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堰-千佛岩景区旅游景点介绍
东风堰,即位于位于四川省乐山市夹江县境内的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是四川省第一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东风堰位于长江三级支流青衣江夹江段左岸,是夹江县境内一座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城市防洪、发电及城乡工业、生活供水、城市环保功能的水利工程。工程始建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距今已延续使用350余年。东风堰现为乐山市第二大水利工程,夹江县骨干水利工程。灌区由官方和民间共同管理,渠系配套完善,分布合理,自流灌溉。东风堰现于青衣江夹江县五里渡千佛岩水电站库区无坝引水,引水流量50m3/s。灌区覆盖夹江县境漹城、黄土、甘霖和甘江4个镇48个村,农业灌溉面积达7万余亩。
青衣江源于四川省宝兴县夹金山,全长289公里,流域面积12928平方公里,水量丰沛,夹江段多年平均流量为515m3/s,丰富而稳定的水量使两岸成为灌溉农业发达区域,元、明时期逐步形成众多小型渠堰如八小堰、市街堰。清康熙元年(1662)青衣江水资源短缺,时任夹江县令王世魁于青衣江竹笼筑坝、开渠,引水灌溉,并将下游的八小、市街等灌渠纳入工程体系中。堰首引水口位于毘卢寺外,因寺得名毘卢堰。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更名为龙头堰。1930年,渠首引水口因河道下切,引水困难。时任夹江县长胡疆容将取水口由龙脑沱改到上游迎江石骨坡。1967年更名为东风堰。1975年取水口由石骨坡再次上移到迎江群星村五里渡。东风堰延用至今,已有350余年悠久历史,成为青衣江流域传统无坝引水灌溉工程的典范。
350余年来,古堰渠首曾多次上移,以抵消青衣江河床不断下切的影响,从而保持了灌区的可持续利用。今天的灌溉面积已由当初的467公顷发展到5113公顷,增加10余倍,灌区农作物复种指数由原来的2.34提高到2.68,农作物种植面积由17.53万亩增加到20.05万亩,通过改造中低产田土,每年新增产值1587.68万元,按综合水利分摊系数进行效益分摊,每年新增产值444.55万元。
东风堰流经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佛岩摩岩造像景区,与千佛岩风景区构成青衣江畔动静相宜的历史文化走廊,治水碑刻与石窟造像并存,传播了灌溉文明,深化灌溉文化的内涵。此外,东风堰东、西干渠穿夹江城而过,完善了城市供排水体系,美化了城市环境。
几百年来,东风堰为夹江县农业发展、农作物增产、农民增收、县城人居环境改善、旅游景区美化做出了积极贡献,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环境效益明显。因其当时先进的工程技术和灌区管理成为西南地区沿江可持续性灌溉工程的卓越范例,通过传统的无坝引水技术,实现自流灌溉,推动地方农业发展。地方政府专业指导与乡村用水户协会协同管理,保证了该项工程持续运用350余年。同时,工程沿线遗留了千佛岩等大量历史文化景观,见证了灌溉工程在区域历史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这一工程展现了传统水利设施的可持续利用,以及水利与当地文化的结合,可以说是东亚地区濒临消失沿江灌溉农业的缩影。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东风堰-千佛岩景区”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