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山西省>晋城市>城区旅游景点

景德桥

景德桥景点照片

景德桥旅游景点介绍

山西晋城市景德桥

  景德桥,又名沁阳桥、西关大桥,是山西晋城市城区通往阳城、沁水的交通要道,是继赵州桥之后我国现存历史悠久的古代珍贵桥梁之一。 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明昌二年(1191)落成,前后施工3年。主拱净跨21米,拱高9米,拱厚1米,桥身连同东西桥堍共长33米,桥面宽5.9米,两肩小拱净跨3.08米,全桥用15道立券石并排砌成,大券两肩各有一小券,既可在洪水季节分流水量,又能减轻桥身券脚的荷重,还增添了桥自身的美感。

  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桥西兴建景德庙,从此改名为景德桥,是全国继河北赵州桥之后现存最古老的敞肩拱桥之一,也是山西省现存年代最久远的石拱桥。1965年被列入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景德桥历史沿革

  景德桥,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明昌二年(1191)落成,清乾隆48年(1783)以景德厢改名为景德桥。近800年来,山洪冲刷,车马践踏,地震摇撼,至今仍无重大损毁,依然屹立如故。

  据《泽州府志·津梁》记载,景德桥系金大定己酉(1189)知州黄仲宣创建,明昌辛亥(1191)告成,桥下无水时可行人。

  元大德七年(1303)晋城发生大地震,“人死一半,官民庐舍多坏”;明成化八年(1472),“大水塞川,洪水溢过桥面”;明正德八年(1573),“平地起水丈余”;清乾隆二年(1737),晋城发生的地震将城内“文庙和城垛震坏”。经历了这些灾难后,大桥至今完好,确“非庸工所能作”。为保护景德桥,1964年在下游约50米处新建一石拱桥,现在景德桥主要供人行走。

  清乾隆四年(1739)三月至乾隆五年(1740)四月,于桥西关上下游增修四面石塘(护岸),“石塘共长十五丈八尺,高二丈五尺,广半高之数”,共用大条石一千三百余丈,用工六千五百余个。清乾隆四十八年(1783)于桥上游西岸埋设一根铁柱,用两道铁箍固定在侧墙上,以观察水情,相传铁柱是河南驻晋商人为观察故乡水情而埋置的水位标。河水淹没头道铁箍,河南就有水灾险情,便立即派人驱马下山告急,作好预防水患的准备;如果洪水淹没二道铁箍,则表示河南已遭水淹。1956年,中央政府拨款一万元人民币对大桥进行维修,于东岸埋设一仿制铁柱,当年12月完工。

景德桥周边景点

  东岳庙

  定林寺

  崔府君庙

  岱庙

  东峡景区

  崇寿寺

  北吉祥寺

  白云洞

  铁佛寺

  长平之战遗址

  棋子山

  南吉祥寺

  佛子山

  金峰寺

  仙翁庙

  资圣寺

  古青莲寺

  开化寺

  西峡景区

  皇城相府

  古堡湘峪村

  历山

  炎帝陵

  龙岩寺

  海会寺

  陵川红叶

  羊头山石窟

  青莲寺

  黄围灵湫

  蟒河

  玉皇庙

  锡崖沟

景德桥地理位置

  景德桥俗称西大桥,我国著名古桥之一,因通沁水、阳城一带,一度称沁阳桥。横跨在晋城城区西关门外的沁水河上,与景西路相邻,连贯两岸公路,现今仍发挥着交通的辅助作用。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清乾隆四十八年改今名。建筑牢固,洪水暴发,漫溢桥面,依然屹立如故。

景德桥其他介绍

  景德桥

  景德桥(第一批省保)

  时代:金

  地址:晋城市城区西关白水河上

  又称西大桥。因其“通沁水、阳城之路”亦称沁阳桥。据《重修沁阳桥堤碑》载,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九年(1189年),清乾隆四年(1739年)重修。新中国建立初期,桥身拱券崩塌,桥上栏板残损无几,1956年,国家拨款重新维修,增筑栏板,使桥恢复旧貌。

  景德桥是一座敞肩式单孔圆弧弓形石拱桥,桥长21.62米,桥面宽4.8米。主拱券由十五道等截面独立圆弧拱石圈纵向并列错缝砌置而成,券体宽6.65米,上、下各拱石接面处及相邻拱圈内部,均采用银锭卯腰铁相连,增强了各拱石及十五道拱券内的纵、横向联系。主拱券两侧,各设泄洪小券一个,小券跨度3.05米,也由十五道拱石构成,采用了镶边纵联错缝砌置法砌造,别具匠心。

  景德桥整体造型平坦舒展,形制与隋代赵州桥基本相似。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景德桥”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景德桥”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