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洼山旅游景点介绍
柏洼山,原称柏窊山。位于山西省中阳县城东五公里,峰峦峭拔,松柏叠翠,山腰的龙泉观为金代创建的道教活动场所。
柏洼山历史文化
柏洼山“三传说”
Threelegends
【傅山访王晤】
相传明末清初,有一个中阳人在太原做生意,家底非常殷实。一天,他感觉身体不适,便去傅山开的医馆看病。傅山把脉诊断后,神情凝重,欲言又止。生意人再三追问,被告知病入膏肓,要想治愈,得取“百人脑脂”为药引。生意人听后误将脑脂听为脑子,暗想,纵然有家财万贯,也不可能杀人取脑为我所用啊。于是日日哀叹,病情渐渐加重,自觉将不久于人世,想着叶落归根,于是歇业关张,一家老小回到中阳老家。中阳城内南街王晤,是一门三进士的望族之后,通学懂医,也是一方名士。一日,家人去求王晤,让他死马当做活马医,好歹延缓几日性命。王晤自然问到就医经历,生意人就把找傅山看病的经过如实道来。最后还说:什么一代名医,竟然让我取“百人脑子”作引……王晤听后哈哈大笑,连称错怪傅先生了。然后如此这般嘱咐,果然药到病除。此人痊愈后,返回太原重操旧业,专程去感谢傅山。傅山得知是名士王晤妙解其医理,连连称妙,于是慕名到中阳拜访王晤,从而成就了傅山先生与柏洼山的一段佳话。
傅山与王晤
原来,王晤让病人家属制了一百顶瓜壳帽(明清时期男子戴的一种帽子),赶在三月十七柏洼山庙会时,换取赶会人戴的满是油渍的旧帽子,以新换旧;不多会儿工夫,一百顶瓜壳帽收集齐全。拿回家放锅里一煮,那“百人脑脂”是立等可取,毫不费力啊!只是傅山先生没有想到用何法子取这药引,难怪要远道而来,一睹高人王晤的风采!
【石堡寨藏金】
在柏洼山后山上,中阳县宁乡镇沙墕村东2.5公里山顶,有一座掩映在苍松翠柏中的古寨——石堡寨。石堡寨建于三面绝壁上,仅一条道路可通行,易守难攻,是古代军事防御设施。石堡寨建筑平面为椭圆形,石板结构,四围封闭,中空露天,出入口各一处。寨墙用大小薄厚不一的石块砌成,一个1米多宽的小门洞通向堡内。堡内面积约三四百平方米,环寨墙建有窑洞22孔,现存9孔。
相传石堡寨是朱元璋后裔朱炎兄妹反清复明的基地,他们曾在此厉兵秣马,意图光复大明王朝。然而谁也无法阻挡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最终这股反叛势力不堪一击,被清军的一把大火烧烬,淹没在历史的红尘中。
因为皇家的军队曾经驻扎过,于是当地就有了寨内藏宝的传说,“羊靠背,锅扣锅,山羊过来剐耳朵”的歌谣暗示藏宝之地。在穷困的年代,虽然致富的梦想遥不可及,但是又有多少人前赴后继,不辞劳苦进山寻宝,把石堡寨挖得百孔千疮,一地残垣断壁。是否寻得宝贝,发家致富,无人能晓。如今的石堡寨,像极了一个历尽沧桑的老者,默默守护着满山翠柏苍松,从容安乐。
【庞涓和斩儿湾】
斩儿湾在距离柏洼山不远处,相传是因战国名将庞涓在此地斩子而得名。
战国期间,赵魏大战。魏将庞涓打败赵军,占领中阳邑(今中阳县,战国属赵),并在庞家会村附近的山头扎下营寨,命其子庞英在山下路口竖起大旗,父子二将遥相呼应,占尽地利。他们还在庞家会北边的尚家峪村头高地建起烽火台。庞涓布阵精心,防范严密,不敢有半点松懈。一时间风平浪静,两军相安无事。后因庞英酒后戏点烽火,招致兵败,违反了军规,被庞涓斩首于城南东岔石崖湾附近。庞涓斩子的消息不胫而走,人们感佩庞涓的不徇私情、执法如山,遂将此地改名“斩儿湾”。
斩儿湾石崖上有个直径约二尺的孔洞。传说,站在崖下,投石孔中,若石子留在孔内,便可得子。于是许多远道之人专程来此,一来猎奇,二来测命,三是祈福,求子传宗,屡屡得偿所愿,十分灵验。久而久之,成为远近闻名的“攒儿湾”。
农历三月十七日是昭济圣母的生日,所以当地人把这天定为传统庙会,会期为三天(十六、十七、十八)。这三天整个景区完全开放,免费旅游,届时观内香烟缭绕,游人如云,各种民间艺术活动荟萃其中,热闹非凡。
柏洼山自然景观
柏洼山“三绝”
怪石、奇树、圣水
【怪石】山上石床、石棺、石龟、擎天石柱七星石,天然成趣;更有“介石山房”独石成屋,为傅山隐逸之所,道家修炼之地。
【奇树】山上古木森森,秦槐、唐松、汉柏,棵棵堪称国宝;望客松、蟠龙松、栖凤松、龙爪松、凤尾松、镇山柏、福寿柏、老君槐等千姿百态,双柏台破石而出、古朴苍劲。最为称奇的是山上大大小小的松柏树,一对对枝环叶绕,缠绵悱恻;一双双相依相偎,共生共荣。来过此处的植物学家叹为观止,连连称奇,无法解释这一奇特现象。
【圣水】龙泉观昭济圣母殿前有“八角琉璃井”,造型玲珑别致,泉水甘冽清醇,终年潺潺长流,旱不减,涝不增,被喻为玉液琼浆,民间尊为“圣水”,相传可医治百病、延年益寿。1995年,经省地矿局化验为含锶的优质矿泉水。
