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四川省>乐山市>五通桥区旅游景点

五通桥

五通桥景点照片

五通桥旅游景点介绍

四川省乐山市下辖区

  五通桥区,隶属四川省乐山市。位于四川省西南部, 岷江中游。 总面积473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五通桥区下辖8镇。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五通桥区常住人口237933人。

  秦惠文王后元十四年(前312年),置南安县。1985年,五通桥区改属乐山市。

  2020年,五通桥区地区生产总值231亿元,增长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下降2%。

五通桥区历史沿革

  帝喾至周朝,区境属蜀国辖地。

  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前316),秦灭蜀。后元十四年(前312年),置南安县。后元十五年(前311年),设蜀郡,区境隶蜀郡南安县地。

  汉初,区境为南安县侯国属地。建元六年(前135),割蜀郡、广汉郡,置犍为郡,区境隶犍为郡南安县。王莽“新朝"(9一23年),犍为郡改为西顺郡,区境为西顺郡南安县地。东汉,西顺郡复名犍为郡。至蜀汉,区境隶犍为郡南安县。

  晋,置犍为郡,领南安等五县。至刘宋、南齐,区境为犍为郡南安县地

  梁大同十年(544),废犍为郡,置戎州,领郡辖县。至西魏,区境隶戎州六同郡僰道县,北周保定三年(563),区境被戎州、嘉州、陵州三州分割,隶嘉州平羌郡平羌县、戎州沉犀郡武阳县、陵州怀仁都蒲县。

  隋开皇三年(583),置戎州,废沉犀郡,改武阳县为犍为县,区境西南部隶戎州犍为县。四年,嘉州平羌县移入区境。区境东北部隶嘉州平羌县。开皇十一年(591),平羌县迁出区境,改置大牢镇,开皇十三年(593年),升为大牢县,区境东北部隶资州大牢县。大业十一年(615),析置玉津县,区境西北部隶眉山郡玉津县,东北部隶资阳郡大牢县,西南部隶戎州犍为县。

  唐,区境东北部隶荣州大牢县,西北部隶嘉州玉津县,西南部隶嘉州犍为县。贞观元年(627),分大牢县地析置旭川县(今荣县)。景龙二年(708),省云(荣)州、罗水、云川、胡连三县,并入大牢县。天宝元年(742),改大牢县为应灵县。

  五代,前蜀、后蜀仍循唐制,区境隶属未改变。

  宋乾德四年(966),改玉津县为玉津镇,并入键为县。区境西南和西北部隶嘉州犍为县,东北部隶荣州应灵县。庆元二年(1196),改嘉州为嘉定府,改荣州为绍熙府。宝祐后,废荣州。

  元至大四年(1311),废应灵县入犍为县。隶四川行中书省嘉定府路。

  明,嘉定州在五通桥设四望溪口巡检司。

  清初,设盐捕通判,康熙十二年(1673),升嘉定州为嘉定府至清末。

  民国2年(1913年),区境隶上川南道犍为县。民国3年(1914年),改上川南道为建昌道。民国24年(1935),犍为县隶四川省第五行政督察区,区境为犍为第四区。民国25年,区境调整为第四区(五通片)、第五区(西坝片)。31年,改第五区为第七区(西坝片)。民国37年,改第七区为第三区(西坝片),五通片仍为第四区。民国38年,第四区改为指导区。

