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旅游景点
雁门关又名西陉关,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21年,雁门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偏关位于偏关县黄河边,辖边墙四道,总长数百公里,至今仍有三十公里保…详情 ▷
(含白草口长城)长城雁门关段(含白草口长城)(第五批国保)时代:明地址:代县城北2公里白草口雁门关村南2米又名西陉关,是明代长城的重要关隘之一。与宁武关、偏头关合称内三关。据清乾隆《宁武府志》载,旧关在雁门山上,明洪武七年(1374年)移至今址。明万历二十五年(1…详情 ▷
东章遗址,位于代县峪口乡东章村东南。东西约5米,南北约7米,分布面积约35万平方米。遗址地处滹沱河南岸丘陵台地,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东西两侧临沟。未发现文化层堆积,地表采集有夏代的夹砂灰陶片,器表饰有绳纹,可辨器形为瓮汉代的泥质灰陶片,器表饰有绳纹、弦纹或…详情 ▷
峨口遗址,位于代县峨口镇峨西村南约1米处。东西约3米,南北约2米,分布面积约6万平方米。遗址地处峨河西岸高台地,地势南高北低,呈阶梯状分布,西临水冲沟。地表采集有新石器时代的夹砂灰陶和泥质红褐陶片,器表饰有绳纹和蓝纹,器形不详东周时代的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片,器表饰…详情 ▷
上桥庄遗址,位于代县新高乡上桥庄村东约4米处。东西约15米,南北约3米处,分布面积约45万平方米。遗址地处滹沱河东岸台地,南高北低,地势较为平缓。地表采集有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片,器表饰有绳纹、蓝纹或为素面,器形不详。属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1984年,代县人民政府公…详情 ▷
上阳阁遗址,位于代县峪口乡上阳阁村南。东西约5米,南北约6米,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遗址地处滹沱河南岸台地,地势南高北低,呈缓坡状分布,西临季节河。文化层厚516米,采集有新石器时代的夹砂灰陶、夹砂灰褐陶和泥质灰陶片,器表有绳纹、篮纹或为素面,可辨器形为翁和敛口罐…详情 ▷
太和岭口老爷庙遗址,位于代县雁门关太和岭口村北。寺庙已毁,仅存基址。遗址坐北向南,占地面积872平方米。时代为清代。26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内容摘自(《忻州文物荟萃》)信息来源:忻州市文物局…详情 ▷
选仁遗址,位于代县峪口乡选仁村东。东西约5米,南北约6米,分布面积约3万平方米。遗址地处滹沱河南岸台地,地势南高北低,开拓平坦。未发现文化层堆积,地表采集有新石器时代的夹砂灰陶和泥质灰陶片,器表饰有绳纹和篮纹,器形不详汉代的泥质灰陶片,器表饰有绳纹或为素面,可辨器…详情 ▷
枣林遗址,位于代县枣林镇枣林东村东约2米处。东西约8米,南北约6米,分布面积约48万平方米。遗址地处滹沱河支流胡峪河两岸台地,地势开阔平坦。文化层厚31米,采集有新石器时代的泥质灰陶和夹砂灰陶片,器表饰有绳纹、篮纹和戳印纹,可辨器形为瓮和鬲东周时代的泥质灰陶和夹砂…详情 ▷
紫府庙遗址,位于代县峨口镇峨西村东南。创建年代不详。据现存碑载,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重修,民国二十四年(1935)修葺。庙毁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现仅存遗址,为清代遗存。依山而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379平方米。遗址西侧崖壁上题有“山壁拱秀,间出奇英”摩崖石…详情 ▷
东留属墓葬,位于代县枣林镇东留属村东南约6米处。俗称杨七郎墓。杨七郎即杨业第七子杨延兴,宋代将军。其事迹多见于戏曲、演义中。墓区东西45米,南北18米,占地面积486平方米。地表现存黑石垒砌封土1座,底径63米,高36米。墓前立碑1通,上刻“宋赠武勇将军延兴杨公神…详情 ▷
报恩寺,位于代县聂营镇聂营村中。据现存碑载,建于元延佑四年(1317),清代屡有修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878平方米。中轴线上建有大雄宝殿,两侧为东西耳殿。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余皆为新建。大雄宝殿石砌台基,基宽1495米、深84米、高55米。面宽五间,进深四椽,…详情 ▷
城隍庙,位于代县上馆镇西北街村城隍庙街。据清光绪《代州志》记载,创建于明代,清顺治七年(165)重修。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337平方米。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山门和后殿,两侧为东西配殿,现存为清代遗构。后殿砖砌台基,基宽18米、深18米、高6米。面宽五间,进深…详情 ▷
慈云庵,位于代县上馆镇东南街村鲍家巷。据碑碣载,创建于明天启元年(1621),清嘉庆十一年(186)重修,现存为清代遗构。坐南向北,占地面积159平方米。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观音殿和大雄宝殿,东侧为僧舍。大雄宝殿石砌台基,基宽118米、深95米、高3米,面宽…详情 ▷
代州衙署,位于代县上馆镇东北街村东大街北县政府院内。据清光绪《代州志》载,建于明洪武十年(1377),后明清多次重修、扩建,现存建筑为清代遗构。坐北向南,四进院落布局,占地面积122平方米。中轴线上有两进院落,现存二堂和三堂,两侧为厢房。此外轴线西侧还有两进侧院。…详情 ▷
东北街文昌祠,位于代县上馆镇东北街村东大街北侧。据清光绪《代州志》载,建于明代,清雍正元年(1732)、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屡有重修。现仅存大殿,为清代遗构。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36平方米。石砌台基,基宽172米、深154米,高6…详情 ▷
