今陕西凤翔)。
秦献公十一年(前374年),秦献公自雍城迁都自栎阳(今陕西阎良)。
20世纪30年代,中国考古工作者对雍城进行调查。
20世纪50年代,秦雍城遗址开始考古挖掘。
20世纪70年代中期到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考古人员对遗址进行了一系列连续性发掘,基本确定了雍城遗址的格局。
1973—1986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雍城遗址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钻探和发掘,初步摸清了雍城的位置,形制规模,以及城内的三大宫殿区和城郊宫殿等建筑遗址,还在城南发现有秦公陵园和小型葛葬区。
20世纪90年代以后,对遗址的研究和发掘进一步深化推进。
秦雍城遗址历史文化
主词条:秦德公
秦德公(前709年―前676年),嬴姓,赵氏,名嘉,秦宪公之子,秦武公弟,母鲁姬子,春秋时期秦国国君。
前678年,秦武公去世,其子公子白受封于平阳(今陕西省岐山县西南),未能继位,其弟秦德公继位。秦德公即位后,发展生产,并将国都迁至今天的陕西省凤翔县,自此后数百年秦国稳定并以此为都。第二年,秦德公去世,终年三十四岁。
袁说友《渡嘉陵江宿什邡驿》
山程十日不见江,前日初逢黎渡水。
牵车又到渠江畔,漾漾翻波意尤美。
今朝嘉陵江水宽,危峰大石更巑岏。
棹儿艇子呼晚渡,亦刜钲鼓推标竿。
渡头枫绿蔷薇密,我宿山南雍城侧。
细思青史什邡侯,君恩何似嗟来食。
何坦《蜂儿榧》
味甘宣郡蜂雏蜜,韵胜雍城骆乳酥。
一点生春流齿颊,十年飞梦绕江湖。
秦雍城遗址遗址特点
秦雍城遗址平面呈不规则的方形,东西长3300米,南北宽3200米,其中城址区面积约10.56平方千米,秦公陵园区约21平方千米。秦雍城遗址发现的建筑基址有20多处,其中宗庙、朝庭等建筑遗址较为重要,宗庙建筑遗址经发掘,布局结构清楚。秦雍城遗址分为城址区、秦公陵园区和国人墓葬区。总面积约31.56平方千米。
马家庄遗址
马家庄遗址在城中部偏南,共发现建筑群遗址4处。1号建筑群占地约7000平方米,整个建筑群坐北朝南,四周有围墙;北部居中为祖庙,左侧为昭庙,右侧为穆庙。祖庙之北有一座亭台式建筑,南边是大门;中心空地即为“中庭”。发掘各类祭祀坑181座,有人坑、牛坑、羊坑和车坑,有的车辆上还嵌镶有黄金饰件;1号建筑群的总体部署,与史籍所载诸侯宗庙布局大体相同,当是秦公祭享祖先的宗庙。3号建筑群在1号建筑西约500米处,面积为21849平方米;建筑布局规整,四周有围墙。南北全长326.5米,北端宽86米,南端宽59.5米;由南至北可分为5座院落、5个门庭。据记载推测,这一遗址当是寝宫所在。马家庄遗址建筑时代均属春秋中晚期,由东向西依次排列,组成规模较大的宗庙宫殿区,可能是“雍高寝”之所在。
姚家岗遗址
姚家岗遗址在雍城内中部偏西,发掘出可以藏冰190多立方米的凌阴(冰窖)遗址和一处宫殿遗址。宫殿遗址西南部分,发现残存夯土基东西长8.9米,南北宽2.8米,厚1~1.2米,西高东低,上有夯土墙,残高0.8—0.96米。
铁沟宫殿区
铁沟宫殿区在雍城北部,面积约40000平方米;断崖上暴露高约1.4米的夯土台基,出土战国早中期鹿纹、“奔兽逐雁”纹瓦当。据遗址年代推测,可能是秦的雍受寝。朝寝的北部,有“市”的遗址。“市”呈长方形,筑墙于四周,每面开一门,南北宽160米,东西长180米,中为空地,附近均发现有夯土建筑基址。推断当为秦汉时期蕲年宫和棫阳宫之所在。
西汉国道
2011年,在秦国雍城遗址内勘察出6条古道路,经考古发掘确认其中一条长达140米的古道为西汉时期的“国道”——回中道的一部分,古代行宫离馆的通行大道,基本路宽18.3米,接近十字路口处宽度近21米,路土厚度20厘米。发现的车辙宽度分别为1米和1.4米,车辆碾轧出的多条辙梁如今仍清晰可见,对研究古代道路发展史和城市变迁史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综述
