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旅游景点

宝鸡炎帝陵

宝鸡炎帝陵景点照片

宝鸡炎帝陵旅游景点介绍

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炎帝陵位于宝鸡市渭滨区神农镇,地处神农镇境内的常羊山之上,是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主要场所。炎帝距今6000年至5500年左右生于姜水之岸(今宝鸡市境内),随着历史发展,其后代又沿渭水向东南又迁徙到湖北、湖南、山西等地,广义上,炎帝是一个氏族部落,存在若干世系。故全国有五处炎帝故里(the hometown of Yan Emperor )。陕西宝鸡、湖北随州、湖南炎陵县以及会同县、山西高平均被视为炎帝故里。其中,炎帝一,二世均生活在陕西宝鸡,如果按照一世的说法,炎帝只存在于宝鸡。宝鸡为炎帝故里,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

炎帝陵历史沿革

  5000年以前的上古时期,有一支姓姜的部落生活在这里的姜水一带。部落首领--直至今天,在世界上好多的地方,中东、非洲、南美洲的雨林里,都还有不少这样的大人物,唤作“酋长”--叫神农,身号炎帝。炎帝与其后续世系生活在姬水一带的邻居黄帝,共为而今的洋洋大族中华民族的始祖。宝鸡也因是第一代炎帝的源生地,号称“炎帝故里”,当然,也是名副其实。史书载:(神农)母任姒游常羊,感生帝……,在宝鸡市南郊的常羊山上就有一座炎帝陵,相传炎帝死后葬于此地。此外,市区中心地带还有一座炎帝祠。

  宝鸡为姜炎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文化、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的重要的起源地之一。在距今约5000年前,宝鸡渭水流域的姜水,生息着一个古老的氏族部落——姜炎族,诞生了一位伟大的人物,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炎帝。

  《国语·晋语》载“炎帝以姜水成”,我们可以理解为炎帝族最早活动的地方在姜水。古之姜水,据《水经·渭水注》所载是在姜氏城南,即今岐山县周原一带,但不知道确定地点。不过,据《大明一统志》:凤翔府宝鸡县南七里有姜氏城,城南也有姜水,此姜氏城今名姜城堡,往南即益门堡,堡西有一水名今仍名清姜河。古代传说,本来难得考实。以上两说孰是孰非,不必过于拘泥。但总是在凤翔府地,即今宝鸡市区之内。姜城堡为新石器遗址,1958年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实际上,姜炎族在宝鸡的最早故居是在今清姜河流域。为了生存和发展,一部分迁居今岐山、扶风一带,所以,在这里也出现了带“姜”的水名和城名,即“姜水”和“姜氏城”。有研究者考证认为,在今宝鸡市区渭河和清姜河的交汇地带,曾发现过多件刘家文化(姜炎文化)的典型器物——高领袋足鬲。据测定,这比在岐山、扶风境内发现的同类器物要早。这说明岐山、扶风境内出现的刘家文化是宝鸡市区姜炎族向东迁徙、推进的结果。

  正因为炎帝诞生于今宝鸡地区,所以,历史传说,早在黄帝时代,宝鸡地区就开始了对炎帝的祭祀。《路史·后记》记载:“黄帝所崇炎之祠于陈”。罗萍注说:“黄帝所崇疑在陈仓”。《史记·封禅书》记载:“秦灵公作吴阳上畤,祭黄帝;作下畤,祭炎帝。”“吴阳”是指今宝鸡市区北的吴山(今陈仓区境内)之东南面,即今凤翔的“三畤原”。秦国开创了以朝廷名义祭祀炎帝、黄帝的先例。迄今为止,这是我们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有关这方面内容的文献记录。自此以后,宝鸡祭祀炎帝相沿成习、经久不衰。西汉时期,汉高祖刘邦自称“赤(炎)帝之子”,设“畤”祭祀炎帝及黄帝、青帝、白帝、黑帝。这种祭俗一直延至汉武帝。汉武帝在位期间,曾多次到“雍”地设“畤”祭祀“五帝”。隋唐以降,宝鸡地区开始设庙宇祭祀炎帝和黄帝。

  随着炎帝部落不断繁衍壮大,炎帝部落沿渭河不断向东南方向迁徙。炎帝及其后续世系政权又分为两大支脉,一为炎帝魁隗氏政权,一为炎帝神农氏政权。

炎帝陵魁隗氏

  炎帝魁隗氏发祥于秦岭常羊山,兴盛于赤水(今贵州赤水市),建帝都于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传七帝而失政,被炎帝神农氏取而代之。

