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旅游景点

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景点照片

秦始皇陵旅游景点介绍

世界文化遗产-秦始皇帝嬴政陵寝

  秦始皇陵,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嬴政(前259—前210年)的陵寝,中国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城东5千米处的骊山北麓。

  秦始皇陵建于秦王政元年(前247年),秦二世二年(前208年)竣工,历时39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规模庞大,设计完善的帝王陵寝。有内外两重夯土城垣,象征着帝都咸阳的皇城和宫城。陵冢位于内城南部,呈覆斗形,现高51米,底边周长1700余米。据史料记载,秦陵中还建有各式宫殿,陈列着许多奇异珍宝。秦陵四周分布着大量形制不同、内涵各异的陪葬坑和墓葬,已探明的有400多个,其中包括“世界第八大奇迹”中的兵马俑坑。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之一。充分表现了2000多年前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艺术才能,是中华民族的骄傲和宝贵财富。

  1961年3月4日,秦始皇陵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7年12月,秦始皇陵及兵马俑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秦始皇陵历史沿革

秦始皇陵营建历史

  择址

  出于现实和心理的双重需要,古人常选择地势较高、环境优美的地方来设置陵寝,特别是帝王陵。秦始皇执政于都城咸阳,但陵园却选在远离咸阳的骊山之阿。之所以这样做,据北魏时期的郦道元解释:“秦始皇大兴厚葬,营建冢圹于骊戎之山,一名蓝田,其阴多金,其阳多美玉,始皇贪其美名,因而葬焉。”

  郦道元的观点得到学术界多数学者的肯定。不过也有学者提出过异议,持否定意见的一方认为,秦始皇陵选在骊山之一是取决于当时的礼制,二是受“依山造陵”传统观念的影响。

  秦始皇先祖及宣太后的陵园葬在临潼区以西的芷阳一带,秦始皇陵园选在芷阳以东的骊山之阿是当时的礼制所决定的,因为古代帝王陵墓往往按照生前居住时的尊卑、上下排列。《礼记》、《尔雅》等书记载:“南向、北向、西方为上”。“西南隅谓这奥,尊长之处也”。东汉《论衡》一书记载得更为明确:“夫西方,长者之地,尊者之位也,尊者在西,卑幼在东……夫墓,死人所藏;田,人所饮食;宅,人所居处,三者于人,去凶宜等。”即在芷阳的宣太后也希望其陵墓能葬在她丈夫与儿子之间,即“西望吾夫,东望吾子”,似乎亦是按尊长在西、卑幼居东的原则。秦始皇先祖已确知葬在芷阳的有秦昭襄王、秦庄襄王和秦宣太后。既然先祖墓均葬在临潼区以西,作为晚辈的秦始皇只能埋在芷阳以东了。作壁上观若将陵墓定在芷阳以西,显然有悖于传统礼制,所以秦始皇陵园选在骊山脚下完全符合晚辈居东的礼制。

  另有学者研究认为,秦始皇帝陵选址骊山北麓,脱离其祖父和父亲陵园而另辟新园的做法,是其一墓独尊思想的反映。嬴政完成统一大业后自认为“德兼三皇,功过五帝”,因而将自己的陵墓独立出来,以显示其地位的特殊与尊贵。此外,从堪舆学上讲,秦始皇帝陵南有骊山,北有渭河,是“背倚山峰,面临平原”的“山冲”之地,恰恰处于骊山北坡大水沟与风王沟之间的开阔地带,位当渭河南岸三级阶地与骊山山地之间的台塬上,不但地势较东西为高,而且受东西两侧水流的拱卫,是一处极为理想的墓地。

  营建人

  丞相李斯为陵墓的设计者,少府令章邯监工。共征集了72万人力,动用修陵人数最多时近于80万。

  营建过程

  秦始皇陵工程之浩大、用工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久都是前所未有的。

  陵园工程的修建伴随着秦始皇一生的政治生涯。当他13岁刚刚登上王位时的秦王政元年(前247年),陵园营建工程就随之开始了。古代帝王生前造陵并非秦始皇的首创,早在战国时期诸侯国王生前造陵已蔚然成风。如赵肃侯“十五年起寿陵”,还有平山县中山国王的陵墓也是生前营造的。但秦始皇把国君生前造陵的时间提前到即位初期,这是秦始皇的一点改进。陵园工程修造了39年,一直至秦始皇临死之际尚未竣工,二世皇帝胡亥继位,接着又修建了一年多才基本完工。