柏洼山人文景观
柏洼山的主要建筑是建在半山腰的龙泉观,为道教圣地。清康熙版《宁乡县志》载:龙泉观为古宁乡八景之一,谓之“林泉昏雾”。道观初建年代无据可考。观内古碑记载,龙泉观重建于金大定十年(1171),距今已有800多年的历史。龙泉观建筑群依山而建,错落有致,掩映于松柏丛林之中,风景宜人。龙泉观古建筑分为真武庙和昭济圣母庙两部分。
真武庙,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为民居四合院形式,主要包括山门、正殿、东西配房、钟鼓楼、东西藏经楼,灰瓦高墙,气势恢宏。山门两侧的青龙、白虎二星及正殿内的真武大帝、龟蛇二将泥塑彩像,高大威严,色彩绚丽,工艺精湛,栩栩如生,有唐代遗风,是民间彩塑中少见的艺术珍品。
昭济圣母庙建筑群,为依山势而筑的三层建筑,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共有殿堂楼阁60余间。以三层楼阁和戏台为主体,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傅山纪念室、戏台、寝宫、昭济圣母庙、扶桑大帝庙,轴线东有土地庙,西有老君庙、三官庙、山神庙、傅山真迹碑亭。每个建筑互相联系,又自成院落,独具风格,庙宇阁楼古朴典雅、玲珑别致。相传每年农历三月十七为昭济圣母生日,即龙泉观古庙会日,届时游人香客云集庙会。
【傅山真迹】柏洼山上珍藏着刻有傅山先生真迹的无根石碑。清康熙十三年(1674),大书法家、学者、医学家傅山慕名到访柏洼山,在龙泉观寓居一年之久,写下不少赞美柏洼山的诗句,被历代文人墨客倾慕寻访。
柏洼山其他介绍
看 点: 山中常年满目苍翠,山头四季白云缭绕,稀有树种“白皮松”和我国特产珍禽“褐马鸡”也是柏洼山独具的自然景观。中阳县古八景之一的“林泉昏雾”,就在此山之中。其怪石、奇树及“圣水”更是被当地民众称为“柏洼山三绝”。
介 绍:
柏洼山位于中阳县城东五公里处,洼内松环柏抱之中有一处依山而筑的古建筑——龙泉观,距今至少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 山上建筑可分为昭济圣母庙建筑群和真武庙两组,共有殿堂楼阁60余间,占地面积达3000余平方米。昭济圣母庙建筑群以依山势而筑的三层楼阁和戏台为主体,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为傅山纪念室、戏台、寝宫、昭济圣母庙、扶桑大帝庙,轴线东有土地庙,西有老君庙、三官庙,山神庙、傅山真迹碑亭,每个建筑互相联系,又自成院落,独具风格。昭济圣母殿前有“八角琉璃井”,造型玲珑别致,泉水甘冽清醇,终年潺潺长流。传说饮此水可消灾免难、医治百病。楼东侧有“介石山房”,因山房由巨石自然支立呈“介”字状而得名。今“介石山房”石匾额为宣统元年(1909)宁乡知县祝家瑞所题。另有诗刻一块,为道光元年(1821)清代书法家永宁知州王继贤手迹。乾隆二十四年(1759)在圣母庙西侧建碑亭一座,亭内碑刻系傅山访王捂题字真迹,字迹章法浪漫,笔力遒劲。碑的另一面为南极老人所题七言绝句,字迹龙飞凤舞,运笔如流,似文章一气呵成。戏台西侧巨大岩石有一株同根双枝古柏破石而出,柏根如蚊龙盘地,树干似蟠龙腾空,千百年来不减其势,傲然挺立。巨石上所题“双柏台”至今清晰可辨。 真武庙在圣母庙东南200米,建于清康熙六年(1667),为民居四合院形式,殿内有真武大帝及青龙、白虎5尊高大泥塑彩像,工艺精湛、栩栩如生,为我国民间泥塑精品。院内月台前有两棵浓荫蔽日、高大参天的古松“盘龙松”与“栖凤松”。“盘龙松”从树根起有一道10公分宽、2公分深的自然沟痕,呈螺旋状一直旋转到顶。而“栖凤松”至今仍筑有鸟巢,有飞鸟栖息。柏洼山中还有许多古松柏,诸如龙爪松、凤尾松、迎客松、望客松、镇山柏、千岁柏、万寿槐,以及更多的无名古松柏,千姿百态。 相传农历五月十七日为昭济圣母生日,自清康熙四十六年(1706)建成戏台之后,每年这个时候都会举行传统庙会三日,庙会期间,附近城乡百姓成千上万纷纷来此游览观光,求嗣祈安,人们能在劳作之余,登临柏洼山领略家乡自然风光之美,确也是一件美事 门 票/开 放 时 间: 25元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柏洼山”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