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宗祠旅游景点介绍
祠堂是宗族祭祀祖先和先贤的场所。清朝初年,战乱和瘟疫使四川人丁锐减,1671年起,清政府大力鼓励各省平民入蜀开垦。在随后的百余年间,形成了“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潮,其中就有朱氏的后裔。他们身怀朱熹儒学的传统,在各自的居所建立宗祠祭祀,形成代代相传的家族文化。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朱子后裔已经在四川形成广泛的影响力,遂取“登科中甲”中的“科甲”二字,花700两纹银立祠于成都市中心,留下今天依然保留名称的科甲巷。有了宗庙,人气更旺,祭祀时人多车马多,宗祠常常容纳不下,朱氏后辈又在龙泉驿区十陵建立“朱熹宗祠”作为陪祠。宗祠记录着家族的辉煌与传统,是家族的圣殿。作为宗族悠久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象征与标志,具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和历史价值。
朱熹宗祠简介
当年建造朱熹宗祠,并非一日之功。朱姓族人用一只公鸡、两丈红布交换一个陈姓屋主的房舍,从最初的朱子书院开建,逐渐形成书院、文公殿和赣粤、入蜀、贤孙、庶裔、报本“五堂”,才有了现今的规模。从“五堂”的名称,就可以清晰地知道朱氏家族传承的文化脉络——来自赣粤,入驻四川,做好人干平常事,知恩图报。
在朱氏数十谱碟中,对成都科甲巷总祠都有记述。经考,首倡创祠时间为清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
科甲巷,现在居于成都最繁华的“春熙商圈”之内,属流金淌银的商业宝地。但在200多年前朱子后裔购宇立祠之时,尚是成都“郊寨”之地,无“巷”,又叫“诸葛庐”之名。附近的原成都市一医院那块地,清朝时还曾是“监狱”,传说太平天国领袖石达开1863年就被关押和杀害在那里。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朱熹的裔孙们以“朱祖文”之名,用700两纹银购得地块建立宗祠,现仍存《杜卖文契》为证。明、清两朝的科举,考的都是四书五经,必须写成八股文,而经文的解释必须依朱熹《四书集注》等书为准。朱子后裔立祠,于是取“登科中甲”中的“科甲”二字,作为立祠之巷的名字。也正因为科举考试与朱熹《四书集注》密切相关,所以每逢乡试,赶考者都是蜂拥而至,提前半月住进科甲巷栈房,天天进入“朱祖文祠”朝拜先贤,待乡试开始,才进入贡院“应试”。
朱熹宗祠其他介绍
朱熹宗祠位于龙泉驿区,年代为清代。
2013年9月28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公布其为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为现占地范围建筑屋檐滴水为基线,东、南、西、北四周分别外延10米;保护范围外四周延伸20米为建设控制地带。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朱熹宗祠”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