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旅游景点

砥洎城

砥洎城景点照片

砥洎城旅游景点介绍

山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砥洎城是华北地区现存尚好的明代民居代表、建筑史上的稀缺实物资料。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城东13公里处的润城镇西北隅,当地百姓俗称之寨上,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砥洎城,建筑在一座小山咀上,其南接村镇,北临沁河,三面环水,呈半岛状。远望其城,坚如磐石的砥柱挺立中流,故名砥洎城。该城创始年代不详,但从明崇祯十一年(1638)“山城一览”碑碣得知,其创始年代应在明末以前。城呈椭圆形,砖砌,占地面积约六万平方米。南有正门,起于地面的城墙,高约十米。临河城墙从河边筑起,高约20余米,上设城垛、炮台等,是用来防备外来之敌的,现已毁坏不存。正门额书“砥洎城”,为城内居民出人之通道;城北沿城墙设石梯,沿梯而下可通水门乘舟而行。城内道路规则,城周筑环城路,其余均为住宅巷道,各种设施齐备。古时一遇兵荒马乱,城门一关,自成一体,攻不可破。

  2006年,砥洎城成功申请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0年2月,为致敬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从疫情结束景区开放之日起至2020年底,全国医务工作者凭借有效证件即可免门票游览景区。

砥洎城文化

  砥洎城“一城三进士”,官做得最大的是祖籍山西省晋城市阳城的陕西巡抚张(王春),学术成就最高的是张敦仁。张敦仁,乾隆四十年中进士,时年二十岁,以后为官江南,多有政绩,故居院中一口做工精细的大铜缸就是他从江南带回来的。做为清初的国家级大学者,张敦仁的价值更体现在学术领域,在历史、文学等方面都有造诣,是清代数学领域成就最大的学者之一,很多著作在介绍到他时,都称之为“著名数学家”,他的遗像,至今仍然保存在太原文庙省历史博物馆中。“有恒居”是另一处保存完好并富有特色的院落,一份资料表明,这座古城内少见的四合院为明代商人修建,“木石建筑工艺精细,四梁八柱,四门八窗,极具民俗特色”。不过,“有恒居”现在的主人并不是商人的后代,他们是从城外迁居而来,至今已有五、六代。“有恒居”院内,墙上挂的、地上铺的,都是金黄的玉米,在丰收季节,在其它院落甚至小巷内,都不时看到集结成束的玉米串。其实,金黄的玉米与古朴厚重的民居相结合,更富有生活气息。其实,砥洎城中的居民现在已经没有以务农为主的人家,他们大多有其它赖以养家糊口的工作,务农,或许连副业也算不上,秋季的收获基本都留在了家中而没有流向市场,种那几分薄地,更象是业余爱好。

砥洎城特色

  城中遗存的明代建筑文昌阁台基上尚存“山城一览”碑刻,为砥洎城建筑规划平面图,是明崇祯十一年(1638)杨载简记。石碑高54厘米,长86厘米。图3中详细标出城廓的地理方位及主要建筑分布、每宅占地面积以及巷道和设施。这种明代小城镇建筑规划图,是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稀有的珍贵资料。砥洎城所在地润城镇,是阳城工商业最发达的古旧镇之一。富商巨贾迭出,文风鼎盛,科举人仕人数冠于全县,是王国光、张慎言、张敦仁、延君寿等名人的故乡。该地文物古迹颇多,有建于隋代的望川开明寺及润城村的东岳庙,尤以海会寺“上党明塔之冠”而称著于三晋。这里又有创建于唐代的佛门圣地天坛山,曾一度成为大半个中国的经济文化民俗的交流中心。

  郭峪、皇城以西五公里,是晋东南名镇润城。润城镇地少人多,自元代以后,外出经商者颇多,富商巨贾迭出,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其商业为全县四大镇之首,为铁货产销中心。冶铁业是当地的传统产业,润城镇初名老槐树,铁业兴盛后一度被改名为铁冶镇,最终被定名为润城镇。

