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四川省>阿坝州>壤塘县旅游景点

棒托寺喇嘛塔

棒托寺喇嘛塔属于文化旅游景点
棒托寺喇嘛塔景点照片

棒托寺喇嘛塔旅游景点介绍

壤塘县茸木达乡境内的寺庙

  棒托寺喇嘛塔位于壤塘县茸木达乡东北1公里处的青山绿水间。

棒托寺喇嘛塔简介

  表面上看它仅是一座藏传佛教宁玛派的小庙宇,可这里因古刹四周堆放着50万片大大小小的石刻佛经而早已闻名遐迩。它以规模宏大的石刻佛经堆和巍峨壮观的大佛塔群而著称。为宁玛派寺院,建于元代,现存明、清时期塔群及石经一处。塔群共39座,分别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清康熙十七年(公元1678年)、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及现代,塔内有明代以后的大量佛经故事壁画,塔群分布于长46.5米、宽25米面积内。该塔群在历史上与西藏降扎寺、甘孜色达寺塔群齐名,并称藏区三大塔群。

棒托寺喇嘛塔建筑特点

  塔群中部有保存完好的明清藏文石经,气势雄伟,巍巍壮观。其规模在全国藏区亦属罕见。石经用不规则片石两面镌刻,总数50万余片,堆放于长46米、宽16米、高9.2米范围内,并按经文顺序整齐叠放。其中明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刻的《嘎木绒》经置于中部,历时8年。由寺中僧人仁清达尔基所刻《甘珠尔经》,绕外围一周堆放。

  该石经据考为世界之最,墙面上有众多窗口,每个窗口中都有醒目的石经目录以及观世音、金刚手、文殊、莲花生等石雕神佛像与佛塔、八宝吉祥图、六字真言等精美的宗教艺术品。整个石经都是在不规则的石板上用藏文印刷体精心镌刻而成,文字清晰,工艺精湛,刀法娴熟。如此庞大的石经,有共性,有个性,浑然一体,其内容之丰富,规模之宏大,数量之众多,的确是举世罕见,堪称川西北高原上的一大奇景。

  棒托古刹浩大的石经工程,仅露出地表的墙就长15米,宽12米,高9米许,是阿坝州乃至四川省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石经墙,不仅在藏区实属罕见,就是在我国现今发现的7处石经堆中,它也是名列榜首的,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藏学、民族学、艺术家等许多方面的研究工作者也常来此考察、研究,无不为之啧啧称奇。

棒托寺喇嘛塔其他介绍

  棒托寺-塔及石经位于壤塘县茸木达乡东北1公里处的青山绿水间。表面上看它仅是一座藏传佛教宁玛派的小庙宇,可这里因古刹四周堆放着50万片大大小小的石刻佛经而早已闻名遐迩。它以规模宏大的石刻佛经堆和巍峨壮观的大佛塔群而著称。为宁玛派寺院,建于元代,现存明、清时期塔群及石经一处。塔群共39座,分别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公元

  1618年)、清康熙十七年(公元

  1678年)、清宣统二年(公元

  1910年)及现代,塔内有明代以后的大量佛经故事壁画,塔群分布于长46.5米、宽25米面积内。

  该塔群在历史上与西藏降扎寺、甘孜色达寺塔群齐名,并称藏区三大塔群。

  塔群中部有保存完好的明清藏文石经,气势雄伟,巍巍壮观。其规模在全国藏区亦属罕见。石经用不规则片石两面镌刻,总数50万余片,堆放于长46米、宽16米、高9.2米范围内,并按-顺序整齐叠放。其中明正统三年(公元1438年)刻的《嘎木绒》经置于中部,历时8年。由寺中僧人仁清达尔基所刻《甘珠尔经》,绕外围一周堆放。

  该石经据考为世界之最,墙面上有众多窗口,每个窗口中都有醒目的石经目录以及观世音、金刚手、文殊、莲花生等石雕-像与佛塔、八宝吉祥图、六字真言等精美的宗教艺术品。整个石经都是在不规则的石板上用藏文印刷体精心镌刻而成,文字清晰,工艺精湛,刀法娴熟。如此庞大的石经,有共性,有个性,浑然一体,其内容之丰富,规模之宏大,数量之众多,的确是举世罕见,堪称川西北高原上的一大奇景。

  棒托古刹浩大的石经工程,仅露出地表的墙就长15米,宽12米,高9米许,是阿坝州乃至四川省保存最完好、规模最宏大的石经墙,不仅在藏区实属罕见,就是在我国现今发现的7处石经堆中,它也是名列榜首的,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藏学、民族学、艺术家等许多方面的研究工作者也常来此考察、研究,无不为之啧啧称奇。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棒托寺喇嘛塔”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棒托寺喇嘛塔”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