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山西省>晋城市>沁水县旅游景点

下川遗址

下川遗址属于山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下川遗址景点照片

下川遗址旅游景点介绍

沁水县境内遗址

  下川遗址位于沁水县城西70公里的中村镇下川村 ,是一处旧石器时代晚期文化遗址,1970年发现,分布于中条山主峰历山及其附近的阳城、沁水、垣曲三县毗邻的山岳地带,纵横二三十公里,以沁水县下川地区保存较好,遗存最为丰富,故称为“下川遗址”。经碳14测定距今2.3-1.6万年。

下川遗址发掘历史

  1972—1975年,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第一次进行调查发掘。1976-1978年,经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先后在下川遗址进行了局部试掘,一致认为:下川遗址是中国华北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后一阶段以细石器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石器文化。石器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粗大石器,以沙岩、石英岩、脉石英为原料,占石器品种总数4.7%;一类为细石器,主要以燧石为原料,是下川文化的主体。

  文化遗址以下川盆地最为集中,盆地位于历山东麓,南并向狭长约4.5公里,东西最宽处2公里,海拔1500米。细小石器为下川文化最具代表性的器物。包括典型的细石核和细石叶、圆头刮削器、石核式刮削器、雕刻器、琢背小刀、各类尖状器锥钻、石箭头等,为以渔猎为主的经济文化。

  从下川文化遗址发现的细石器和古脊椎动物化石来分析,下川文化时期气候比现在温和,当时的人们生活在依山傍水的区域。在河湾一带,浅水里生活着螺和河蚌,深水中生活着鱼,近岸的水边长满了水草,山上覆盖着层层森林,山里生活着大象、犀牛,山前的草原上生活着大群的羚羊、斑鹿、野驴、野马等。这和传说中的舜耕于历山、渔于攫则的情况大体吻合,与历山和舜王坪的地貌亦大体相同,它说明远古的泽州先民曾过着刀耕火种,捕鱼狩猎的氏族群居生活。下川遗址的发现,为探索与之技术传统相同和广泛分布于中国、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日本、北美阿拉斯加等地细石器文化的起源和发展,提供了新的例证,也使泽州远古文明的神话变成了科学的事实。

  2014年8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从20世纪七十年代开始,一度中断的下川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再次启动。此次考古发掘由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杜水生教授担任领队,就下川遗址的年代范围、所经历的气候变化过程以及和全球气候变化的对应关系、下川人对石器原料的对应选择、石器制作技术的演变过程和石制品的空间分析,以及对动、植资源的利用方式等进行考古发掘研究,并于2014年7月14至16日特邀相关专家教授举行了“下川遗址考古发掘现场研讨会”。

下川遗址历史价值

  下川文化的发现,表明远在旧石器时代晚期,华北地区的细石器工艺已经成熟。代表了旧石器时代石器制作技术的最高水平。下川大量出现细石器,说明当时已经普遍地使用刀、锯、短剑、弓箭、标枪等复合工具,生产力进一步提高,社会经济开始了新的飞跃。下川文化的发现对于探讨细石器工艺传统的起源与发展有着重大意义。下川文化上承峙峪文化和小南海文化,下开新石器时代早期高度发达的细石器工艺之先河,在华北地区细石器工艺传统的发展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下川遗址地理位置

  下川位于于中条山东端的垣曲、沁水、阳城三县毗连处,以历山为中心,纵横20——30公里范围内(近期在沁河流域的八里坪亦有同时期文化遗存发现),其中沁水下川地区地层保存较好,遗存最为丰富。

  1970年考古学家发掘后,命名为“下川文化”,经碳14测定,距今2.3——1.6万年。1974——1978年,经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先后发掘调查,认定下川遗址为旧石器时代晚期后一阶段以细石器为主要特征的石器文化。

  下川是历山东麓的一个山间盆地,盆地南北向,狭长4.5公里,东西最宽处2公里,海拔1550米。盆地下伏基岩和周围山峦为寒武纪和奥陶灰岩组成,盆地南端有一峡谷坡度较大,水流由此泄出。下川盆地的土状堆积可分为三层:下层为晚更新世早期的砾石岩;中层为晚更新世中期微红色亚粘土层;上层为晚更新世末期灰褐色亚粘土层。下川文化遗物就分布在盆地周边的第二阶地地表,以及阶地上层的晚更新世末期灰褐色亚粘土中。

下川遗址其他介绍

  下川遗址

  下川遗址(第二批省保)

  时代:旧石器

  地址:沁水县城西70公里的下川乡

  遗址主要分布于中条山东端的垣曲、沁水、阳城三县毗连的纵横二、三十公里的范围内。文化遗存以下川盆地最为集中。盆地位于中条山主峰——历山的东麓,南北向狭长约4.5公里,东西最宽处2公里,海拔1550米,盆地下伏基岩和周围山峦为寒武纪和奥陶纪灰岩组成,盆地南端有一狭谷,坡度较大,水流由此泄出。

  下川地区地层保存较好,遗存最为丰富,故称下川遗址。经碳14测定距今二万三千年到一万六千年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发现和发掘。

  下川文化以石器为代表,石器分为两大类,一类为粗大石器,以沙岩、石英岩、脉石英为原料,占石制品总数4.7%;一类为细石器,主要以燧石为原料。细小石器为下川文化最具代表性器物,它包括典型的细石核和细石叶,园头刮削器(指甲盖形),石核式刮削器,雕刻器、琢背小刀,各类尖状器、锥钻、石箭头等。下川文化中除了细小石器外,还有一定数量的粗大石器,计有尖状器、刮削器、砍砸器、石锤、研磨盘等,其中以磷刀状削器最具有特色。

  下川文化属典型的细石器传统,细石核类型较多,特点明确,地层清楚,年代较早,对于探索与之相同技术传统和广泛分布于中国、蒙古人民共和国、苏联西伯利亚、朝鲜、日本、北美拉斯加等地细石器的起源和演化,具有重要意义。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下川遗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下川遗址”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