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四川省>雅安市>荥经县旅游景点

何君尊楗阁刻石

何君尊楗阁刻石属于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何君尊楗阁刻石景点照片

何君尊楗阁刻石旅游景点介绍

隶书书法碑刻

  《何君尊楗阁刻石》是刊刻于东汉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六月的一方摩崖石刻,又称“何君阁道碑”“尊楗阁碑”等,无撰书人姓名,属隶书书法作品,原石现位于四川雅安市荥经县烈士乡冯家村钻山洞荥河南岸陡崖峭壁上,另有清代摹刻碑存于戴匡书院(今荥经中学)。

  《何君尊楗阁刻石》略呈正方梯形,高65厘米,上宽73厘米,下宽76厘米,全文共52字,四周凿以边框,排列7行,每行7字、9字不等,最大字径宽9厘米,高13厘米,记录了蜀郡太守何君役使刑徒修筑栈道的事迹。 书法风格上,《何君尊楗阁刻石》全以中锋行笔,以篆书线条作隶,线条圆劲,笔势纵横,典雅古拙,舒阔挺劲,力求破篆书之圆而立隶书之方,其字型之方扁、长短、广狭、大小参差不齐,具雄强磅礴之气势,而结字布局又不失严谨整饬,并施以边栏,颇见经营之妙,与汉隶中摩崖刻石一路的《石门颂》《西狭颂》《鄐君开通褒斜道摩崖》等相类,皆具有较多篆意。

何君尊楗阁刻石历史传承

  《何君尊楗阁刻石》最早见于宋代洪适《隶释》,称“蜀郡太守何君阁道碑”。宋代娄机《汉隶字源·碑目·何君阁道碑》称:“建武中元二年立,在雅州。《墨宝》云:‘见于荣经县,以适卭莋之路也。出于绍兴辛未。’”清代冯云鹏等《金石索》据《古刻丛钞》记载有《何君阁道碑》拓本。据《〔民国〕荥经县志》所录的荥经举人汪元藻《重修何君阁道碑跋》记载,原刻石在明代为巡按吴某取去,于是汪元藻请在成都的书法家沈鹤子据《金石索》临摹刻碑立于原荥经中学内。近现代考古学家邓少琴《益部汉隶集录》据沈鹤子临本双钩图录,后之编录碑刻者误传为汉隶真迹。公元2004年3月14日,《何君尊楗阁刻石》原石由四川雅安市荥经县烈士乡民建小学教师刘大锦、牟建在该乡冯家村发现。之后,《何君尊楗阁刻石》先后被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何君尊楗阁刻石其他介绍

  《何君尊楗阁刻石》位于荥经县城西十四公里(108国道2440公里)的烈士乡冯家村钻山洞荥河南岸陡峭崖壁上。刻石镌于高约350厘米,宽约150厘米的页岩自然断面上,上面岩石呈伞状向前伸出约2米,形如屋顶,有效地保护了刻石免遭日晒雨淋。刻石四周随字体变化凿成一不规则梯形,高65厘米,上宽73厘米,下宽76厘米。全文共52字,排列7行,随字形简繁,任意结体,每行7字、9字不等。刻文:“蜀郡太守平陵何君,遣掾临邛舒鲔,将徒治道,造尊楗阁,袤五十五丈。用功千一百九十八日。建武中元二年六月就。道史任云、陈春主。”字迹清晰完整,最大字径宽9厘米,高约13厘米。书法风格极具早期汉隶典型特征。结体宽博、横平竖直,波磔不显,古朴率直,中锋用笔,以篆作隶,变圆为方,削繁就简。其章法错落参差,洒脱大度,反映了由篆及隶的演变过程。

  《何君尊楗阁刻石》最早见于宋代洪适《隶释》记录,全文记载与刻石完全相同。洪氏记:“蜀郡太守何君阁道碑,字法方劲,古意有余,如瞻冠章,甫而衣缝掖者,使人起敬不暇。虽败笔成冢,未易窥其藩篱也。”洪氏《碑氏》:“其文7行,字数不等,或六字或九字。宋代晏袤评《开通褒斜道刻石》:书法奇劲,古意有余,与《蜀郡太守何君阁道碑》体势相若,今《何君碑》不传。”《字源》证此碑在雅州。《墨宝》记:“此碑出于绍兴辛未年(公元1151年)在荥经县,以适邛笮之路也。”清代冯晏海《金石索》据《古刻丛钞》记载有《何君阁道碑》拓本。康有为《广艺舟双揖》对该碑盛赞有余。据民国十七年版《荥经县志》载:“荥经举人汪元藻《重修何君阁道碑跋》:原刻石失传久矣,原碑在明季为巡按吴某取去。他本人请在成都知名书法家沈鹤子据《金石索》临摹刻碑立于原荥经中学内。近代邓少琴《益部汉隶集录》据沈氏临本双钩图录,后之编录碑刻者已误传为汉隶真迹。《何君尊楗阁刻石》的发现,佐证了宋代史书的记载,纠正了后期碑刻志书的误记。

  《何君尊楗阁刻石》的发现为“南方丝绸之路”提供了非常难得的资料。同时也为“牦牛道”荥经段路线找到了实物证据,推翻了以往史学界的不实记载。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何君尊楗阁刻石”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何君尊楗阁刻石”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