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州娲皇庙旅游景点介绍
娲皇庙,山西省霍州市大张镇贾村,始建于明代,清同治四年(1865年)重修,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
娲皇庙宇坐北朝南,中轴线上现存建筑自南向北有戏台、娲皇圣母殿,东西两侧为厢房、钟鼓楼。圣母殿为主殿,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悬山顶。殿内现存壁画约70平方米,壁画分布于圣母殿东、西山墙。
2006年5月25日,娲皇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娲皇庙历史沿革
娲皇庙始建于明代。
清同治四年(1865年)重修。
娲皇庙历史文化
据西壁题记载,壁画于清乾隆二年(1737年)由汾西县画工所绘,为清代壁画中的上乘之作,也是该庙的精华所在。娲皇庙留存的悬塑与壁画,传扬了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开天立极的创世主题。壁画画面采用通景式构图,巧妙地利用建筑、树木等将人物组合在一起,勾线填色,略有渲染,配色以朱、青、绿、白、黄为主,殿宇、勾栏、亭榭则采用界尺绘出。整个画面将神话传说和清代社会生活完美交融。右耳殿娲皇身后并排放置两把龙椅,两名宫女各持羽帚、团扇侍立两侧。前方,一名宫女正跪地摆置香炉,左右两侧各站立一名武士,戴头盔,披铠甲,执弓箭,面容平和。大殿月台台阶两侧,分别站立手持笏板的官员和乐姬。右侧门栏下的乐姬,一名端坐击鼓,一名站立吹唢呐。在右侧乐姬的导引下,在手执华盖、祥云红日团扇等仪卫以及武士、文吏的簇拥下,其身后一位帝王,缓步走向大殿。左侧是两名肩扛长枪的衙役,身旁站立的三名囚徒皆上身赤裸,下穿裙裤,脚穿草鞋,一起走向大殿参拜。西壁画中大殿的左耳殿中,四名宫女正在准备宴席,案桌上摆满水果,桌角一宫女左手持一枝带绿叶的野花,鼻子凑到花前,嗅其香味,另一名宫女右手亦捏一朵凑到鼻前。旁边两个童子,一儿手捧花瓶,一儿肩膀搭靠在栏杆上,左手伸出栏杆之外,手拿拨浪鼓,正在嬉戏。靠近大殿的方亭下,绘有三位文吏,或读书,或书写。右耳殿中,一位女官备宴席,案桌上同样摆满水果,另一宫女手捧红色匣盒正朝大殿走来。北墙东、西两侧的壁画,主要描绘内容仍为《膳房仕女),所绘场景在圣母内廷御膳房内,横批华丽,帷幔卷于檐柱之上,房内山水屏风清晰可见。这两组画面共绘人物十人,每组五名宫女,在忙着准备各种食物,有的持壶,有的将食物摆放成图案,有的端鱼盘送往宴会大厅。
霍州娲皇庙其他介绍
娲皇庙位于距山西省霍州市5公里的东郊大张镇贾村。四周青山环绕,东有潺潺泉水流过。据传,此庙始建于明代,后毁,清同治四年重修。娲皇庙内现存有悬塑及壁画,尤以正殿内壁画而闻名。正殿东一侧的壁画高4米,长6.5米,面积为26平方米;娲皇圣像左侧壁画,高4米,长3米,面积为12平方米,与东侧壁画连为一体。整组画面表现了圣母宴请百官司时,宫廷内忙碌、热闹的生动情景。
村内至今仍现存着大量古建筑遗构,如娲皇庙之东为清代悬山顶建筑魁星楼,庙之西为文昌阁高台遗址,庙之北为清代遗构刘家祠堂、清代六边形六层楼阁式砖构文峰塔,庙之西北为与娲皇庙同时期的建筑群玄帝庙。是反映清代黄河流域村落风俗、民俗的典型实例。由于村中这种特殊的文化氛围,村民憨厚、淳朴,文人墨客历代辈出,书香门第随处可见。“贾村的秀才比驴多”这一当地民谣就是其最生动的写照。
娲皇庙坐北面南,占地约2347.5㎡。现仅存悬山顶式戏台、硬山卷棚顶式钟鼓二楼、悬山顶式圣母殿及歇山顶式东西垛殿,共六座清代建筑。娲皇庙庙内碑文现已不存,故该庙宇的创建年代无从考证。