鹅峰寺,位于代县峨口镇南旧村中。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记载,清光绪三十四年(198)重修。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97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现仅存正殿,为清代遗构,余皆为新建。正殿石砌台基,基宽145米,深68米,高6米。面宽五间,进深四椽,单檐硬山顶,五檩前…详情 ▷
峨兰寺,位于代县峨口镇东滩上村中。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风格。坐北向南,占地面积724平凡米。一进院落布局,现仅存地藏殿,余皆为新建。地藏殿石砌台基,基宽96米、深7米、高6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硬山顶,六檩前廊式构架,装修已改。22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详情 ▷
二郎庙,位于代县峪口乡峪口村东南。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风格。坐北向南,占地面积72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戏台、献殿和正殿,两侧为东西配殿。正殿与献殿相连,屋面呈勾连搭式,台基共用,基宽121米、深115米、高6米。面宽三间,进深四椽,正殿单檐悬山顶…详情 ▷
芳昌太子庙,位于代县上馆镇芳昌村中。创建年代不详。据现存碑载,清同治六年(1867)、同治十年(1871)重修,现存为清代遗构。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282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牌坊式山门、戏台和正殿,两侧为侧门、钟鼓楼、东西配殿及耳殿。正殿砖砌台基,基…详情 ▷
佛光庄佛光寺,位于代县峨口镇佛光庄村西南。据《代县志》和寺内碑载,建于唐大中年间(84786),明万历年间(1573162)重修,清康熙四十七年(178)、乾隆十九年(1754)、嘉庆元年(1796)屡有修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532平方米。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详情 ▷
扶苏太子庙,位于代县上磨坊乡赤土沟村东。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风格。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716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太子殿,东西两侧为耳殿,余皆为新建。太子殿石砌台基,基宽11米、深91米、高3米。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单檐悬山顶,五檩前廊式构架,前檐…详情 ▷
古松寺,位于代县新高乡刘家圪洞村中。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载,明天启二年(1622)、清嘉庆三年(1798)、光绪二十九年(193)重修。坐东向西,占地面积149平方米。依山势而建,分为上、下两院,中轴线上建有牌楼式门和大雄宝殿,两侧为钟鼓楼和南北配殿,现存为清代…详情 ▷
洪济寺,位于代县峨口镇下木角村东。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载,清嘉庆二十五年(182)、道光四年(1824)重修。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118平方米。二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建有过殿(前为官老爷、后为地藏王)、大雄宝殿,两侧为东耳殿和东配殿。现存大雄宝殿为明代遗构,…详情 ▷
极乐寺,位于代县峨口镇上木角村南约2米的狮子山中。创建年代不详,现存为清代风格。依山而建,坐北向南,占地面积2923平方米。现仅存大殿基址和东西僧舍,余皆为新建。僧舍为石券窑洞结构。寺内现存清康熙十八年(1679)铁云板1块。22年,代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详情 ▷
嘉圣寺,位于代县枣林镇显旺村北。创建年代不详。据过殿题记载,明正德十六年(1521)重修。坐北向南,占地面积3295平方米。三间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建有戏台、过殿和正殿,两侧为东西配殿。过殿和正殿为明代建筑,余皆为清代遗构。过殿石砌台基,基宽112米、深93米、…详情 ▷
贾村文殊寺,位于代县峪口乡贾村村中。创建年代不详。据寺内碑载,清咸丰十一年(1861)重修,现存为清代遗构。坐北向南,占地面积66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仅存正殿,两侧为东配殿及东西耳殿。正殿石砌台基,基宽14米、深97米、高45米。面宽三间,进深六椽,单檐…详情 ▷
龙镇庵,位于代县峨口镇富村下园街。创建年代不详。据现存碑载,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雍正七年(1729)、咸丰元年(1851)重修。坐西向东,占地面积779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山门、正殿,为清代遗构,余皆为新建。正殿石砌台基,基宽945米、深83…详情 ▷
隆兴寺,位于代县峨口镇富村下新街。创建年代不详。据戏台匾额题记载,清雍正九年(1731)重修,现存为清代遗构。坐北向南,占地面积151平方米。一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建有戏台、正殿,两侧为东西配殿。正殿砖砌台基,基宽156米、深81米、高25米。面宽五间,进深五椽,…详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