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营庙旅游景点介绍
北营庙,位于陕西省渭南市韩城市金城大街254号,始建于元代,占地2460平方米,为主祀关帝的庙宇,坐北面南,整个院落由关王祠、孙真人祠、西道院组成。
韩城旧城历代驻扎兵营之地曾设东、西、南、北、中五个营庙,现存北营庙有献殿、寝殿。北营庙体现了人神共治的思想文化,这种建筑格局是韩城古城所特有的。北营庙整个装饰集浮雕、透雕、绘画于一体,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2006年5月25日,北营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营庙历史沿革
元代,开始建设北营庙。
清光绪八年(1882年),重修北营庙碑。
2009年,金城文管所保护实施了文物本体维修、消防、防雷、抢救性文物保护设施建设项目工程。
北营庙历史文化
韩城古城区保存下来的庙宇数量比较多,主要是以祭祀众神的祠庙及道观居多,而佛寺的数量相对比较少。保留下来的“营庙”,一般认为最初是守护城池将士的兵营,分别位于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其中东、西、南、北四座营庙位于在四个城门附近,而中营庙则靠近邑署,到了元代在各个营庙内均建有关帝庙,“营”就变成了“营庙”,所以看不出当时兵营的任何痕迹,从现存建筑的布局来看,是祭神的祠庙,特别是东营庙的大门上还保留着“关圣庙”的题记。但是为什么还是称其为东营庙,而不是关帝庙,推测当初创建时应该和关帝庙没有什么关系,只是后来根据某种需要在营内建起了关帝庙。
北营庙其他介绍
北营庙位于陕西省韩城市金城办金城大街北段西侧。
金兵入陕,驻兵于此,共设五营,此为北营,故名之。庙为金代所建。戏楼亦初建于金,经历代重修,基本形制如初,仍保留有金元大额枋,覆盆式柱础等早期形体。枋额及斗拱等部构架多为清代重修所改制。
北营庙为主祀关帝的庙宇,坐北面南,总面积1160平方米,现存主体建筑过殿、献殿、寝殿、戏楼,附属建筑有西偏殿及道院的东厢房和北房,布局紧凑,戏楼木雕极为华丽,为元代遗存。主体建筑,前后献殿、寝殿通连,形成一体。前献殿,单檐卷棚悬山顶,布筒瓦,抬梁式,两椽栿。面阔五间,进深3.75米,当心间3.50米,次间3.30米,稍间3.25米。后献殿,单檐硬山顶,布筒瓦,抬梁式,四椽栿。前檐金柱一排四根。面阔五间,明次间面阔与前献殿相同,稍间与次间相同。寝殿,单檐歇山顶,布筒瓦,抬梁式,四椽栿。斗栱五铺作,出双抄,重栱计心造,前檐柱头是一根通长的柱额,额下作绰幕枋,殿内金柱前后各一排共8根。面阔前三后五间,总进深11.15米。前当心间5.70米,次间5.20米,后当心间3.40米,次间3.30米,稍间3.00米。
后献殿当心间中悬有镂雕华带、贴金字竖匾一方,中题“忠义”两个楷书大字,上下款题:“雍正岁次乙巳(1725年)季秋之吉;张族四甲仝献。”寝献后当心间额亦悬镂雕华带贴金字竖匾一方,中题“圣殿”两个楷书大字,上下款题:“康熙岁次戊戌(1718年)夏四月之吉,高族敬献;马邑县知县社人高坚书。”殿内西稍间前立有《历代名医之图》碑一通。
寝殿之西,为一座单檐硬山顶布筒瓦殿宇,面阔三间。其西侧有道院,现存东厢房四间和北房五间,西房二间。
戏楼在庙院之南,殿宇之前。北向,单檐歇山顶,抬梁分心式,四椽栿。前檐两柱方形,上置方额,下施立枋并雀替,上出挑平枋并作斗栱,共五攒,转角斗栱五铺作出双抄,补间铺作中三攒为双昂如意华斗栱,斗栱间前饰木山,背封面有绘画,斗栱平枋下各饰以垂花,垂柱间饰以透雕二龙戏珠、双凤戏牡丹,布满空间。又两翘角檐下各饰以垂花。大额及其立、平枋竖面分别浮雕以亭阁桥梁,仙人骑兽,香鼎宝器,凤飞云天。额头贴饰浮雕狮头,两山墙上斗栱间砖封面有绘画。整个装饰集浮雕、透雕、绘画于一体,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
2006年北营庙作为元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北营庙”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