  1949年12月,区境获解放。成立五通桥军管分会,隶于中国人民解放军乐山军事管制委员会,并受犍为县的领导。

  1950年,犍为县属川南行政区乐山专区,五通片为犍为县第四区,西坝片为犍为县第五区。8月,第四区划为第七(马踏区)、第八两区,五通片为第八区,西坝片为第九区,

  1951年,以犍为县第八区建制,成立五通桥市,隶川南行政区乐山专区。

  1952年8月,犍为县第九区(西坝片)划归五通桥市管辖,为五通桥市第六区。

  1953年,撤销4个行政区建立四川省,五通桥市属四川省乐山专区,

  1954年,五通桥市第六区(西坝片)划归乐山县,为乐山县第十区,

  1959年,撤销五通桥市,并入乐山县,为乐山县五通桥区

  1962年,恢复五通桥市,直隶乐山专区。

  1964年,改五通桥市为五通桥区,为乐山专区直辖区。

  1978年,五通桥区与乐山县合井,成立乐山市(县级),为乐山地区乐山市五通桥区。

  1985年,撤销乐山地区、乐山市,设立地级乐山市,五通桥区改属乐山市。

五通桥区地理环境

五通桥区位置境域

  五通桥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岷江中游。介于东经103°39′45″~103°56′48″,北纬29°17′29″~29°31′30″之间。东北接井研县,东与南连犍为县,西邻沙湾区,北靠市中区。东西长27.89千米,南北宽26.18千米,总面积473平方千米。

五通桥区地质

  五通桥区出露地层主要是中生界三迭系、侏罗系和新生界第四系的河湖沼泽、滨湖浅湖相沉积和近代河流冲积与洪积层。由黄灰色层块石英砂岩、粉砂岩、页岩夹煤、紫红色砂质泥岩、灰绿色钙质砂页岩、石灰岩、灰棕紫泥岩、紫红色砂质泥岩与砂岩不等厚互层,新冲积地层具近代河流冲积与洪积层二元结构等组成。

五通桥区地形地貌

  五通桥区地貌有平坝、浅丘陵和低山,以丘陵为主。岷江由北向南纵贯全境,将区境分隔为河东、河西两大片。地势北高南低,东西两部向中部倾斜。中部岷江两岸平坝,河西片的西北部和河东片系浅丘,河西片的沫溪河以南系深丘(低山区)。

五通桥区气候

  五通桥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热,热量丰富、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四季分明,无霜期长、日照偏少。年平均气温17.4℃,年平均降水量1390.6毫米,年均降雨日173.2天;年均光照时数1119.7小时,年均太阳辐射量每平方厘米82.973千卡;无霜期334.5天。

五通桥区水文

  五通桥区河流总长96.25千米,茫溪河、磨池河、沫溪河、眠羊河等河流汇集于岷江。地下水以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为主,孔隙水分布于岷江平坝与河心洲坝,裂隙水分布于岷江东、西部丘陵区,岩溶水分布于区境西南部低山区。

五通桥区土壤

  五通桥区土壤5个:水稻土、潮土(冲积土)、紫色土、黄壤土、盐土。

五通桥区荣誉称号

  2021年3月,五通桥区入选四川省第二批城乡社区治理试点单位

  2021年8月,乐山市五通桥区入选2021—2023年度“四川省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名单。

五通桥其他介绍

  介绍
五通桥区位于乐山市南24公里,是一座颇有特色的水乡古镇。涌斯河和芒溪河把五通桥分为四望关,青龙嘴、竹根滩三部分。五通桥依山傍水,青山照映,绿水环绕,玲珑秀丽,民俗独特。清代诗人李嗣源称赞“烟火万家人上下,风光应不让西湖”,故有“小西湖”之称。
五通桥融山、水、树、镇为一体,水多桥也多,镇内各种风格的桥把3片陆地连结起来,荡舟河上,穿行桥下,可领略小镇风光。五通桥的另一景观是这里的黄木角树,几百株苍劲雄伟,枝繁叶茂,童童如盖,树沿着河,街沿着树,形成了五通桥独特的风光。这里还是全国七大“游泳之乡”之一,芒溪河是天然的游泳训练场,多年来培养了许多优秀的游泳运动员。 五通桥还是青年英雄丁佑君烈士的故乡。菩提山上建有“丁佑君烈士纪念馆”,馆名匾额为-所书,馆内还陈列有-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这里绿树环绕,清新优美,还可鸟瞰整个市容。
五通桥每年五月端午节,都要举行传统的龙舟竞赛,规模宏大,场面壮观。 交通
从乐山市联运车站或新城南客运站都有到五通桥的班车,车次很多,票价3.5元左右。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五通桥”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五通桥”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