  炎帝魁隗氏政权起于公元前5008年,讫于公元前4766年,历六任帝,传国虚记二百四十三年。这六任帝是:

  1、魁隗,在位执政虚记五十八年(公元前5008——前4951年)。

  2、炎居,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四年(公元前4951——前4918年)。

  3、节并,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三年(公元前4918——前4876年)。

  4、戏器,在位执政虚记五十年(公元前4876——前4827年)。

  5、祝融,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七年(公元前4827——前4781年)。

  6、共工,在位执政虚记十六年(公元前4781——前4766年)。

炎帝陵神农氏

  部族首领称炎帝,名石年,姜姓,羊图腾。号神农氏,为神农氏族,始生地在姜水(今陕西省宝鸡市境内),传说在位140年(约公元前3216~前3077年),一说在位120年,卒葬于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鹿原陂(又名炎陵山、皇山)。是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其著名后裔有蚩尤氏、烈(厉)山氏、共工氏、四岳氏等。

  炎帝神农氏政权共传八任帝,传国虚记二百五十四年(前4766—前4513)。

  首任帝、神农,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四年(公元前4766——前4733年)。

  二任帝、临魁,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二年(公元前4733——前4692年)。

  三任帝、姜承,在位执政虚记三十八年(公元前4692——前4655年)。

  四任帝、姜明,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八年(公元前4655——前4628年)。

  五任帝、姜宜,在位执政虚记四十七年(公元前4628——前4582年)。

  六任帝、姜来,在位执政虚记二十年(公元前4582——前4563年)。

  七任帝、姜克,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五年(公元前4563——前4539年)。

  八任帝、榆罔,在位执政虚记二十七年(公元前4539——前4513年)。

炎帝陵蚩尤氏

  炎帝之后(一曰先仕于炎帝),出自羊水,仕于黄帝。为主金之官,默观神农世衰,潜铸金类,以为利器,举兵逐榆罔(炎帝裔),自号炎帝。后作兵伐黄帝,并曾请风伯雨师助战,终为黄帝击败于涿鹿之野,被杀。他是战神和兵器之神,而兵器的发明乃源自农具和其他生产工具。

炎帝陵共工氏

  亦名共攻氏,炎帝后裔。性格暴戾,易于为非。相传因与颛顼争强为帝,曾与东夷族大战,不胜,而怒触不周之山,致使天倾地陷,造成人间大灾难。

炎帝陵烈山氏

  又叫厉山氏,其首领为烈山或柱。《国语·鲁语上》云:“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植百谷百蔬。”《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载:“有烈山氏之子曰柱,为稷”。《礼记·祭法》则称:“厉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农,能植百谷。”一般认为烈山氏为炎帝后裔,仍为农神、谷神。烈山,本是烧山垦田之意。

炎帝陵四岳氏

  首领为伯夷,姜姓,传为共工之从孙,曾助禹平治水土。后繁衍出齐、吕、申、许四支后裔。

  第二世,临魁,炎帝长子,在位80年(公元前3076~前2997年)。

  第三世,帝承,在位60年(公元前2996~前2937年)。

  第四世,帝明,在位49年(公元前2936一前2888年)。

  第五世,帝直,在位45年(公元前2887一前2843年)。

  第六世,帝来(厘),在位48年(公元前2842~前2795年)。

  第七世,帝裹(哀),在位42年(公元前2794一前2753年)。

  第八世,榆罔,名克,居长(zhǎng),在位55年;因德不及其弟轩辕,故让位。轩辕即黄帝,姓有熊氏。

  第九世,名器,榆罔子。

  第十世,名祝融,器之子;卒葬衡山(在今湖南)。

  第十一世,名术嚣,祝融子。

  第十二世,名勾龙,术嚣子。

  第十三世,名垂,勾龙子。

  第十四世,名共工。

  第十五世,名伯夷,著名贤人,佐尧帝掌四岳,佐大禹治水,因功受封于吕,为吕侯,是吕氏得姓之始。姜太公吕尚,即其后。

炎帝陵历史遗址

  在宝鸡市姜城堡地区发现的姜氏城遗址,面积大约有49万平方米。遗址中最大的房子长10.7米,宽10.5米,面积约124平方米,而北首岭遗址中最大的房子面积仅88平方米,出土的生产工具和陶器与北首岭的相似,并且相对先进。由此可见,姜城堡遗址时期是北首岭氏族部落的繁荣和发展时期,这正是母系氏族公社向父氏族公社的过渡时期,与传说中的炎帝时相吻合。发现古文化遗址40多处。众多的古文化遗址,反映了炎帝部落繁衍生息,发展状大的过程。