据《说文》中记载:“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传说人类是由女娲和伏羲,兄妹相婚而产生,后来他们禁止兄妹通婚,制定婚礼。反映了我国原始时代由血缘婚进步到族外婚的情况。又传说她曾用黄土造人,并炼五色石补天,折断鳌足支撑四极,治平洪水,杀死猛兽,使人民得以安居。
娲皇庙圣母殿内的娲皇圣母壁画是该庙最为精华的部分,是清代壁画中的上乘之作。总面积达71.17平方米。画面采用通景式构图,利用建筑、树木将人物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勾线填色,略有渲染,颜色以矿物颜料朱、青、绿、白、黄为主。殿宇、勾栏、亭榭采用界尺绘出。整个画面依据神话传说与清代社会现实生活交织组合在一起。
东山墙壁画总面积24.33平方米,全景描绘宫廷中处理国事的画面。殿宇檐下正中悬挂“萬世母儀”的匾额。中为圣母女娲坐像,半向左侧状,似乎正在询问补天事宜,左右各站立一名侍女、二名文吏。大殿月台下左右各绘有五帝,头戴冕旒,穿帝王装,手捧玉圭,侍立两侧等待吩咐;台阶下右侧一头戴乌纱帽官吏似乎正在奉旨宣昭;宫女们有的在窃窃私语,有的在穿梭于各殿宇之间;年直、月直、日直、时直四位天神也正飞奔而止;整个画面充满着节奏与悬念。
西山墙壁画总面积26.02平方米,正中大殿-有“開天立極”的匾额,整个画面以此主题展开。娲皇圣母站立在正中,头戴凤冠,身着霞帔。两宫女各持羽帚、宫扇侍立两侧。各路神仙或帝王相互道贺。左右上角各有一只向下俯飞的凤凰;大殿月台台阶下两侧三名官吏和其夫人正侍立两旁;右下角是两狱卒与刚刚大赦的三名囚徒。囚徒双手合十,上身-,肩系方巾,下穿裙裤前来参拜;前面两名差人抬着供案。中部上端从左到右,集中绘制着年直、月直、日直、时直共四位天神。
与东山墙的四位天神相比,除人物面貌相同外,由于此时大功告成,故四位天神相聚一起,着艳丽的服饰,甚至手中少了法器。特别是大殿月台中央,武士身旁有一正在玩耍的童子,使整个场景更加充满着祥和、喜庆。西山墙壁画共有人物41人,其中女性14人,男童3人,女童3人,男性21人(包括帝王、官吏、武士、男仆及百姓);西壁左上是描绘一组童男童女的生活场景。三个童女和两个男童正在玩耍并品尝食物,大殿旁右侧两名文吏正在书写记录着什么。后檐墙东西两侧壁画面积分别为10.48和10.34平方米,主要描写内容为内廷御膳房内宫女们的工作情况。这两组画面共有人物10人,每组5人,并均为宫女。她们正在忙碌着传送各种食物。有的正在将乘托食物的盘上扣一盔形盖;有的似乎正在将食物摆放成美丽的图案,或者在其上点缀着什么。
从画面的人物服饰来看,尤其是官吏的官服、官帽与唐代官服相似;与-广胜寺水神庙明应王殿内的《元杂剧》(元代)、《下棋》(元代)等中的官服相同。由于霍州与洪洞地理位置相连,因此受其影响是不难理解的。甚至其月台地面的方砖铺设亦为早期唐代“十字对缝”的地面铺法。圣母娲皇庄严慈祥,具有一种深沉含蓄的感染力;侍女的虔诚,凝聚着智慧与涵养;武士的孔武有力,在凶猛中蕴藏着善良与威严。
东山墙与西山墙壁画中的建筑场景,建筑构造、形式完全相同,除娲皇圣母外,也有相同天神、人物(如:四直、武士)的出场。在这102个人物或天神中,其中女性有37人(包括儿童),她们的发饰色彩艳丽,图案各异,无一雷同。但为反映各自的主题,两组壁画人物的神情、头饰、服饰色彩和服饰衣纹曲线的繁复(尤其是女服),女性人物的多寡(女性人物明显比东山墙壁画中的女性多),甚至建筑上建筑彩画的图案色彩均存在较大差异。可以看出东山墙壁画的画家着力描绘人物之间表情的传递,面部神情各异;西山墙壁画的画家则侧重于用人物形体、服饰曲线的飘逸来传递信息,表达人物的喜悦心情,是研究我国古代妇女发饰、服饰的难得资料。
电话:0357-5629111
地址:山西省临汾市霍州市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霍州娲皇庙”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