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旅游景点

高都景德寺

高都景德寺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都景德寺景点照片

高都景德寺旅游景点介绍

山西省晋城市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都景德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泽州县高都镇高都村,占地面积3376平方米。高都景德寺初建于唐朝,曾与碧落寺、显庆寺、松林寺并称“古泽州四大名寺”。

  高都景德寺坐北朝南,南北长80米,东西宽42.2米,占地面积3376平方米,寺为二进院落布局。其院落的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为前殿、中殿和正殿。高都景德寺基本保持了宋金时期的建筑风貌,为研究晋城宋金寺庙建筑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2013年5月3日,高都景德寺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高都景德寺历史沿革

  高都景德寺初建于唐朝。

  明代,高都景德寺重修主殿。

  元代,高都景德寺重修前殿。

  1956年,高都景德寺被改建为“粮站”用作国库储存了粮食。

  2007年4月至2011年12月,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发现高都景德寺古迹。

高都景德寺历史文化

  历史传说

  据说,明末清初,高都景德寺被村里人称为会馆。高都在那个年代属于商业重镇,所以南来北往的商贾经常在此聚集。随着来这里的商贾越聚越多,慢慢地,商贾们将物品交易开始蔓延到高都景德寺内。后来,把每年的农历三月二十八日定为举行庙会的日子,商人们也就把宽敞的高都景德寺当做交易市场。

  史料记载

  明万历《泽州志》载:高都景德寺在城东高都镇,唐建。清《泽州府志》因之。清《凤台县志》载:高都景德寺在城东高都镇,旧志云唐建,旧名慈善,内有宋牒。在青莲寺的释迦殿后檐石柱上有篇题记,是高都景德寺的最早记录。

  发掘历史

  1956年,高都景德寺被改建为“粮站”,用作国库储存了粮食,原有建筑和屋檐上的雕刻全被砖瓦和木板封盖起来,变成了一座座呆板的、四四方方的“白盒子”。前两次全国文物普查,仅把一些规模较大、保存完整的古迹纳入普查范围。高都景德寺错躲”过了前两次的文物普查,直到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才被发现。

高都景德寺建筑布局

高都景德寺结构

  高都景德寺坐北朝南,东西宽42.2米,南北长80米,占地面积3376平方米,该寺为二进院落布局。其院落的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依次为前殿、中殿和正殿,轴线西侧为厢房,东侧为廊房,正殿的两侧为耳殿。

  主殿又称法堂殿、三佛殿,里面曾供奉着释迦牟尼、药师佛、阿弥陀佛。此殿的前檐柱上有宋元佑二年(1087年)及金泰和五年(1205年)的题记,对该殿的建筑年代提供了重要证据。

  中殿在主殿的南面,相距20余米。中殿又称转佛殿、大雄宝殿,里面曾供奉释迦牟尼、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观音菩萨。

  前殿在中殿的南面,里面曾有四大天王、弥勒佛和韦驮菩萨,在修建粮站时遭到破坏。

高都景德寺特点

  高都景德寺布局基本完整,其建筑结构特点主要有三点:

  一是殿宇平面面阔五间,同时期的建筑中少见。

  二是殿内采用减柱造,仅当间使用金柱两根,大大扩展了殿内使用空间。

  三是梁架采用草、明栿组合,在原有的平棊(天花板)以上,梁架用粗木,几乎不做加工。平棊以下,从殿中的视线所能及的,都刻削为月梁,与宋《营造法式》所载做法几近相同。

高都景德寺其他介绍

  泽州县高都镇高都村的景德寺,曾与碧落寺、显庆寺、松林寺并称“古泽州四大名寺”。据史料记载,景德寺创建于唐代,但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这座闻名于高都镇方圆百里的古寺,被用作国库储存了粮食。当时人们用砖瓦覆盖白漆刷其表面,让本来宏伟的建筑变成了一座座呆板的、四四方方的“白盒子”。

  半个世纪过去了,随着第三次文物普查活动的展开,隐藏在“白盒子”内的千年古刹才撩开了神秘面纱。

  在上世纪“文革”期间,景德寺所有裸露在外面的石刻石雕,都被人用斧头砍去,所以现在屋檐角上的石雕变得残缺不全。不过,景德寺被当做粮站使用后,整个外观被砖瓦和木板包围后,幸运地躲过了那个特殊的年代。这么多年过去了,一些木板脱落后,可以清晰地看到,景德寺内三个大殿的檐柱和柱头没有被雨水腐蚀或风化,檐柱、斗拱及殿内梁架因被封堵均完整地保留了下来。

  基本保持了宋金建筑风貌

  景德寺在高都村中坐北朝南,南北长80米,东西宽42.2米,占地面积3376平方米,寺为二进院落布局。其院落的中轴线上由南至北一次为前殿、中殿和正殿,轴线西侧为厢房,东侧为廊房,正殿的两侧为耳殿。

  主殿又称法堂殿、三佛殿,里面曾供奉着释迦牟尼、药师佛、阿弥陀佛。此殿的前檐柱上有宋元祐二年(1087年)及金泰和五年(1205年)的题记,对该殿的建筑年代提供了直接证据。

  主殿的南面是中殿,相距20余米。中殿又称转佛殿、大雄宝殿,里面曾供奉释迦牟尼、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和观音菩萨。据记载此殿于明代重修。中殿的南面是前殿,里面曾有四大天王、弥勒佛和韦驮菩萨,在修建粮站时遭到破坏,据记载前殿重修于元代。

  景德寺现存布局基本完整,后殿(正殿)基本保持了宋金建筑风貌。其建筑结构特点主要有三:一是殿宇平面面阔五间,这在晋城现存同时期的建筑中极为少见;二是殿内采用减柱造,仅当间使用金柱两根,大大扩展了殿内使用空间;三是梁架采用草、明栿组合,在原有的平棊(天花板)以上,梁架用粗木,几乎不做加工。平棊以下,从殿中的视线所能及的,都刻削为月梁,与宋《营造法式》所载做法几近相同。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高都景德寺”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高都镇——巴公镇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脉南端的泽州盆地。北控幽燕,南瞰中原。春秋时期,因晋襄公西伐巴蜀,迁巴子于此而得“巴公”名,有着2000年深厚的文化底蕴。全镇辖44个行政村,62万口人,总面积112平方公里。濒临晋焦、长晋高速公路,太焦铁路、207国道穿腹而过,扼晋豫交通之要冲。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历史悠久,交通便捷,煤铁资源丰富,素有“太行第一镇”之称。改革开放为巴公镇插上了腾飞的翅膀。近年来,镇党委政府解放思想…高都镇详细介绍

我要对“高都景德寺”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