炎帝陵故事传说

  宝鸡是炎帝的发祥地。炎帝生于宝鸡天台山的蒙峪沟,长于姜水,是农业之神,医药之圣,因以火德王,故名炎帝,号神农氏。《白虎通号》中记载,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炎帝部落以宝鸡为中心,沿渭河向四周扩展,向西发展到中原大地,此处土地平坦肥沃,气候湿润,原始农业得到长远的发展。部落开始定居,开始建都陈,再迁往鲁,建都曲阜,后来炎帝部落与南方的蚩尤发生战争,求助于黄帝部落在涿鹿大败蚩尤。以后炎黄两部落联盟形成了华夏民族的主体。后来,炎帝部落一部分南迁,足迹两湖,一部分仍留于黄河流域融合于其他氏族部落之中,仍奉炎帝为祖。

炎帝陵主要景点

炎帝陵综述

  炎帝陵分为陵前区、祭祀区、墓冢区3部分。

炎帝陵陵前区

  陵前区从姜城堡地区至天台山入口的蒙峪建有多处古式牌坊,上书"炎帝故里"、"神农之乡"、"神农门"、"人杰地灵"等。

炎帝陵祭祀区

  进入山门,即进入祭祀区,沿百米台阶而上,来到陵台,陵台处为山门,门外竖立一块石碑,上刻"常羊山"三个大字,为著名书法家吴三大的手迹。

  登上山顶,便到了仰首亭,亭内和亭旁各有一块清代碑石,碑上刻有"常养育炎"和"山海镇",其中后者为清嘉庆三年重修城池的遗石。

炎帝陵炎帝庙

  炎帝庙,大殿面阔5间,左右两边的对联为书法家茹桂所书"创始定有人千载歧黄崇炎帝,流传安天据八方稼穑念神农",表达了对炎帝的崇敬之情。殿前为祭祀广场,可容纳千人祭祀。广场两侧分别建有鼓亭和钟亭。正殿面积400平方米,高12米,为清式庑殿。殿堂正中为炎帝座像,像高4.5米,目光炯炯,庄重慈祥。殿内两侧壁上分别绘有有关炎帝的大型壁画,分别为常羊育炎、浴圣九龙、农业之神、太阳之神、医药之神、炎帝结盟,讲述了炎帝的生平和功绩。

  穿过祭祀区,便进入墓冢区。沿着长长的陵道拾级而上,两边塑立着百代帝王石像,总共16位,依历史顺序依次排列为:尧、舜、禹、启、夏桀、成汤、盘庚、纣王、周文王、周武王、周幽王、周平王、郑庄公、齐桓公、秦穆公、宋襄公等。

  沿着陵的道一直向上,便来到了气势雄浑、庄严肃穆的炎帝陵前。这里就是炎黄子孙拜谒先祖的圣地。"炎帝陵"三字飘逸洒脱,为全国书协名誉主席启功所题。

  每年农历7月7日及清明节的炎帝祭日,海内外各界民众聚于炎帝陵及炎帝祠进行盛大的公祭仪式,共同拜祭人文初祖--炎帝。

炎帝陵地理位置

  炎帝陵

  炎帝陵,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神农镇境内的常羊山之上。

宝鸡炎帝陵其他介绍

  炎帝陵位于宝鸡市渭滨区神龙镇境内的常羊山之上,为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重要场所之一。宝鸡为炎帝故里,据说炎帝生于宝鸡天台山的蒙峪沟。宝鸡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早在5000年前的上古时期,以炎帝为首领的姜姓部落就生活在这里。

  炎帝陵座落在宝鸡市南郊七公里处的常羊山顶,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内外同胞多次来宝鸡姜水流域寻根祭组。当地在炎帝的出生、创业与丧葬之处重修神龙祠和炎帝陵,又在市中心建炎帝园,为炎黄子孙拜祖谒陵祭奠炎帝提供了场所。炎帝陵分为陵前区、祭祀区、墓冢区3部分。这里雄伟、神圣、肃穆、古雅、幽静,成为炎黄子孙的谒陵拜祖的圣地。

  每年农历7月7日及清明节的炎帝祭日,海内外各界民众聚于炎帝陵及炎帝祠进行盛大的公祭仪式,共同拜祭中华始祖之一的炎帝。

  景区地址:宝鸡市南七公里常羊山

  票价:30元/张

  咨询电话:0917-3351311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宝鸡炎帝陵”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宝鸡炎帝陵”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