  纵观陵园工程,前后可分为三个施工阶段。

  初期阶段。自秦王即位开始到统一全国的26年,这一阶段先后展开了陵园工程的设计和主体工程的施工,初步奠定了陵园工程的规模和基本格局。

  中期阶段。从统一全国到秦始皇三十五年,历时9年,为陵园工程的大规模修建时期。最多72万囚徒来大规模的修建,基本完成了陵园的主体工程。

  最后阶段。自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到秦二世二年(前208年)冬,历时3年多,这一阶段主要是陵园的收尾工程与覆土任务。在这一阶段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打到了距陵园不足数华里的戏水附近(今临潼区新丰镇附近),秦帝国危在旦夕时。此时已擢升少府令的章邯建议:“盗已至,众疆,今发近县不及矣,骊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二世当即准奏,命章邯率领修陵大军回击起义军,尚未完全竣工的陵园工程不得不草草完工。

秦始皇陵历代状况

  秦子婴元年(前206年),秦始皇陵遭遇了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大一次的劫难。据《史记·高祖本纪》、《汉书·卷一·高帝纪第一上》、《汉书·卷三十六·楚元王传第六》记载,项羽攻入关中后,大规模破坏秦始皇陵,地面建筑毁于一旦,并挖掘了帝陵。

  刘邦击败项羽后,定都长安,建立西汉。为了笼络天下人心,于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年),下令对秦始皇陵妥为保护,着令20户人家住在秦陵附近,作为守陵人看管秦始皇陵。此后,各朝各代的统治者对秦代帝王陵墓,都下令保护。

  但即使如此,秦陵也未得安稳。《汉书·刘向传》记载,有一小孩在秦陵附近放羊,结果有一只羊掉入地洞中,小孩子打着火把到地洞中去寻找,不料竟然走进了秦陵地宫,引发大火,将秦始皇的棺椁烧掉了。对《汉书》所记,《水经注·渭水》也作了补充:“牧羊人寻羊烧之,火延九十日不灭。”

  新莽末年,赤眉军盗掘秦始皇陵,将发掘出的葬具、铜椁熔化掉,以取铜材。

  魏晋时期,后赵统治者石虎又盗掘秦陵。

  唐代末年,黄巢攻入关中,秦始皇陵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破坏。黄巢盗秦陵一事历代都有传说,明人都穆《骊山记》云:“始皇陵内城周五里,旧有四门,外城周二十里,其址俱存,自南登之,二邱并峙,人日:此南门也。右门石枢犹露土中,陵高可四丈,项羽、黄巢皆尝发之。老人云:始皇葬山中,此特其虚冢耳。”都穆《骊山记》中所记黄巢盗秦陵的事情,在新、旧《唐书》均不见记载,所以,不少学者对其真实性提出了质疑。

  五代时,军阀温韬以筹军饷为名,再次大规模地盗掘秦始皇陵。

  宋太祖开宝三年(970年),下令临潼县保护和修整秦始皇陵。

  清代陕西巡抚毕沅,曾为秦始皇陵立碑。

  清光绪年间,秦陵又一次被盗墓贼光顾。当地官府获悉后立即派人赶来调查,发现盗洞后将洞口用实物封死不留痕迹,严加看护,防止再次被盗。但这样重大的事情,地方志却没有记载,所以可能是现代版本的“牧羊人寻羊烧之”。

