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旅游景点

定襄关王庙

定襄关王庙属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定襄关王庙景点照片

定襄关王庙旅游景点介绍

山西省忻州市境内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定襄关王庙,亦称关帝庙,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城北关,始建于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元、明、清复经修葺,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

  定襄关王庙的大殿为典型的无梁殿,坐西朝东,面阔三间,进深两椽,单檐歇山顶,花色琉璃脊兽,绿色琉璃剪边。殿内金柱未移,与通常金柱相同。前檐平柱与后檐二次间补间铺作相对,形成前檐明间稍宽,后檐三间面阔基本相等的格局。定襄关王庙是中国已知现存最早的关帝庙之一。定襄关王庙是中国古代建筑中集结构艺术和彩绘艺术于一身的瑰宝。定襄关王庙正殿历史悠久,建筑结构多变,又较为独特,具有较高的科研价值。

  1986年8月18日,定襄关王庙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6月10日,定襄关王庙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定襄关王庙历史沿革

  定襄关王庙,亦称关帝庙,始建于宋徽宗宣和五年(1123年),初为昭惠灵显王庙,主供显王李靖。元、明、清均有所修葺。

  金章宗太和八年(1208年),立关王塑像,改制为武庙,并立石碣《新创关王庙记》记载。

  元至正六年(1346年),重建昭惠灵显王庙,有《重建昭惠灵显王庙记》碑刻记载。元至正时期(1346~1368年),昭惠灵显王庙改制为佛寺——圣寿院。

  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重修关王庙,并有《重修关王庙记》碑刻记载。

  清代,圣寿院改名为寿圣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改建为定襄中学校,单留关王庙,其余殿宇全部拆除。

  1980年,山西省文物普查时复名关王庙。

定襄关王庙历史文化

  定襄关王庙大殿瓦当以兽面连珠纹样和盘龙纹,两种纹样交替出现,瓦当样式是明显的金时代特征。

定襄关王庙其他介绍

  定襄关王庙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定襄县城北关。早年为寿圣寺西配殿。原正殿唐祀定襄王李大恩,宋宣和祀灵显王李靖,东配殿供玉皇大帝,西配殿供关王。后寺废,现仅存西配殿。殿内现存元至正碑一通,金泰和八年碣一块。

  金泰和八年所立石碣《新创关王庙记》载:“将,以义为主,勇武辅之,然后可以不比于物议。求之三国之际,得蜀将关侯其人也。按本传,公讳羽,字云长,河东解人也。是时威震华夏,战功尤多,其事业著见,进封昭烈武安王。至于民间,往往神事之。”据此,定襄县于金泰和八年(公元1208年)塑关王像,实为中国现存已知较早的关王庙之一。

  关王庙坐西向东,面阔三间,进深两间,单檐歇山顶,花琉璃脊兽,绿琉璃瓦剪边,琉璃瓦当,三角形滴水。屋脊使用彩色琉璃脊,鸥吻尾飞动向内,原为绿色琉璃,现因釉面剥蚀,内里红陶暴露在外,别具古朴风采,当为明代琉璃。前檐明间平柱向两次间迁移183厘米,明间特别大,次间为明间面阔的1/3,中安板门,门框为原物,上施横长方形门替二。门左右为二棂窗,窗已非原物,但位置应无误。门设套,用通混压边线和亚面手法相配制作,甚是美观。门套为至正六年制作,门扇不存。次间和前后山墙均为实墙,用土坯垒砌,里外抹白灰,外刷红土。

  2006年5月,定襄关王庙作为宋代的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定襄关王庙”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北关村——北关村属晋昌镇内五村之一。耕地面积1908亩。2009年完成粮食总产95.5万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完成2353万元,人均收入达到5938元。北关村现有集体和民营企业55个,从业人员750名,2009年营业收入达到18770万元。北关村与北西力村、城内村、王进村、兰台村、南关村、西关村、待阳村、董村村、南西力村、西河头村、杨芳村、智村村、西邢村、西营村相邻。…北关村详细介绍

我要对“定襄关王庙”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