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旅游景点

教稼台

教稼台景点照片

教稼台旅游景点介绍

陕西古农业名胜古迹

  教稼台位于陕西武功老城东门外漆水之滨,是全国唯一的一处古农业名胜古迹,被称为世界上最早的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所,中国农业发祥圣地。教稼台为覆斗形,古朴典雅,别具一格,辟四门洞。传说是公元前4000多年前,周人的祖先后稷教稼的地方。后稷,姬姓,名弃,为帝喾元妃姜嫄所生。他所在的周族为黄帝姬姓一支,世居关中,执农不弃,成为著名的农业部族。

教稼台简介

  教稼台为关中四大名台之首,中国八大名台之一。位于陕西武功古城东门外漆水之滨,相传这里是农业始祖后稷教民稼穑的地方。所谓教稼台,顾名思义就是农耕文化的讲台。谷神后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领讲农学的老师,这里亦就成为中国开天辟地的第一所农学院所。民以食为天,食必讲研农耕。观拜农耕文化的先祖圣贤后稷,唯祈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早在4000多年前,有邰氏族就生息在武功县境内,弃就诞生在此。他在母亲的影响下,潜心专研农耕技术,以无与伦比的胆量和智慧开创农耕文化之先河,被尧帝举为农师,树艺五谷,教民稼穑,使人类结束了茹毛饮血的游猎生活。他的生动事迹在《山海经》、《诗经》、《史记》中都有详细的描述。它倡导的农耕文明,让他的后代——周民族很快强大起来,创建的周王朝统领中华八百余年。他功盖天地,名播华夏,人们尊称他为‘后稷’。后是君主的意思,稷者五谷之长,帝王奉祀为谷神。”

  后稷教稼台

教稼台历史沿革

  此台自秦汉代有修葺,历经沧桑,几度兴圮。

  清雍正元年(1723)知县杭云龙、清道光五年(1825)知县邓兆桐、民国25年(1936)县长钱范宇曾三次重修。

  建国初倾坍殆尽,仅余残痕。

  1970年,由于“文化大革命”中破坏,只存残壁破瓦。

  1987年,耆宿发起倡议,士、农、工、商,尤其中央、省属杨陵农业科研单位踊跃筹资4万余元,于1988年秋施工,次年春主体落成。

  教稼台重立于旧址,形体依旧,仍呈覆斗形,高12米,周长24米,台周围确定了保护范围,占地面积2500余平方米。遂立标识,设门楣,建起砖围墙,1988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教稼台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2年9月,教稼台被陕西省农委农办认定为全省乡村振兴教育培训基地。

  教稼台四周垂柳依依、翠柏常青、花繁叶茂、争奇斗艳。若遇天气晴朗,游人登台览胜,长川曲幽、漆水映带、田野碧绿、白云蓝天、太白屏南、梁山拢北,一切自然美景尽收眼底。

教稼台景点传说

  后稷传说是姜嫄老母所生,因为姜嫄在荒野踩了大人的脚印而怀上后稷,即古语所说”偶经荒原,履巨人迹,感而有孕,”认为不吉利,就把他遗弃了,所以后稷的名字本来叫弃。但扔到道路上,马牛不踩他;扔到河冰上,飞鸟用翅羽温暖他,姜嫄这才知道他是神,就重新收养。

  后稷从小喜爱稼穑,对种地很有研究,并且成效卓著,到舜时被提升为农官,专门教人种地,后来被尊为稷神。这个教稼台是全国唯一的一处古农业名胜,被列为关中四大名台之首。也可以说这里是世界上最早的农业科技研究所、农业科技大学、国家农业部所在地。

  据《史记·周本纪》载:后稷是帝喾的元妃姜媛的儿子,名叫弃。儿时就有巨人之志,好种树、麻、菽、麦,成人后遂好耕作,教民稼穑。帝尧举为农师,封于有邰(故址在今咸阳市武功县境内),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中国农业始祖的不朽功绩,遂建立了后稷教稼台。与此相邻的杨陵农科城和现已成立的国家级杨凌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可视为我国古老的后稷教稼台的历史传脉。

  每年冬季阴历十一月初七到十七,武功镇东河滩交流大会也由来已久、渊源深厚。相传上古时期每年春季,后稷在教稼台前教农稼穑,授民于农耕技术。至于农历11月初7,四方百姓聚合东河滩教稼台下,纷纷带来各自的收获以答谢后稷,并开始以物易物,中国最早的市场即发端于此。武功镇河滩会,即东河滩物资交流会,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们为纪念后稷教民稼穑而举行的古会,每年在教稼台前漆水河滩上举行。人山人海,祭农神,庆丰收,学经验,物资交换,并有歌舞、杂技、戏曲等节目助兴。河滩会是我国农业始祖后稷——开发的唯一古代农业示范基地,也是保存最大的的纪念后稷农业物资盛会。

教稼台其他介绍

  教稼台为周人始祖后稷教民稼穑的历史遗迹,位于武功县武功镇东门外,是全国唯一的一处古农业名胜,被列为关中四大名台之首。作为历史上最早的农业科学技术研究推广机构,教稼台巍峨矗立于距国家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8公里处的武功镇。

  相传为后稷向人们宣讲稼穑百谷之道的场所。原一矩形土心砖砌平台,下大上小,呈覆斗状,中有洞门,为来往车马行人必经之路。洞门东口上有宽约1米、长约2米的石刻,其文曰:“教稼名区”。上款为“道光五年(1825)正月重修”,下款“知武功县事邓兆桐立”,西口上为“教稼台”。此台代有修葺,清雍正元年(1723)知县杭云龙、清道光五年(1825)知县邓兆桐、民国25年(1936)县长钱范宇曾三次重修。

  1970年,由于“文革”中破坏,教稼台已荡然无存。

  1987年,耆宿发起倡议,士、农、工、商,尤其中央、省属杨陵农业科研单位踊跃筹资4万余元,于1988年秋施工,次年春主体落成。教稼台重立于旧址,形体依旧,教稼台为覆斗形,同古代粮食量具极为相似,台高9米,每边长12米,古朴典雅、别具一格,辟四门洞,互相联通,寓意一年春、夏、秋、冬四季,台体四周护栏桩数恰好为24级,隐含24节气,前台阶分别为五级和六级,象征五谷丰登、六畜兴旺。台周围确定了保护范围,占有面积2500余平方米。遂立标识,设门楣,建起砖围墙,

  古今名人钱范宇、刘暲昆、于右任、王任重、屈武、周尧、赵宏章等诗词、联语、手迹,刻写的碑、碣镶嵌其中,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农科分院、武功科研中心等单位的《简介》立于台前。教稼台四周垂柳依依、翠柏常青、花繁叶茂、争奇斗艳。若遇天气晴朗,游人登台览胜,长川曲幽、漆水映带、田野碧绿、白云蓝天、太白屏南、梁山拢北,一切自然美景尽收眼底。1988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被咸阳市委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教稼台”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武功镇——武功镇地处武功县西北部,距县城约16公里,南隔后河与杨凌区相望,西邻宝鸡市扶风县,是咸阳市西大门,西宝北线穿过镇区、武临路、武杨路南北直达乾县临平和杨凌农业高新开发区。 该镇辖区面积为46.7平方公里,人口45921人,共有28个行政村,1个社区和居委会,34个驻镇单位,28所中学。城区面积3.6平方公里,人口15698人,其中农业人口11643人。由于是历史古镇,自古以来,以武功八景、人文景观誉满三秦。逢古历一…武功镇详细介绍

我要对“教稼台”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