  民国初年,军阀混战,政局混乱,社会动荡,在陕军阀又一次挖掘秦陵。刘镇华是河南军阀,发迹于民国元年(1912年)至民国十七年(1928年)的北洋政府时期。民国十五年(1926年),刘镇华率十万“镇嵩军”由豫西进入关中,将杨虎城、李虎臣二部围困于西安城长达8个月之久,城内饿死和战死的军民有好几万人,时称“二虎守长安”。刘镇华盗秦陵就发生在其主政陕西期间,并且,被其盗掘的并不仅仅是一座秦陵。

  除刘镇华外,原国民革命军陆军二级上将孙连仲,也曾在秦陵上“挖战壕”。知情人后来称,孙连仲是暗渡陈仓,装模作样,实际是在盗陵。

秦始皇陵轶闻传说

  陵墓飞雁

  秦陵地宫内有哪些珍贵的随葬品,千百年来由此引发了许多神奇的传说故事。地宫飞雁就是一个十分迷人的传说。

  据《三辅故事》记载,楚霸王项羽入关后,曾以三十万人盗掘秦陵。在挖掘过程中,突然一只金雁从墓中飞出,一直朝南飞去。斗转星移过了几百年,到三国时期,(宝鼎元年)一位在日南做太守的官吏名曰张善,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只金雁,他立即从金雁上的文字判断此物乃出自始皇陵也。

  汉代有关的文献记载,在司马迁和班固的记述中有“黄金为凫雁”的文字,显然两位史学大师记载的是墓内有用黄金制作的“凫雁”,而古代文人很可能由此演义和“创作”了飞雁传说的故事。

秦始皇陵地理环境

  秦始皇陵南依骊山,北临渭水之滨。

  骊山是秦岭北麓的一个支脉,东西绵延约25千米,南北宽约7千米。传说因此山山体像一匹骊色(黑色)的骏马,因而得名。骊山是在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中隆起形成的地垒,海拔1000米左右,断层错落,山峦与沟壑相间,构成了一条条南北走向的山谷,并由此发育出了一道道河流。秦始皇帝陵就位于骊山北麓由河流形成的洪积扇上。

  这一带有着优美的自然环境,整个骊山唯有西安市临潼区东至马额这一段山脉海拔较高。这段山脉左右对称,林木葱郁,谷峰相间,山体在陵南略作弧形展布,状似盛开的莲花,帝陵位于骊山峰峦环抱之中,与整个骊山浑然一体,犹如莲蕊居于正中。以当时的实用角度和后代的风水观念来看,此处均为设置陵园的理想之地。

  在秦始皇陵东侧有一道人工改造的鱼池水。按《水经注》记载:“水出骊山东北,本导源北流,后秦始皇葬于山北,水过而曲行,东注北转,始皇造陵取土,其地于深,水积成池,谓之鱼池也……池水西北流途经始皇冢北。”可见鱼池水原来是出自骊山东北,水由南向北流。后来修建秦始皇陵时,在陵园西南侧修筑了一条东西向的大坝,坝长1000余米,一般宽40多米,最宽处达70余米,残高2至8米,它就是通常所说的五岭遗址。正是这条大坝将原来出自骊东北的鱼池水改为西北流,绕秦始皇陵东北而过。

  此外,在陵园东侧,有川流不息的温泉水经过。据《水经注》记载:“在鱼池水西南有温泉水,世以疗疾”。《三秦记》载:“郦山西北有温泉。”可见当年的温泉与西北的鱼池水相对应。

  南面背山,东西两侧和北面形成三面环水之势。“依山环水”正是秦始皇陵最主要的地理特征。

秦始皇陵布局结构

  秦始皇陵陵区分陵园区和从葬区两部分,陵园占地近8平方千米。

  陵墓近似方形,顶部平坦,腰略呈阶梯形,高76米,东西长345米,南北宽350米,占地120750平方米。陵园以封土堆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众多。

秦始皇陵仿建咸阳

  秦始皇陵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陵园,陵园按照“事死如事生”的原则,仿照秦国都城咸阳的布局建造,大体呈回字形。

