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陕西省>咸阳市>淳化县旅游景点

秦直道遗址(淳化段)

秦直道遗址(淳化段)属于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秦直道遗址(淳化段)景点照片

秦直道遗址(淳化段)旅游景点介绍

秦直道淳化段的遗址

  秦直道遗址淳化段从汉甘泉宫遗址故城北门(今铁王乡凉武帝村北)起,向北经英烈山、马槽梁、鬼门口、艾蒿湾、乏牛坡、蝎子掌、箭杆梁,沿山北麓而下,穿越耀县、旬邑、淳化三县分界的七里川,入旬邑县庙沟村,再穿石门关,沿子午岭北行,逶迤到达九原郡(今包头市西北)。

秦直道遗址淳化段地理介绍

  县境内遗迹长约15公里。英烈山南麓有一段至今比较明显的直道遗迹,南北端直,东西边沿整齐,宽17米,长300余米。直道在鬼门口的遗迹宽20米。箭杆梁上局部段落遗迹宽15米。今灌木丛生,需绕树行进,人工修筑的卵石路基清晰可见,遗迹明显。秦直道起点—汉甘泉宫北门至北庄子村一段,道路遗迹已成为一沟道,马槽梁和乏牛坡一带已无迹可寻。2000余年的水土流失,使直道局部段落塌脱变移,仅能徒行。)汉甘泉宫遗址(汉甘泉宫遗址遗址位于甘泉山(今称好花圪垯山)南麓,宽阔宏敞,西至卜家乡米家沟,东至武家山沟,北至北庄子村,南至董家村以南。东西宽约2000米,南北长3000米,总面积约600万平方米。

秦直道遗址淳化段相关历史

  战国时期,甘泉即以险要著称。《战国策》范睢说:“大王之国,北有甘泉、谷口”。秦在此地建林光宫,通直道,防匈奴,屏障咸阳。西汉在此建甘泉宫,宴飨外国使臣,接见诸侯王,郊泰畤。

  出处:《淳化县志》

秦直道遗址(淳化段)其他介绍

  秦直道是秦始皇两项震惊中外的规模宏大的国防建设工程之一。万里长城闻名遐迩,被誉之为世界奇迹。但对能与其媲美的千里直道人们似乎忽视了它的存在。

  为了抵御外患,巩固扩大秦帝国之疆域,始皇三十五年(前212),秦始皇委派大将军蒙恬为统领,太子扶苏监军,率20万大军镇守边关,同时承担修筑直道之重任。到公元前210年,仅两年半时间,就完成了这一伟大工程。

  秦直道始于秦云阳林光宫(即汉甘泉宫所在地),向北沿子午岭经榆林、内蒙东胜县西,直抵今包头市西的九原县。途中飞渡黄河,横跨陕甘两省,穿越14县,全长约900公里。而且,走向尽求其平直,故谓之“直道”。于是,途中逢山劈岭,遇石凿道,临沟填谷。其间,劳役之苦难以想象。道宽一般为30米,最宽处达60米左右。可并排行驶10至12辆大卡车。其最宽最大处,可作现代中型飞机降落之跑道。差不多每郡设站,每个站口犹如一座足球场。时有民谣说,“郡郡通直道,县县送粮草”。可见它是当时北方交通之大动脉。如今,当你置身于子午岭的最高处,极目远眺,在一望无际的茫茫林海中,直道如一条绿色巨蟒,向北蜿蜓伸展,飞架于“群峰”之中。其壮阔之势,堪称空前绝后。

  如此宏伟之举,后世多有记载与评说。大文学家司马迁走过秦直道,他在《蒙恬传》评语中写道:“吾适北边,自直道归,行观蒙恬所为秦筑长城亭障,堑土堙谷通直道。”北宋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有相似记述。

  直道的开通,不仅沟通了南北,促进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之交流,也充分显著了秦始皇的圣威。一旦有战事报警,从林光宫到阴山脚下,只需三天三夜,秦军便会迅速出击。“使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到了汉元封元年(前110),汉武帝曾率骑18万之众,旌旗千里,浩浩荡荡,沿直道而上直指阴山之北的草原,堂而皇之的炫耀雄威。唐武德四年(621),秦王李世民率10万唐军北征,沿直道北上,窥视匈奴之动向,从此匈奴族很少南下。

  在境内,秦直道由甘泉宫起,由此北行经英烈山之村西,过“马槽梁”,偏东北上黄花山,过山间的“鬼门口”。这时峭壁险峻,为古之关卡要冲。向东北便为蜿蜓坡道,此地为“艾蒿湾”。进入初夏,阵阵浓香扑面。此湾向前乃“乏牛坡”。坡虽不陡,却直且长,步步登高,人畜于此皆气喘吁吁。上了此坡,便为“蝎子掌”,此地山高谷深,有民谣说:“冬走寒风刺骨凉,夏走油锅火鏊上”。正是它的形象写照。由此往前至“箭杆梁”沿北坡而下,至旬、淳、耀三县交界的七里川,便入旬邑境。直道在境内虽然仅约10公里,但凡到过这里的人,是深知其艰难曲折之程度的。

  这条曾经名扬中外的千里直道,直至明清以后,才逐渐被冷落。追忆历史,我们不禁对两千多年前先民们的伟大奉献肃然起敬,至为叹服。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秦直道遗址(淳化段)”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秦直道遗址(淳化段)”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