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房寺塔旅游景点介绍
禅房寺塔,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云冈区西南30千米处的丈人峰顶上。 始建于辽代。 2007年初,由大同煤矿集团公司与大同市文物局共同对古塔实施二期维修保护工程。
禅房寺塔由塔基、塔身和塔刹组成。 禅房寺塔为六角七级,实心砖石结构。塔基为须弥座,全部是用规整的长方石料砌成。基座最上一层石料,雕有莲瓣。再上一层是束腰。在其上面是雕二层莲瓣的条石。塔座以上是砖砌的仿木结构塔身,塔身每一层的各个侧面都是正面设有假门。每一侧面是一铺作的斗拱。 禅房寺塔形制独特、具有古朴精美的石雕塔基、多变的门洞形式以及样式奇特的铺作做法,是学界学者研究辽代砖塔的研究对象。
2006年5月25日,禅房寺塔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禅房寺塔历史沿革
禅房寺始建于唐代。
辽代时期,对禅房寺进行过修葺并在此基础上加建了禅房寺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禅房寺塔经历了三次维修。
1997年,由山西古建保护研究所主持的禅房寺塔维修项目。
2005年,由同煤集团和山西省古建筑保护研究所共同对禅房寺砖塔进行了维修加固。
2007年初,由大同煤矿集团公司与大同市文物局共同对古塔实施二期维修保护工程。
禅房寺塔历史文化
《大同府志》载:“禅房山东北距府治六十里,高七里,盘距四十里,西连怀仁马石岭,北连七峰山之月窟岭,一峰壁立,土人名丈人峰,上有石浮图寺,辽建。”
据明正德《大同府志》记载:“禅房寺在府城西南五十里,唐天宝间建。”
清顺治《云中郡志》记载:“禅房山,城西南六十五里,上有寺塔,皆创自辽。”
禅房寺塔建筑特色
结构
禅房寺塔由塔基、塔身和塔刹组成。塔基由2米多高的素面台基、1.5米左右高的须弥座以及0.7米左右高的平座构成。禅房寺塔为六角七级,实心砖石结构。塔基为须弥座,全部是用规整的长方石料砌成。石条之间不用灰泥黏合,而是用小木榫铺垫。基座最上一层石料,雕有莲瓣。再上一层是束腰。在其上面是雕二层莲瓣的条石。塔座以上是砖砌的仿木结构塔身,塔身每一层的各个侧面都是正面设有假门。虚设的门窗以上是雕刻普柏枋,每一侧面是一铺作的斗拱。斗拱承托着椽头,并出檐,出檐上是瓦城。
特点
禅房寺塔采用的建筑结构形式是辽代密檐塔类建筑最广泛采用的形式,即平面八角,砖石实心砌体密檐结构。塔座、第一层塔身高,一般其高度总和为全塔总高的1/4—1/1.5范围内。禅房寺的塔座与首层塔身高度之和为总高的1/3。禅房寺塔的外轮廓线呈光滑的抛物线状。
禅房寺塔其他介绍
禅房寺塔
禅房寺塔(第六批国保)
时代:辽
地址:大同市西南30公里处的丈人峰顶上
砖塔系禅房寺的一部分,故名禅房寺砖塔。《大同府志》载:“禅房山东北距府治六十里,高七里,盘距四十里,西连怀仁马石岭,北连七峰山之月窟岭,一峰壁立,土人名丈人峰,上有石浮图寺,辽建。”。
塔为六角七级,高约15米,实心砖石结构。塔坐为须弥座,用规整的长方形石料砌就,石间不用灰泥而用木榫。最上雕有莲瓣。再上面为束腰,雕有莲花、牡丹、童子等。六角各雕勇猛威武的力士。上枋每面各镌刻有一佛二菩萨的浮雕一幅、莲珠束腰两层。
塔座以上是仿木结构的砖砌塔身,塔身斗栱、角栱均为磨砖镶砌。第二层塔壁每面各设门式小窗或四棂小窗。以上各层结构相同,每层逐渐向里迭收。禅房寺塔造型美观,稳健大方,整个雕刻粗犷简练而富有变化。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禅房寺塔”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