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烦古城遗址旅游景点介绍
娄烦古城遗址,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马家庄乡新城东沟村皇帝峁上,是东周时代遗址。
娄烦古城遗址为中国北方古代少数民族娄烦国南下后的建都、被赵武灵王攻破后的都城遗存,时代约在公元前400年至前306年。娄烦古城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原始部落群演变为国家的过程具有典型意义,同时对于研究春秋战国时期的城池建筑和布局特色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3月,娄烦古城遗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娄烦古城遗址历史沿革
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中国北方居住着东胡、娄烦、林胡三个游牧民族史称三胡。他们主要以畜牧为生善骑射,剽悍勇猛。后来逐步强盛,已有与秦、晋、燕等相对抗的实力。最早的娄烦国疆域相当于北起呼和浩特市南到雁北朔州一代。
公元前400多年韩、赵、魏三家分晋,进入战国时期,娄烦国乘虚南下,就发展到太原市西北娄烦县一带。在南下过程中,娄烦国都城几次迁徙经朔州、宁武,最后定都于今山西省娄烦县马家庄乡城东沟口。
赵武灵王十七年(公元前307年)打败了临近的中山,收服了东胡。第二年又收服了林胡、娄烦。从此娄烦国灭亡,归属了赵国,但娄烦这个地名在原娄烦国都城所在地一直延续为娄烦县。明代以后去“木”旁,改为“娄烦”。娄烦古城遗址即当年娄烦国都城。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静乐县志》载:“故城,马家庄东,说者为娄烦王城。旧址犹存”。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攻破娄烦国都城即该“娄烦古城遗址”。
娄烦古城遗址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娄烦县马家庄乡新城东沟村皇帝峁上,古城存在的时间约在公元前400年至前306年,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因水利工程建设,在这里人工挖掘河道而被发现。
2013年3月,娄烦古城遗址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娄烦古城遗址遗址特点
娄烦古城遗址保存城垣呈“Ⅱ”形,蜿蜒曲折,东西约1200米,南北约600米,周长约3500米,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遗址西侧的南川河因河床逐年东移,河水不断切割,将古城一分为二,分布于河的东西两岸。南端城墙最为险峻,坡高约200米,坡度75度。经过人工堑筑后,才在顶端修筑城垣。北城墙部分地段在坡面向内凹处也采用夯土填实补平。
古城东南角的皇帝峁是古城最高点。这里有夯土台遗迹,应是建筑台基。现裸露于地表部分的南城墙被南川河冲刷成东西两端。西端保留城墙长53米,宽3至5米,高6米。东端西低东高,倚山而上,山名为皇帝峁,海拔高度为1385米,城墙长约1000余米,宽3至5米,高约4至11米。从裸露部分可以看出,城墙版筑而成,层次明显,夯层厚度最大0.15米,最小0.09米,一般均在0.1米以上。采用平夯和圆形杵夯,夯窝直径0.06米,夯面密集平整。夯层内发现有绳纹陶片和空心鬲足。现保留的穿杠孔共有三排,排列整齐,行距1.1米,孔距0.55米,穿孔直径0.11米。墙体大部分用黄土夯筑,土质较纯净。古城的南、西、北三面原来有护城河。
城址中部有一条约30米的冲沟,冲沟南北的台地上均有文化遗址,遗址文化的内涵相同,遗存灰层较厚,文化层厚约0.6至0.7米。
娄烦古城遗址其他介绍
娄烦古城遗址以横贯马家庄乡新城东沟村东侧的南川河(监河主流)为中心,古城遗址分布于河的东西两岸。遗址形状为长方形,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600米,周长约3400米,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古城遗址地面遗存物绝大部分已不复存在,残存城墙遗留于人工挖渠引河的东西两端。西端保留城墙长53米,宽3米至5米,高6米;东端西低东高,倚山而上,山名为皇帝峁,海拔高度为1385米。东端城墙约1000余米,宽3米至5米,高约4米至11米,裸露部分长87余米,从裸露部分可以看出城墙版筑而成,层次明显,夯层约0.15米;有的还能看到明显的夯窝与圆形柱洞,夯窝直径约0.06米。城的南、北、西三面原来有护城河。
该遗址为我国北方古代少数民族娄烦国南下后建都,被赵武灵王攻破后的都城遗存。时代约在公元前400年至前306年。
古城形状为长方形,东西长约1000米,南北宽约600米,周长约3400米,总面积约24万平方米。残存城墙西端长53米,宽3-5米,高6米;东端长约1000米,宽3-5米,高约4-11米,裸露部分长约87米。城墙版筑而成,东墙残存马面2个,为梯形。出土器物有:春秋战国时期的盆、罐等,刀戟、铜箭头,战马骨骼和插有箭头的人头盖骨。
地址:娄烦县马家庄乡新城东沟村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娄烦古城遗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