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督军府旧址旅游景点介绍
山西督军府旧址,位于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府东街101号, 史书记载该旧址原为晋文公重耳庙,北宋初年曾为潘美帅府,历代山西巡抚的衙门均设在此。民国五年(1916年),各省军务长官改称为督军,阎锡山任督军,因此称督军府。
山西督军府旧址占地面积35110平方米,主要由门楼、前院楼房、渊谊堂、小自省堂、梅山和玉堂春组成,是中国保存下来较完整的督军府旧址之一。内存有清、民国年间石碑5通、碣1方。
山西督军府旧址一直是山西政治中心,2017年9月,山西省政府搬迁,太原市组织实施综合整治配套工程,官方拆除与历史风貌不相协调的6处现代建筑,修缮南大门、渊谊堂、自省堂等历史建筑11处,依据相关历史文献资料修建仿古建筑6处。建设晋商博物院。
2019年10月16日,山西督军府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山西督军府旧址历史沿革
据清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阳曲县志》记载,山西督军府旧址原为晋文公重耳庙,北宋初年曾为潘美帅府,元为中书省,明、清为抚院。
清宣统三年(1911年)10月29日,同盟会山西分会策划武装起义,宣布独立,推举阎锡山为都督,温寿泉为副都督,成立山西军政府,办公地点设于此。
民国五年(1916年)7月,黎元洪大总统改各省军务长官为督军,阎锡山任督军,称此为“督军府”。阎锡山的政治地位得到巩固之后,开始对明清时期的巡抚衙门陆续进行了改建和扩建。新建了礼堂(时名为“自省堂”,已改名为梅山会议厅),接着又新建了“进山钟楼”(现为梅山钟楼),在穿堂、二堂后,修建了一栋面阔10间、进深2间的二层木楼,并对东花园进行了部分改造扩建。
民国十八年(1929年),拆除前清大堂,兴建督军府办公大楼,并准备陆续对督军府进行大规模的翻修扩建。
民国二十年(1931年)8月,阎锡山回到五台河边老家。原督军府的兴建扩建工程停滞。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阎锡山复出,任绥靖公署主任,改建明、清巡抚大堂为督军府二层大办公厅,时称一楼。改建原巡抚为门为督军府二层门楼,门楼东西两侧直至大堂的廊房改建为对称的前后两组廊楼,并将原大堂后的穿堂、二堂改建为两座二层楼,称二楼、三楼。
1949年4月24日,太原解放,徐向前等主要领导的办公室设在督军府二号楼、三号楼;9月,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在二号楼办公。从此,省人民政府一直设在督军府旧址。
1950年,督军府东院新建了省委办公大楼。
1952年,山西省委从四号楼搬至新楼。
1985年,督军府一号楼改造为贵宾接待厅。
1986年,督军府一号楼竣工,薄一波亲笔题名为“渊谊堂”。
1990年,督军府四号楼被全部拆除,三号楼、五号楼之间辟为院内园林。
1998年,督军府五号楼后院翻修改造。
1999年,督军府竣工的新建筑内设省长办公室,省政府常务会议室,和五号楼连为一体。
2017年9月1日,山西省政府在所在地督军府旧址摘牌迁址。
山西督军府旧址其他介绍
督军府旧址
督军府旧址(第二批省保)
时代:民国
地址:太原市杏花岭区府东街101号
北宋以前,这里是晋文公(重耳)庙。北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改建为潘美的帅府衙门,元为中书省,明清为抚署,至辛亥革命前,这里一直是明、清两代山西抚衙门所在地。辛亥革命以后,为山西都督府。山西督军府是在原清代衙门的基础上,从民国七年(1918年)开始陆续改建的。1916年阎锡山任山西省督军,以此作为督军衙门,故名督军府。
旧址坐北朝南,占地约2.5万平方米。中轴线自南而北原排列有影壁、大门、仪门、东西二层廊楼、大堂(现渊谊堂)、二层砖石结构楼、二层木楼、“自省堂”(现梅山会议厅)、梅山。中轴线东侧为东花园、内北厅、勤远楼,西侧为西花园。除二层木楼,影壁、(含两侧便门)、勤远楼已毁外,其余基本保存原貌。现为山西省人民政府所在地。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山西督军府旧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