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孝台旅游景点介绍
教孝台,位于蓬溪县宝梵镇长海村冬笋沟。清乾隆本《蓬溪县志》载:五代后蜀广政元年(938),孝子程崇雅,字孟宗,母疾笃,冬月思笋,孟宗无计可得,乃往林中抱竹而泣,须地裂,出笋数茎,持归奉母,食毕疾愈。世传二十四孝中,“孟宗哭竹”是也。广政二十年(957)十二月,为表彰程孟宗建“教义台”。
教孝台简介
乾隆五十一年(1786),潼川知府张松孙至此,觉立意不确,遂与知县谢泰宸捐银重修,更名为“教孝台”,至今存其遗址。清代潼川知府吴树臣、张松孙,知县朱云骏、宋家蒸,诗人涂卿云、何中权等人,都为教孝台题过诗。
《蓬溪县志》(清朝乾隆版)记载,原名“孝义台”。《四川通志》也有记载。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广政二年为旌志孝子程孟宗而建立。清朝乾隆年间潼川知府张松孙更名为教孝台,立意更显。《孟宗哭竹》入二十四孝史。民国十年巴中县知事谒之,立咏律诗一首纪念。
教孝台历史由来
蓬溪县城西南三十里的宝梵乡附近,有一地名叫“冬笋沟”。冬笋沟里,清代修有一座教孝台。关于它的来历,还有一段怪诞的传说。
据《蓬溪县志》(清道光版)载:五代后蜀时,今冬笋沟内有一青年,名叫程崇雅,性友孝,父早亡,与母相依为命。
相传,一年冬天,崇雅之母因劳累过度,患了重病。崇雅问母亲想吃点什么?母亲说:“我想喝碗笋汤。”当时,天寒地冻,哪里有笋呢?崇雅一筹莫展,无计可得。最后只好跑到竹林中,抱住一根竹子哭泣。哭啊,哭啊,崇雅的孝心终于感动了上帝。不一会儿,地下裂开一条缝,长出几根冬笋来,崇雅见状大喜,持笋而归,制汤进母。程母喝了冬笋汤后,说也奇怪,她的疾病也说慢慢好了。从此,人们就把这条沟叫做“冬笋沟”,并修筑了教孝台,用以纯化民风。
教孝台其他介绍
教孝台,位于蓬溪县宝梵镇长海村冬笋沟。清乾隆本《蓬溪县志》载:五代后蜀广政元年(938),孝子程崇雅,字孟宗,母疾笃,冬月思笋,孟宗无计可得,乃往林中抱竹而泣,须地裂,出笋数茎,持归奉母,食毕疾愈。世传二十四孝中,“孟宗哭竹”是也。广政二十年(957)十二月,为表彰程孟宗建“教义台”。乾隆五十一年(1786),潼川知府张松孙至此,觉立意不确,遂与知县谢泰宸捐银重修,更名为“教孝台”,至今存其遗址。清代潼川知府吴树臣、张松孙,知县朱云骏、宋家蒸,诗人涂卿云、何中权等人,都为教孝台题过诗。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教孝台”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