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华宫景区旅游景点介绍
玉华宫属唐代帝王四大避暑行宫之首,距离宜君县城40公里。在四大避暑胜地中,玉华宫是修建最晚、规模最大、风景最美的帝王行宫,名列四大避暑胜地之首。玉华宫前身为仁智宫,始建于唐武德七年(公元624年)五月,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李世民将“仁智宫”扩建,改称“玉华宫”,并写了玉华宫手诏,扩建后的玉华宫占地九顷,建有五门十殿,气势恢宏。据考察,唐代玉华宫具有中轴线和左右对称的平面布局,与周围自然环境结合十分完美。整体建筑以“玉华殿”﹑“排云殿”为中轴线,根据河谷走向,因地制宜,同东侧“晖和殿” ,西侧“别殿”构成东西对称的布局。同时宫殿建筑与周围悬崖峭壁、蜿蜒流水、葱郁林木等幽雅景物紧密结合,壮观雄伟的青瓦白墙宫殿与千峰翠色互相辉映。北部“肃成殿” ,建筑物与峭壁结合,成为广殿式后歇山式窟檐建筑,更具有我国传统特点。同时疏通山泉,排除积水,造成殿宇旁飞流直下的“飞雨”与“水帘” 。这些巧妙的建筑艺术,恰如《册府元龟》所载:“匠人以为层岩峻谷,无遐揽长,于是疏泉抗殿,包山通苑” 。玉华宫也是唐太宗晚年处理朝政的中心之一。唐朝贤相房玄龄病逝于此,葬于昭陵。唐高宗永徽二年(公元651年),玉华废宫为寺。玉华宫从兴到衰大约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直至安史之乱,玉华宫沦为废墟。玉华宫建筑虽于安史之乱中毁于战火,但《资治通鉴》等数十部重要史书均有记载,历代名人留有颂词,已发现23首,其中唐太宗李世民写有《玉华宫铭》,词中有“顺访峒山,锈芳金石。道光轩驾,声流姬迹”的赞词,把玉华山比作神仙住的崆峒山。
玉华宫曾是当时中国和世界佛门圣地,法相宗之祖。玉华宫改名为玉华寺后,于显庆四年(公元659年),闻名于世的玄奘法师奏请高宗皇帝恩准,带门徒移居玉华寺翻译印度佛经,并在玉华寺住了四年,译完了长达20万颂的辉煌大典《大般若经》,之后因劳累过度而一病不起,于麟德元年(公元664年)二月五日夜半圆寂于玉华寺肃成院。玄奘大师在玉华寺译经期间,除随同大师的四位高足外,还有大德弘彦、释诠等一代佛界名流,还有大学者沈玄明等也一起参加了译场工作。佛界名流汇集玉华寺,在国内外佛学界影响极为深远。他们都把玉华寺看成世界上又一处佛门圣地,国外不少高僧纷纷来玉华寺求学。史载,前来玉华寺求学的海外高僧有日本佛教法相宗的第一代传人道昭、第二代传人智通和智垸等。日本的法相宗,在日本佛教中,是一个很有影响的学派,它就诞生于唐时坊州的玉华寺,其祖为玄奘。玄奘先后译出瑜伽学系“一本十支”各论后,在玉华寺与窥基和尚合作,糅译了《成唯识论》。其弟子神昉、嘉尚、普光、窥基等,对该宗典竞作注疏,加以发挥,特别是窥基。直经玄奘所传,融会贯通,创立了独立的见解,为法相宗派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因此,日本法相宗之祖为玄奘、宗为窥基。对朝鲜佛教发展影响深远的有三人,其中元晓和圆测两人就是玄奘的门人和学生。如今,《西游记》唐僧西天取经的故事在中国、印度和日本等国广为流传,已是妇孺皆知。玄奘法师在世界佛教被尊为大师,享有崇高声誉,玄奘大师一生译经75部、1335卷,计1300多万字,大部分都是在玉华寺院完成的。因此,玄奘大师亦被佛教界称为“玉华法师” 。唐代中期的玉华寺,因玄奘大师而享誉海内外,成为闻名世界的著名佛寺之一。近年来,随着玉华宫的宣传和知名度的提高,日本等国法相宗派佛徒纷纷前来玉华寻宗访祖。1999年,玉华宫玄奘纪念馆开馆,来自世界各地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开馆仪式,印度和尼泊尔驻华大使专程赴会。
玉华宫风景资源秀丽,自然景观为全省之优。玉华宫自然景观以雄秀、奇丽、清幽为特征,这里群山环绕,峰峦叠嶂,林木竞秀,飞瀑长泻,景区内有山峰28座,岩嶂26处,寒泉1孔,瀑布5处,碧泊10处,还有5条小溪和多处岩洞。这里山势雄伟壁立,山体外柔内刚。玉华之水、久负盛名,承接于天,喷出与地,出露形式多种多样,瀑布虽不水丰,但奇异特殊,有的似珠帘倒挂,有的似晴天飞雨。有的似云崖撒珠,倘若仰头细看,“崖顶飞瀑晴亦雨,碎珠拂面夏如秋” 。由于海拔高度、植被、地形原因,这里小气候特殊,一年四季随着季节时令的变迁,山体景色各异,阳春山花遍野,争奇斗艳;入夏浓荫蔽日,气候凉爽宜人;深秋红叶灿漫,如火如荼;朔冬群山银装,棵棵“玉树”枝枝“梨花” 。如在12月到次年4月还能观赏到层岩悬崖壁下的“冰凌玉塔” 。景区植被丰富,科种繁多,林相整齐,葱郁有序,林中山路,高低盘旋,石经曲折迂回,特别是沉积岩的层里结构,从悬崖峭壁之上展现出自身的韵律,给人以强烈的节奏感,整个景区空间层次丰富,景物深邃。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玉华宫景区”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