  以封土为核心,秦始皇陵有内外两重城垣,城垣四面设置高大的门阙,形制为三出阙的属天子之礼,是帝国颁布政教法令的地方。

  宏伟壮观的门阙和寝殿建筑群,以及六百多座陪葬墓、陪葬坑,一起构成地面上秦始皇陵的完整形态,而这种形态,显然模仿的是秦都咸阳的宫殿和都城格局。

秦始皇陵构造特点

  整个陵园可分为四个层次,即地下宫城(地宫)为核心部位,其它依次为内城、外城和外城以外,各个主次分明。

  陵园的核心是地宫。秦陵地宫位于内城南半部的封土之下,相当于秦始皇生前的“宫城”。

  其次是内城。内城是秦陵园的重点建设区,内城垣内的地面地下设施最多,尤其是内城的南半部较为密集。内城北半部的西区是便殿附属建筑区,东区是后宫人员的陪葬墓区。这种布局清晰地说明:内城南部为重点区,北部为附属区。而南北两部设施的内涵,均属于宫廷的范围。

  再次是外城,即内外城垣之间的外廓城部分,其西区的地面和地下设施最为密集,南、北两区尚未发现遗迹、遗物。这种布局说明外廓城的西区是重点区,其内涵为象征京城内的厩苑、囿苑及园寺吏舍。与内城相比,显然居于附属地位。

  最后是外城垣之外的地区。有三处修陵人员的墓地、砖瓦窑址和打石场等,北边发现有陵园督造人员的官署及郦邑建筑遗址,属于最次级边缘的地位。

秦始皇陵陵区布局

  整个陵园由南北两个狭长的长方形城垣构成。内城中部发现一道东西向夹墙,正好将内城分为南北两部分。高大的封冢坐落在内城的南半部,是整个陵园的核心。陵园的地面建筑集中在封土北侧,陵园的陪葬坑都分布在封冢的东西两侧。形成了以地宫和封冢为中心,布局合理,形制规范的帝王陵园。

  秦始皇陵园的总体布局与其它国君陵园相比有以下显著特点:

  一、布局上体现了一冢独尊的特点。过去发现的魏国国君陵园,其中并列着3座大墓,中山国王陵园内也排列着5座大墓,秦始皇陵园内只有一座高大的坟墓,充分显示了一冢独尊的特点。而其它国君陵园的布局则显示了以国君、王后、夫人多中心的特点。这一区别正是秦国尊君卑臣的传统思想在陵寝布局上的反映。

  二、封冢位置也有别于其它国君陵园。其它国君陵园大多是将封冢安置在回字形陵园的中部,而秦始皇陵封冢位于内城南半部。有学者认为这是按照“以西为上”的礼制安排的。从陵园总体布局来看,始皇陵封冢并不在西半部。封家围起于陵园南半部的原因正是封家"树草木以象山"的设计思想决定的。

  三、陵室严密的防盗系统。秦始皇陵的地宫中有防盗机关,其中暗弩有明确记载,司马迁在《史记》记载:秦始皇陵中设有暗弩,当盗贼进入秦陵触动机关时,就会被强弩射死。与暗弩配合的机关还有陷阱等等。盗墓者即使不被射死,也会掉入陷阱中摔死。此外,秦陵地宫中有大量的水银,水银蒸发的气体中含剧毒,无孔不入防不胜防。

秦始皇陵墓穴结构

  从已发掘的秦始皇陵遗迹看,秦始皇要把生前的宫室、山河及其他一些都带到地下世界去,而要实现这一点,非建造广阔的墓室难以如愿。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大事毕,已藏,闭中羡,下外羡门,尽闭工匠藏者,无复出者。”提到了中羡门、外羡门,应该也有内羡门。这似乎表明地宫中有通往主墓的通道,工匠只能闭在中羡门以外的地方,内羡门以内才是秦始皇棺樟置放之地。

  据考古勘探,以及对墓道兵马俑位置的判断,专家认为,秦始皇陵的朝向为坐西向东。这是一个奇特的布局。众所周知,中国古代以朝南的位置为尊,历代帝王的陵墓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的格局,而统一天下的秦始皇,却采取了坐西向东的格局。

