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天津市>和平区旅游景点

《大公报》旧址

《大公报》旧址属于和平区文物保护单位
《大公报》旧址景点照片

《大公报》旧址旅游景点介绍

天津市境内旧址

  创刊于天津的大公报在天津有三处旧址,在几次城市大规模改造中,一九○二年的创刊地及哈尔滨道的大公报印刷厂先後被拆除,仅剩下一九○六年建成投入使用的位于天津市最繁华的金街(和平路)四面钟一处旧址。由于一九五六年大公报迁至北京,报社便将此处建筑无偿捐献给国家。 此座三层楼的日式建筑保留完好,半个世纪以来大公报在这里度过了最辉煌的年代,许多享誉国内外的名记者,包括范长江在此期间成名,无数震撼世界的名作在此处出版。

大公报旧址文化品牌

  但是,究竟保留与否,仍未听到有明确说法。在天津市设卫建城六百年前夕,记者在刚刚建成开馆的天津博物馆采访了天津市文物局文物处长赵文刚,这位考古专家明确表示,市委市政府一再提出要提高天津市的文化品位,大公报不仅仅是一张世界著名的报纸,同时也是天津引以为骄傲的文化品牌。大公报此处旧址,也是天津市现存的唯一的旧址。经研究,此处旧址不但一定要保留,而且要由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升格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并且在今後充分加以利用。

  经过海河第一期改造,位于此处的大公报旧址与海河之间的建筑已经被拆除,直接面临海河。如果保留此处旧址,大公报旧址必将成为海河岸边的一个文化亮点,供人们瞻仰和浏览。

《大公报》旧址其他介绍

  《大公报》旧址

  时代:1906年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和平路169-1号

  类别: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大公报》由天主教徒英敛之于1902年创办。社址最初设在法租界,1906年迁于此处。报纸初期除宣传法国天主教外,还主张维新,提倡君主立宪。辛亥革命后,英敛之于1916年将《大公报》转卖给皖系政客王郅隆,《大公报》遂成为安福系的喉舌。1926年盐业银行经理吴鼎昌等人接办了《大公报》,并将其改造成一份“不党、不卖、不私、不盲”的纯民营报纸。“九•一八”事变后,由于日租界形势紧张,《大公报》又迁入法租界。抗日战争前夕,华北局势不稳,《大公报》增出了上海版和汉口版,1938年又开办了香港版和重庆版。“七•七”事变后,天津的《大公报》停刊,抗战胜利后又在此处复刊。1966年大陆的《大公报》终刊,而香港版的

  《大公报》一直发行至今。《大公报》旧址东临哈密道,南沿和平路,西抵四平东道,北临嫩江路。为一座二层西式楼房,建筑现状较好。

  《大公报》目前是世界著名报纸,同时也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报纸之一。《大公报》创刊于天津,1906年迁址于此,在此共出版发行了25年,其间《大公报》曾两次易主一次停刊,在此处经历了25年的风风雨雨之后,《大公报》也从当初创刊时的宗教报纸发展成为能针砭时弊,反映民众呼声的著名报纸,故该处报馆旧址应予以保护。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大公报》旧址”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大公报》旧址”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