罨画池旅游景点介绍
罨画池,是中国四川省成都市下辖的崇州市市中心的一处园林,是四川园林中川西园林的代表作之一,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罨画池园林始建于唐朝,初名“东亭”,是一座衙署园林。
唐代,从蜀州城西北向东南穿行的河流是州圃后园与民居的界河,高适诗中可见沿河植柳。
五代时采土筑城,城内形成西湖与东湖。
北宋赵抃受邀来游时,东湖已名为罨画池。加之后来苏轼的孙子苏符任职蜀州时的增建以及陆游等文人的经营,罨画池的园林格局大体奠定,并成为蜀中名胜。明代,官方在罨画池内增建以纪念陆游、赵抃两人为主题的赵陆公祠,罨画池因而逐渐演变成为公共性纪念园林。
罨画池,存建筑群多为清朝重建,全园由罨画池、陆游祠和州文庙三部分组成,总占地34541平方米,其中水面14600平方米,建筑面积5946平方米,全园格局及建筑保存完好,是中国少数几处保存的唐宋衙署园林之一。
罨画池,具有浓厚的地域特色和很高的艺术价值,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罨画池历史起源
罨画,意为彩色的画。杨升庵丹铅总录解释为杂彩色画也。
此园始建于唐代,成胜景于宋代,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蜀州任官时,留下不少吟咏罨画池美景的诗篇。
公园占地近60亩,池面10.6亩。池周楼桥亭阁古朴典雅,山石墙曲径通幽,名贵花木千姿百态,盆景艺术享誉川西。
罨画池与另两座国保单位陆游祠、崇州文庙毗邻,三位一体,相得益彰。崇州市古称蜀州,距成都25公里。
北宋末年为蜀国公赵构潜藩,赵构即位宋高宗后,按惯例升蜀州为崇庆军,又升为崇庆府。
元至元二十年撤府为州,沿用至清末,民国时期撤为崇庆县,1994年撤县建市,易名崇州。
罨画池布局结构
罨画池内水面面积14600平方米,占总面积的42%,是园内景观的主体。罨画池整体呈“L”型,分为较小的内池与较大的外池,外池呈东西方向为长边的长方形,从外池东南角向南延伸出内池,中间以三折廊桥作为分隔。
另外园内还有一条水道联通罨画池与陆游祠、州文庙内水系。
罨画池原仅有外池,光绪年间,对罨画池原有水系进行了梳理,开通了罨画池西北角五云溪入水口,又在外池东南角开凿内池,并导内池水进入琴鹤堂建筑群,并既而引出至陆游祠和州文庙建筑群,最终与州文庙的泮池、月儿池相通。
罨画池外池景色开阔疏朗,内池景色精致宜人,使用了水池尺度与建筑疏密进行双重对比的理水手法,丰富了空间层次,园内其它水系则与建筑、假山等巧妙结合,形态丰富、设计精巧。
罨画池其他介绍
罨画池是四川省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四川崇州,素有川西名园之称。
罨画,意为彩色的画。此园始建于唐代,成胜景于宋代,其景色以梅花和菱花烟柳为胜。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在蜀州任官时,留下不少吟咏罨画池美景的诗篇。
公园占地近50亩,其中池面22亩。池周楼桥亭阁古朴典雅,山石墙曲径通幽,名贵花木千姿百态,盆景艺术享誉川西;池中游船往来,风荷左右,倒影如画,五彩缤纷。
罨画池与另两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陆游祠、崇州文庙毗邻,三位一体,相得益彰。
崇州罨画池景观为西蜀名胜,分为罨画池、陆游祠和州文庙,占地85亩,因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在此为官而闻名。
陆游祠为一江南园林风格四合院式建筑,祠内有梅园、梅阁、花径、放翁堂、风雨楼等建筑。放翁堂内有陆游像,气宇轩昂。祠内陈列有陆游的诗、画及《怀成都十韵》、《游近村》等草书手迹石刻。
罨画池水面呈椭圆形,面积约10亩,被誉为蜀州胜景,以广植梅花著称。唐代裴迪与流寓成都的杜甫曾来此赏梅,相互和诗,杜甫在此留下了被誉为“古今咏梅第一”的《和裴迪登蜀州东亭逢早梅相忆见寄》一诗。现崇州每逢春梅早发,均在此举办赏梅花会。
州文庙是建于明代的孔庙,保存较为完好,殿宇巍峨,雄冠西川,有宫墙、启圣宫、灵星门、圣城、鼓乐亭、大成殿等建筑。
保护范围:罨画池公园围墙内所有区域。
建设控制地带:保护范围外延10米。
地址:成都市崇州市崇阳镇大东街54号
类型:园林/花园
游玩时间:建议1-2小时
电话:028-82219918
开放时间:夏天8:00-18:00;陆游词8:00-18:30;冬天8:30-17:30;陆游词8:30-17:00
门票信息:门市价:8.0元
1.3米以下儿童免费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罨画池”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