砥洎城主要景点

  砥洎城出于军事防御目的而建,同时兼顾居住使用功能,城堡内的民居与巷道与城墙一起被全部纳入整体防御体系,担负防御职责,因而砥洎城既不同于类似雁北广武古城的军事城堡,也不同于类似于平遥古城的以居住、行政功能为主的城镇,它体现出鲜明独特的防御为本、平战结合的设计风格和建筑特点。这一点,从砥洎城的选址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城堡选址通常都要考虑交通便捷,而砥洎城恰恰刻意选择了这个三面环水的半岛状地形筑城,设计者首先考虑的,正是防御功能。

  砥洎城城墙高12米左右,临水的部分城墙更是高达20米,西侧临水城墙随地势而呈梯状分为两层,两层之间有坡道连通。砥洎城的城墙极富特色,润城镇冶铁业发达,并因此出现了一大批富商巨贾,他们用来自于冶铁业的财富构筑城堡,而冶铁后废弃的坩锅又为城墙的主要建筑材料,既坚固耐久,又降低了成本。

  砥洎城外侧包以青砖,与其它城墙如出一辙,而从城墙内侧,则可以清晰看到坩锅与石条混彻的特殊结构,那密密麻麻、整整齐齐排列的坩锅,使人感觉这儿才是真正的“蜂窝城墙”。其实在华北的一些地区,也有用瓮彻垒院墙或窑洞的做法,而此后在隔河相望的刘善村,又可以看到许多以坩锅为主要建筑材料的明代民居。废旧坩埚用作建筑材料,垒砌墙体,不仅是废旧物资的合理利用,而且,坩埚中空,能起到很好的保温和隔热的效果,使得房子冬暖夏凉。

砥洎城布局

  砥洎城城内面积约37000平方米,类似于古代城市建制的规划,共分为10个街坊,城墙底的环城道路和街坊间的蛛网小巷将城内民居分隔为一个个大大小小的院落。城中院落多为单进式二进院,也有不少三进院,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坊中院落并不封闭,与其它院落之间均有仅容一人通过的过道相连,尽管现代居民大多将过道封死,但痕迹极为明显。坊中街巷狭窄幽长,四通八达,主要巷口设有巷门,坊与坊之间又通过横跨巷道的过街楼连接,比较大的建筑群中还建有望楼。砥洎城中的这种布局与特点,构成了一个完善的内部防御体系,一旦敌人攻破城墙,城内居民可以通过院落间的过道与街坊间的过街楼方便地转移或反击,而呈丁字型构造的蛛网式狭窄巷道不仅不利于进攻,而且非常容易迷失方向,漫步城中时,尽管许多巷道已经被打通,但依然几次绕回了原地。城内保留有刻于明崇祯十一年的“山城一览”碑刻,为砥洎城建筑规划平面图,详细地标注有城内建筑和巷道。这块碑刻原来保存在文昌阁内,现存于一居民家中,由于风吹雨打,这一建筑史上的珍贵实物资料已经漫漶不清,难以辨认。当然,这幅平面图看不清也好,看清楚了,恐怕只会徒增自己的遗憾与惋惜。

砥洎城其他介绍

  看 点: 城中遗存的明代建筑文昌阁台基上尚存“山城一览”碑刻,为砥洎城建筑规划平面图,是明崇祯十一年(1638)杨载简记。石碑高54厘米,长86厘米。图中详细标出城廓的地理方位及主要建筑分布、每宅占地面积以及巷道和设施。这种明代小城镇建筑规划图,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稀有的珍贵资料。 砥洎城是华北地区现存尚好的明代民居代表、建筑史上的稀缺实物资料。 介 绍: 位于阳城县城东13公里处的润城镇西北隅,当地百姓俗称之寨上,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砥洎城,建筑在一座小山咀上,其南接村镇,北临沁河,三面环水,呈半岛状。远望其城,坚如磐石的砥柱挺立中流,故名砥洎城。 城呈椭圆形,砖砌,占地面积约六万平方米。南有正门,起于地面的城墙,高约十米。临河城墙从河边筑起,高约20余米,上设城垛、炮台等,是用来防备外来之敌的,现已毁坏不存。正门额书“砥洎城”,为城内居民出人之通道;城北沿城墙设石梯,沿梯而下可通水门乘舟而行。城内道路规则,城周筑环城路,其余均为住宅巷道,各种设施齐备。古时一遇兵荒马乱,城门一关,自成一体,攻不可破。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砥洎城”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砥洎城”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