  坚持秦人起源于东方的学者,如何汉文在《嬴秦人起源于东方和西迁徙情况初探》所论,秦人是上古时代在齐鲁淮海一带的氏族部落,发祥地在今山东境内的莱芜泰山附近一带。他们认为由于东方是秦人祖先曾经劳动、生活过的地方,对东方怀有特殊的感情,因而采用面朝向东方的葬式,以示不忘根本。相反,坚持秦人起源于西方的学者,如吕振羽主张秦与周原属同一氏族,是由夏族发展而来的。秦人采用“头朝西方”的葬俗,是想彰显他们来自中国西部。无论“东方说”还是“西方说”,有一点是不变的,即秦朝历代王陵和秦始皇陵都采取了坐西向东的葬式。

秦始皇陵所获荣誉

  2021年10月,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

  2022年6月,秦始皇陵内城垣及相关遗址保护展示工程入选2022年陕西优秀文物保护工程获奖公示名单。

秦始皇陵其他介绍

  秦始皇陵距西安30公里,位于西安市临潼县东约5公里,南依骊山,层恋叠嶂,山林葱郁;北临渭水,逶迤曲转,银蛇横卧。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峦环抱之中与骊山浑然一体,景色优美。

  秦始皇陵是为秦始皇蠃政为自己修建的陵墓,是世界上最大的地下皇陵,能与之媲美的是古埃及金字塔这座世界上最大的地上王陵。秦始皇陵于秦始皇即位起开工修建,前后历时38年之久,比著名的埃及胡夫金字塔的修造时间还长8年,动用修陵人数最多时近于80万,几乎相当于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数的8倍。

  陵园仿照秦国都城咸阳建造,大体呈回字形,陵墓周围筑有内外两重城垣,陵园内城垣周长3870米,外城垣周长6210米,陵区内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筑为寝殿、便殿、园寺吏舍等遗址。秦始皇陵的封土夯筑而成,形成了三级阶梯,状呈覆斗,底部近似方型,底面积约25万平方米,高115米,但由于经历二千多年的风雨侵蚀和人为破坏,现封土底面积约为12万平方米,高度为87米,整座陵区总面积为56.25平方公里。秦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一页,秦始皇陵更集中了秦代文明的最高成就。秦始皇把他生前的荣华富贵全部带入地下。

  秦始皇陵地下宫殿是陵墓建筑的核心部分,位于封土堆之下。《史记》记载:“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观百官,奇器异怪徙藏满之。以-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考古发现地宫面积约18万平方米,中心点的深度约30米。陵园以封土堆为中心,四周陪葬分布众多,内涵丰富、规模空前,除闻名遐迩的兵马俑陪葬坑、铜车马坑之外,又新发现了大型石质铠甲坑、百戏俑坑、文官俑坑以及陪葬墓等600余处,数十年来秦陵考古工作0土的文物多达10万余件。在陵园里设立有多处文物展台,展示了秦陵近二十年来出土的部分文物;布置有水道展区,重现当年陵园内科学周密的排水设施;相信随着考古工作的进展,肯定还会有更大的意想不到的发现。

  在凝重的绿色和高大的墓冢之间,为了让游客身临其境的感受王者的尊荣、王者的威仪,秦始皇陵上演有大型的“重现的仪仗队--秦始皇守陵部队换岗仪式”表演和精彩的秦始皇陵陵区、陵园、地宫沙盘模型展示,再现二千多年前神秘陵园的壮观场景,展示数十年来的考古成果,生动直观的揭示秦陵奥秘,展示其丰富内涵。

  用时参考

  3小时

  交通

  从火车站东侧乘白色的306路旅游专线大巴士可达

  门票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和秦始皇陵门票实行淡、旺季浮动价格,“一票制”管理;

  旺季150元/人次(3月1日-11月底);淡季120元/人次(12月1日-次年2月底);

  在校学生和特定人群可以享受门票优惠的政策;

  观众往返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和秦始皇帝陵两景区参观,可免费乘坐旅游专车

  开放时间

  8:00-17:00

  景点位置

  距西安市30多千米的临潼县城以东的骊山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秦始皇陵”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秦始皇陵”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