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旅游景点

羊头山石窟

羊头山石窟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羊头山石窟景点照片

羊头山石窟旅游景点介绍

山西省晋城市境内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羊头山石窟,原名定国寺,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神农镇羊头山顶,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477~499年)。

  羊头山石窟砂岩大小不一,则洞窟大小不等,多为长方形状。通常为1石1窟,个别1石2窟或3窟,较大窟龛有22个,小型佛龛80多个,目前开放的有9个较大石窟。开凿在一块巨石上的3号窟,四面都有造像。主窟开口于南侧,向内凿出洞窟。窟门为圆形门柱凤鸟门,尖拱形门楣;门两侧各雕1尊菩萨造像。其余3面为;东侧辟1小窟,窟门雕两条小龙;西侧开1浅龛;北侧背部浮雕千佛。3号窟为一石开两窟,整个巨石有大小像龛30余个。8号窟是1块歪斜于山顶的巨石。

  2006年5月25日,羊头山石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羊头山石窟历史沿革

  羊头山石窟始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年间(477~499年)。

  北齐、隋、唐各代屡有建造。

羊头山石窟历史文化

  高平羊头山清化寺碑载:“(羊头山)炎帝之所居也”,正因如此,羊头山声名远播,为后世所景仰。然羊头山石窟与神农炎帝之间有什么关系,历代未见史载。但通过对当地的实际环境、史籍资料及羊头山石窟开凿的政治背景综合考察看,其中有两方面的原因是可以肯定的。其一,羊头山是“神农”圣山。根据古代五德相袭、相生之说,炎帝神农为火德,黄帝为土德,火生土,为土德之“母源”。《北史魏本纪》载,拓跋氏出自黄·帝轩辕氏。作为黄帝之后,对“母源”即“以火德王”神农炎帝的尊崇自当无可厚非。另一方面,“天下名山僧占尽”,羊头山优越的自然环境与深邃的人文背景,自然而然被佛家选中,寺宇石窟遍布山间也就自然在情理之中了。所以说,北魏孝文帝选择羊头山兴寺、开窟,既有尊奉神农之意,亦有弘佛布道之图。清化寺碑记载:“(佛之)得摄羊山同成佛果”是也。

羊头山石窟其他介绍

  羊头山石窟(第六批国保)

  时代:南北朝至唐

  地址:高平市城东北17公里的羊头山南麓

  羊头山亦称首羊山,所谓“岭限二郡,麓跨三邑,山高千余丈,磅礴数十里”是也。地处潞、泽两郡,长子、长治、高平三县、市的交界处,相传为神农得嘉禾之地。羊头山是佛教活动的主要场所,寺院、石窟等建筑成组成群地散存于山上。山脚下为中清化寺,亦名莲花池、六名寺。山腰为上清化寺,现不存,遗址可见唐代基址及石佛像三尊,其建筑规模宏大。

  山腰至山顶共计有40余洞窟,雕凿于大型的砂岩上,洞窟大小不一,平面多为方形,一般为一石一窟,个别有一石二窟或三窟不等。其中第六窟最大。石窟内龛面整齐,四面满雕佛像,或一佛二弟子,或一佛二菩萨。洞外有许多小龛,有佛、菩萨、天王、力士、供养人等,形制各异,雕工精细。另外,山腰至山顶有千佛造像碑一通,唐制石塔6座,高约4—6米不等。山顶四面造像塔形制独特,为北魏所造,塔座为伏羊。羊头山石窟开凿于北魏至唐。“羊头夕照”为高平八大风景区之一。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羊头山石窟”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羊头山石窟”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