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故城遗址旅游景点介绍
绵竹故城遗址,位于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即绵竹古城遗址。
2019年10月7日,绵竹故城遗址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绵竹故城遗址遗址特点
遗址主要分布范围北至土将台,南至龙安砖厂和上店子梁子,东至绵远河,西至黄略公路西边台地边缘,形状大致呈不规则三角形,东西长约1200米,南北约长1000米,分布面积约60万平米。
绵竹故城遗址其他介绍
“汉晋绵竹城”遗址位于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北3公里绵远河西岸台地,北距德阳市区北15公里,属川西平原北部边缘。中心位置在今四川省德阳市旌阳区黄许镇龙安村和袁家镇双江村结合部。以龙安村“土将台”为中心的台地上曾发现大量文化层堆积。“汉晋绵竹城”遗址为汉、蜀、西晋时期绵竹县所在地,东晋绵竹城移治今绵竹市所在地。遗址东临绵远河,位于绵远河西岸一级台地上,遗址中心海拔约534米。遗址于1986年文物普查时发现,命名为“土将台”遗址,1990年由德阳市市中区(现旌阳区)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四川省、德阳市颁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列为四川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在农田水利工程、砖厂取土、采沙等过程中发现“绵竹城”砖、石提钱鱼俑、石武士俑、石虎、石狮础、石蛙础、板瓦、铜朱雀等汉代遗物。“绵竹城”砖的发现,初步确认该遗址即为汉”绵竹城”遗址。但是,长期以来,对该遗址的性质、范围、重要遗迹等基本情况缺乏深入的了解和研究。
有文献曾探讨古绵竹城迁址原因,认为有八百年根基的古绵竹城迁离古蜀道要隘原址,于隋大业年间迁现址,不是因战乱、瘟疫抑或饥荒,应该是水患所逼。隋新绵竹城的选址着重考虑的因素是规避水患。
值得一提的是,黄略公路旁所立“土将台遗址”文保碑非土将台遗址所在地。土将台遗址实为江林村黄略公路东侧刘家大院屋后的土堆,现盖有民房。2015年4月西安西北石油管道公司擅自在土将台遗址南侧文物保护范围内挖深坑作业,对遗址造成了巨大破坏。
根据调查勘探资料推测,土将台遗迹应为“绵竹城”遗址北城墙的残存,土将台东西长约60米,南北长约65米,土台现为农耕地和住宅地。根据勘探结果,夯土宽约30米。调查发现的“绵竹城”砖一件位于龙安砖厂取土地,其余全部发现于土将台周围,部分位于土将台上。在勘探过程中,土将台上的探孔大部分发现有砖及夯筑痕迹。南城墙位于龙安砖厂和上店子梁子。上店子梁子勘探中发现有夯筑痕迹,根据勘探结果,夯土宽约30米。龙安砖厂取土地发现1件“绵竹城”砖,砖厂长期在周围取土,对遗址的文化堆积造成了严重的破坏,砖厂南部原来也为一梁子,与上店子梁子和西边的尹家梁子东西走向十分清楚。
根据勘探和发掘情况,北城墙大致呈东西走向,现存高度为1.5~1.7米。因城墙内侧有民房,探沟未能全部解剖城墙。发掘的城墙宽约20.7米。城墙北部边缘系包砖结构,包砖已垮塌,从解剖情况看,较有规律的砖有4层,为错缝平砌。砖的大小规格不一,有“绵竹城”砖、钱纹砖、五铢钱纹砖、“八”字纹砖、菱形纹砖、楔形砖等。夯土北部有修筑城墙之前挖的基槽,剖面大致呈梯形。已解剖的城墙夯土剖面有a、b、c、d四部分,夯土b部分为主城墙,夯土a和c部分为侧城墙,其中夯a和夯c均叠压夯b,为中央夯筑法夯筑而成。夯d城墙靠外部的基槽内及其上部夯土,夯筑前先在下部挖基槽,然后层层夯筑而上,其上即是城墙包砖。四部分交界处陡直,应为板筑法筑成。
2019年,绵竹故城遗址列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护范围:东、北至绵远河,西至獐子堰,南至尹家梁子、上店子梁子一线外延20米。
建设控制地带:东、北与保护范围重合,西至保护范围西缘外延100米,南至保护范围南缘外延100米。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绵竹故城遗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