秦公陵园位于都城南郊的三畤塬(春秋时期称北塬)上,面积约21平方千米,周围有外隍环绕。23座陵园,陵园和主墓周围有一或两周隍壕环绕。整个陵园发现有18座双墓道大墓,3座单墓道大墓和若干中小墓葬。1号陵园规模最大,自南向北排列着2座双墓道大墓及1座单墓道大墓,秦公1号大墓即在其中。有的墓上有享堂遗迹;车马坑21座;为春秋至战国时期秦公的陵基区。
秦公一号大墓
秦公一号大墓墓平面为“中”字型,座西向东。墓室为长方形,东西长59.4米,南北宽38.45—38.8米,深24米。东墓道呈平缓的斜坡状,长156.1米,西端宽19.1米,东端宽8.7米。西墓道亦呈斜坡状,但较为陡峭,长84.5米,东端宽14.3米,西端宽6.4米。大墓全长300米,总面积5334平方米,是中国已发掘的先秦墓葬中最大的一座。
雍城小型墓葬区
雍城小型墓葬区位于雍城南郊,秦公陵区以北;墓葬区以八旗屯为中心,东至高庄,南至黄家庄,西至南指挥西村,北至雍水北岸的邓家崖。
秦雍城遗址所获荣誉
2021年10月,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
秦雍城遗址其他介绍
秦雍城遗址位于陕西省凤翔县的南部。
雍城是春秋至战国中期秦国的都城,秦国从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至献公二年(公元前383年),在此建都长达300余年。1975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对秦雍城遗址进行了历时十年的考古发掘,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果。
城址的总面积为11平方公里,城内布局严整,道路纵横交错,现已发现三处大型的宫殿区。1号宗庙建筑群遗址总面积近7000平方米,由大门、中庭、祖庙、昭庙、穆庙、围墙等组成;殿堂都是土木结构的,大屋顶,四面坡,屋顶由双楹柱支承,这是迄今所见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先秦建筑群遗址。3号建筑群遗址总面积达21800平方米,自南向北有5座宫院,是迄今发现的先秦时代最完整的朝寝区。
城址的西南部是秦公的陵区,占地21平方公里。在此勘探发掘出了大型的墓葬和车马坑共43座,布局很有规律,陵区按其布局可以分为13座陵园,发掘证明,秦人在春秋前期已初步形成了一套陵园规划体系和陵园设计指导思想。中字形墓是最高等级的墓葬,其余贵族墓则为甲字形、刀把形。这些陵墓中最大的为秦公1号大墓,这座墓是迄今为止中国所见最大的木椁墓。
1号大墓的墓室东西长59.4米,南北宽38.5米,墓道长240.6米,面积达40万平方米。墓室的中央是主椁室,椁室的顶部有三层椁木,四壁和底部各有两层椁木,如同一个长方体形的木屋。主椁室的中央有方木叠砌的南北向隔墙,分成前后椁室,前椁室象征秦公生前的宫殿,是议事的场所;后椁室象征寝殿,是饮食起居的场所。后椁室的西南部有一个放置陪葬器物的侧室,被盗严重。在墓室里发掘出土的金、玉、铜、铁、骨、陶、漆、木质等各种文物600余件,如造型生动、形态逼真的金啄木鸟,镌刻双龙的金带钩,精美华贵的白玉戈、玉璋,透雕蟠螭纹的玉佩与秦始皇陵兵马俑坑马俑造型的马头玉雕十分相似,这些都反映了秦国早期精湛的工艺和高度发达的技术水平。
在雍城遗址中还出土了67件大型的铜质建筑构件,根据不同的用途铸成,有曲尺形、单齿或双齿方筒形、双齿小拐头形等,是安装在宫殿枋木转角处、壁柱或门窗上的构件,再现了雍城宫殿建筑无与伦比的豪华气派。
秦雍城遗址的宏伟规模,不仅反映了秦国早期国力的逐渐崛起和强大,而且显示出“包举宇内,囊括四海”的浩大气魄。(国家文物局)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秦雍城遗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