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道院旅游景点介绍
凤山道院位于山西省离石区北的凤山腰间,原名“天贞观”。自山下远远望去,“名山仙境”四个石刻大字十分醒目,是一处风景秀丽,古建别致的千古胜迹。登山眺望,市区新貌尽收眼底,一览无余。主要建筑有黄录宝坛玉皇楼、三清殿、孙真人殿、读书楼、三官楼、雷公殿、白云洞(即陈抟殿),附属建筑有关帝庙、土地庙、五道庙等。凤山道院与中南海、红山文化遗址群等一起被国务院列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凤山道院设施介绍
上院主体为真人殿,是供奉仙人孙云际的场所。在真人殿墙壁上,绘着两幅壁画,一幅的内容是孙云际被陈希夷祖师传授《五雷经箓》,另一幅表现的是孙云际羽化登仙后,给弟子姜浩渊留下一双旧鞋,说想找他时可穿此鞋。但几年后姜浩渊拿出鞋时,发现鞋已破旧不堪,就扔了出去,刹那间,鞋化为仙鹤飞去,姜浩渊也失去了成仙的机会——姜浩渊就只好居于真人殿右侧一个狭仄的神龛里,那原是他墓址所在。真人殿外貌是殿阁式的模样,实际上进入殿中可以看出是晋西北地区普通的一间窑洞。孙云际孙真人就端坐在窑洞正中央,神像熠熠闪着金光,烟雾缭绕之中,确有几分得道真仙的气象。神像周围挂许多锦旗,大都写着“有求必应”,大部分都来自离石区城乡。
凤山道院简介
凤山全名为“三阳云”,所谓“三阳”,意取日光自卯至午至酉咸照之,“
凤”者取山色山形有如丹凤朝阳之意,“云”取离石闲云,故称“三阳云”凤山。相传,一日忽来一位老道,鹤发童颜,衣帽不整,冬日酣睡凤山脚下土洞中,多日不醒,偶然醒来,或持帚清扫,或闭目养神,从不见食人间烟火,一时被传为神话。一日,一华山道士路经石州,偶过土洞,纳头便拜,随吟诗一首:“左洞帘前碧水流,白云缭绕凤山头。几年不见陈祖面,今逢希夷在石州。”一语点破陈希夷姓名,一时轰动全城,人群纷至,争相一睹道骨仙风。陈希夷已无疾而终,犹自盘腿打坐。容颜依旧,异香扑鼻,白云绕洞,冉冉升空。其骨即葬于洞旁。后来华山道士集众来取骸骨,将遗骨分包背运,行至城南,顿觉骨重如山,难以举步,只好重返凤山,复葬洞旁。后人尊陈希夷为世尊老祖,在凤山专修庙宇,既白云洞。从此,香火祭祀者不绝,将陈希夷奉若神明。
凤山道院历史沿革
史料记载,凤山道观始建于宋代,元代遭兵火焚毁,明洪武十七年(公元1384年)重修希夷庙,后于明宣德四年(1429年)、正统六年(1441年)、景泰七年(1456年)和成化六年(1470年)进行过四次大扩建,使其成为道院规模。明成化十九年又进行了扩建。这座“白云缭绕”的仙山琼瑶,是为了祭祀宋代道祖陈希夷和其门徒明代道士孙云际而建。如真人殿左近的碑碣上所说,孙云际是明朝人,七岁修道,十七岁来到凤仙道院陈希夷道场门下立志苦修,炼精淘丹、济人疗病四十余年。从宣德四年(1429年)至成化六年(1470年)30年间,孙云际曾四次主持兴建、维修天贞观,使之具有了规模。时人认为这对促进本州道教的发展和名胜的保存都极有裨益,评价说“孙先生道德无量”。
凤山道院其他介绍
看 点: 登山眺望,市区新貌尽收眼底,一览无余。 介 绍: 凤山道院位于离石市北的凤山腰间,原名“天真观”。这是一处风景秀丽,古建别致的千古胜迹。 据史料记载,此观建于元代,后遭兵火焚毁。明景泰元年(1450)重建。观内分上下两院,主要建筑有黄录宝坛玉皇楼、三清殿、孙真人殿、读书楼、三官楼、雷公殿、白云洞(即陈抟殿),附属建筑有关帝庙、土地庙、五道庙等。 玉皇楼为重檐歇山顶,四斗三挑、偷心结构。读书楼在三孔丹室砖窑上奠基。白云洞面阔三间、进深两间、悬山顶、七铺作、双抄单下昂,殿内有近30平方米的明代壁画《修建武当山宫观感应之图》。壁画上部为“十次神主显现图”,下部为“武当山全景鸟瞰图”,分别绘有八宫、十岩诸景点,是一幅完整的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壁画。 每逢农历正月廿六,是观内一年一度的凤山庙会。庙会前后,四方香客朝山者络绎不绝,整个山院上上下下,里里外外,灯火辉煌,烟火缭统,爆竹轰响,声震州城,俗称“遇仙”。
门 票/开 放 时 间:
18元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凤山道院”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