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旅游景点

曲回寺石像冢

曲回寺石像冢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曲回寺石像冢景点照片

曲回寺石像冢旅游景点介绍

山西省境内景点

  曲回寺石佛冢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城南75公里三楼乡曲回寺村,建于唐代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是大禅师慧感奉诏创造。 曲回寺附近,山岗、山脚、台地沟岔等地方,散布有墓丘状的石像冢。石像冢的形制均为石块砌垒,上以长条石封顶,再以沙石土掩埋。每冢增留一小门,从外部能看见内部的石像。冢体大小不等,一般的高三四米,围二三十米,从外观看与坟墓无异。每座冢中都安置着十尊左右的佛、菩萨、供养人等雕像。发掘出的石像最大的高1.2米,面目已经模糊,但衣带清晰可辨。石像冢充分反映出中晚唐时期佛像雕刻艺术的纯熟。

曲回寺石佛冢简介

  曲回寺石像冢的佛像艺术对研究中国的佛教史、美学史、雕塑史具有重要意义。

曲回寺石佛冢历史背景

  据元代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蓬庵所作的《曲回寺碑记》记载:“肇自大唐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有大禅师慧感,俗姓王氏,北京人也,初住此山,奉诏创此寺,持旨赐曲回山寺。”寺中原有明代正德年间铸造的一口大钟,钟上也有文字记载,曲回寺属五台山下院,始建于唐代开元年间。“开元”是唐玄宗的年号,时值盛唐时期,也是延续两千多年的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而曲回寺又是奉玄宗圣旨修建的,寺成之后,玄宗又亲赐寺名,可见曲回寺当时的规模和在全国佛教寺院中的地位了。

  曲回寺自唐代初创,历经辽、宋、元、明、清五朝,虽历朝都有重修,但基本保持了唐代原貌,直到抗日战争时期的1939年,被日本侵略军付之一炬,使千年古刹毁于一旦。我们从劫后残存的寺庙遗址看,昔日曲回寺有两进院落,主体建筑有山门、钟鼓楼、中殿、大殿、配殿和跨院僧房,整体寺院呈坐北朝南的长方形布局。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在曲回寺周围,散布着众多坟丘状的大土堆,村民称“塔儿”、“石佛冢”,拦河坝上的石佛像正是从这里挖出的。当然,这该是20世纪70年代初全国轰轰烈烈的农业学大寨运动中,曲回寺村民拦河造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杰作”了。

曲回寺石像冢其他介绍

  曲回寺石像冢(第五批国保)

  时代:唐

  地址:灵丘县三楼乡曲回寺村

  是一处珍贵的唐代石雕组群遗址。曲回寺属五台山的下院,是一座曾拥有百余名众僧的佛教寺院,宋、辽、元、明、清各代均有修葺。1937年被日军烧毁,现仅存殿基、月台、道、柱础等遗迹。

  石像冢始建于唐天宝十年,史志记载原有石像冢60座,以曲回寺寺院为中心,周围依山势分布,总面积约20余平方公里。

  1980年文物普查时发现石像冢群遗址。1999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发掘了3座。每座石像冢外形呈土石墓状,占地约20平方米,冢高3-4米,周长约30米。冢穴内石佛按1一2层封藏,佛象多少不一,少则30尊,多则50尊。佛象大小不等,最高5米,小者不足0.3米。有圆雕、半圆雕、浮雕,坐立不同,形态各异。这些石佛都用当地“贵妃红”或“芝麻白”花岗石雕刻而成,质地坚硬,保存完好。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曲回寺石像冢”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曲回寺石像冢”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