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旅游景点

慈善寺石窟

慈善寺石窟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善寺石窟景点照片

慈善寺石窟旅游景点介绍

陕西省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善寺石窟,位于陕西省宝鸡市麟游县城东6千米处的漆水河西南岸。慈善寺石窟开凿于隋仁寿年间,唐高宗永徽四年(654年),又大规模续建。

  慈善寺石窟有洞窟3个,第1窟为椭圆形,穹窿顶,窟内雕3佛,均高4米余。第2窟为大像窟,平面马蹄形,穹窿顶,窟内正壁雕造高达4.7米的立佛像,左右壁各有一尖拱形浅龛,内雕一菩萨像。第3窟未完成。南崖还镌刻有《如来在金棺嘱累清静庄严敬福经》。

  2001年6月25日,慈善寺石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慈善寺石窟历史沿革

  慈善寺石窟开凿于隋仁寿年间。

  唐高宗永徽四年(654年),又大规模续建。

  1982年,结合清淤工程对慈善寺石窟进行了发掘。

  1993年,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与德国美茵兹罗马——日耳曼中央博物馆合作对慈善寺石窟作了勘测和试掘。

慈善寺石窟历史文化

  相关历史

  慈善寺的开窟造像,是和隋仁寿宫唐九成宫的营建密切相关的。史载,这座避暑夏宫始建于隋开皇十二年(593年),在以后长达百余年的历史中,深得隋唐两代三位皇帝的喜爱(隋文帝、唐太宗、唐高宗),频频驾幸。在此期间,隋唐改变了北周孝武帝灭佛的方针,大规模的进行建寺造像活动,慈善寺石窟的开凿造像就发生在这时期。

  年代考究

  关于慈善寺的开创年代,以往学者多认为始创于唐,现据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经》第五十二卷《史传部》四,《广弘明集》第十七卷载:“仁寿二年六月五日夜,仁寿宫所慈善寺新佛堂内灵光映现,形如钵体,从前柱绕梁伏,众僧都见。”“仁寿二年六月八日,诸州送舍利,沙门使还宫所见旨相问慰劳讫。令九日赴慈善寺为庆光斋。僧众至寺赞诵旋绕行香欲食。空里微零复雨银屑天花”。这里两次提到慈善寺,至为可信。与1982年出上的四件佛像瓦当相同的瓦当仅见于隋文帝陵园出上的一件佛像瓦当,形制、纹饰、题材相同,是为同一时期。因此,慈善寺的始创时期应为隋代。面大窟的造像和龛像,如和东西两京对比,主要应为贞观年间和高宗时期,这和隋仁寿宫唐九成宫的兴衰史是一致的。

慈善寺石窟遗址特点

慈善寺石窟综述

  慈善寺石窟包括漆水西岸由北向南一字并排3个石窑,另有9龛分布在石窟南漆水东折处的山崖间。三窟中惟1、2号石窟最为精要,其间外壁窟顶面上,现仍保存着榫卯与石槽遗迹,卯孔多为方形;在1、2号石窟窟前地面上仍保存着1982年发掘时未经扰动的方形石柱础,推测原两窟前曾建有木构殿堂,而整个慈善寺石窟的中心应是1、2号石窟。9个龛分布得高低错落没有统一的规划与布局,窟与龛、龛与龛也没有石阶、栈道通连。

慈善寺石窟1号窟

  1号窟平面略呈马蹄形,进深5.4米,窟内最宽处7米,高7.2米。窟内依西、南、北二壁下部凿有倒凹字形坛,相互连接,西坛高1.5米,并突出于南北侧坛,构成主佛坛座。三坛之上,各雕一结跏趺坐佛。西壁主佛通高3.7米,宽1.6米,面相方圆,五官宽大,右手残为后代所补,贴身斜举胸前,左手抚膝施说法印。内为僧祗支,外着双领下垂大衣。佛座为八角束腰叠涩方座,高1.7米,其左、右两侧各有三级石阶,通至主佛背后。头光圆形,浅浮雕纹饰可分4组,最内为莲花,次为扁长三角形,其次为长条形或菱形纹间错实施,最外为素面。背光为浅浮雕尖拱形火焰纹,内为素面,外为连珠纹。南壁坐佛通高4.4米,宽为1.6米,肩以下依崖雕就,面相方圆,表情肃穆、安祥,双手施禅定印。着领口左旋式通肩大衣。北璧坐佛通高4.5米,宽2米,胸以下依崖雕就,面相方圆,微含笑意,慈祥可亲,双手施禅定印,着领口左旋式通肩大衣。窟内共2龛,尖拱形,一龛空,一龛雕一善咖趺坐佛。

慈善寺石窟2号窟

  2号窟北距1号窟9.5米,平面略呈马蹄形,进深2.5米,窟内最宽处4.4米,高5.4米。窟顶为字降顶。窟内依西壁雕就一躯立佛,是为主佛,南北侧壁上。下又各有一尖拱形龛,龛内分别为一射或躯造像。西壁立佛通高4.8米,宽1.9米.面相方圆,双眼向下微视,唇上有蝌蚪状须,下额有一缕短须,体魄雄健,颇有力度。石手施说法印,无名指下弯,掌心饰小圆饼,左手施与愿印,掌心托火焰宝珠。内为僧低支,外着双领下重大衣。头光圆形,三匝索面,背光浅浮雕火焰宝珠纹。南、北侧壁上部各有一龛,北龛内空,南宠雕菩萨,赤足立于圆台之上,右臂外扬。左手下执宝瓶。南、北侧壁下部,亦对睢尖拱形鬼,南龛为佛弟子,主佛面相椭圆,右手施说法印,左手置膝上,掌心托钵,着领口左旋式通肩大衣。佛座为方形束腰须弥座。北龛为一佛二菩萨,主佛面相方园,右手施说法印,外着褒衣博带,造像面相丰满,表情恬静,微含笑意。

  2号窟立佛南侧,有阴镌铭文31行,文日“如来在金棺嘱累清净庄严敞福经一卷”,应为伪经。

慈善寺石窟3号窟

  3号窟距2号窟1.7米,为一未完成窟。高6.4米,宽5.9米,深1.9米,内有一结跏趺坐佛。

慈善寺石窟其他介绍

  慈善寺石窟位于陕西省麟游县城东6公里处的漆水河西南岸。

  石窟开凿于隋仁寿年间(601-604年),唐高宗永徽四年(654年),又大规模续建。现存造像大部分为隋唐时期建造。慈善寺石窟是为隋唐两朝皇帝到麟游消夏避暑做佛事所建。

  现存石窟分布于高28米的崖壁上,西崖有三大窟,南崖窟龛较多。两处共有12个洞窟,6座佛龛,47尊造像。西崖第一、二窟平面呈马蹄形,窟内佛像体量较大。第一窟主佛由隋皇宫所刻,高5.5米,极为珍贵。南崖上有9个摩崖造像龛,内凿佛像,体量较小。此外,慈善寺石窟窟壁内外还保留有唐代至明代的题记、刻经5处。

  慈善寺石窟的佛像丰满圆润,刀法冼炼,代表了隋唐时期佛造像的最高艺术水平,是隋唐时期佛教造像的典范。它的建筑和雕刻样式曾是当时建造石窟的范本,因而保存下来的洞窟建筑也十分珍贵。2001年慈善寺石窟作为隋唐时期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慈善寺石窟”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慈善寺石窟”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