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赞景点>台湾省>基隆市旅游景点

基隆港

基隆港景点照片

基隆港旅游景点介绍

台湾岛北端海港

  基隆港位于台湾岛北端,是台湾北部海上门户,重要的海洋渔业基地。北纬25°09′,东经121°44′,地处台湾省北部的基隆市。港口水深达11.5 米。港口三面环山,沿海湾建有 40 余个泊位。港口年吞吐量约3500~4000万吨,吞吐主要货物有粮食、石油、水泥、木材 、化肥和钢铁等。世界第十大集装箱运输港 ,1990年的吞吐量为181万标准箱。基隆港为台湾北部重要的天然良港,也是海运转运中心辅助港--高价值货物进出口港。以货柜为主,散货为辅。是环岛航运之主要枢纽港,结合观光,亲水性之港口。

基隆港港口概况

  基隆港(KEELUNG)位于台湾岛北端,是台湾北部海上门户,重要的海洋渔业基地。北纬25°09′,东经121°44′,地处台湾省北部的基隆市。港口水深达11.5米。港口三面环山,沿海湾建有40余个泊位。港口年吞吐量约3500~4000万吨,吞吐主要货物有粮食、石油、水泥、木材、化肥和钢铁等。世界第十大集装箱运输港,1990年的吞吐量为181万标准箱。

  基隆港为台湾北部重要的天然良港,也是海运转运中心辅助港--高价值货物进出口港。以货柜为主,散货为辅。是环岛航运之主要枢纽港,结合观光,亲水性之港口。

  港区各主航道水深10-26米;

基隆港发展历程

  基隆港在昔日称为“鸡笼港”或“鸡笼湾”。鸡笼港在十七世纪即有外人足迹,西班牙人占领台湾时就曾对鸡笼港进行调查,并进行了部分建设。清治后期,西方列强的东来,逐渐开启了鸡笼港的发展。在光绪12年(1886年),基隆港以淡水附港的名义正式开放为商港。当时就任台湾巡抚的刘铭传曾进行基隆港的建港规划,并委由当时的台湾首富林维源总办基隆港的建港事宜,也将当时兴建中的纵贯铁路分出支线至港区;但后来建港工程因刘铭传的离职而未全面实行,主要设施中只完成一座陆海联运码头。

  日据时代,日本当局计划将基隆建设成为台湾与日本本土的联络门户,故基隆港正式开始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也就是从1899年到1944年间共五期的基隆港筑港工程(第五期工程因二战爆发而未全部完工),清除了原本密布内港区内的礁石,并在外港陆续整建了大型造船厂及军港、渔港区等设施,从码头货栈到港区铁路系统皆相当完备。这五期的筑港工程,不但奠定了日后基隆港的发展基础,也使基隆港在1970年代前稳坐台湾第一大港宝座。较特别的是,基隆港的筑港工程并不由政府行政系统负责,而是由日本军方主导,并被列为日本海军列管军港之一。

  基隆港原由其所在的台北州设立“港务部”来管理,并由台湾总督府交通局海务部监督,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改由直属于台湾总督府的基隆港务局负责。基隆港由于当时台湾主要物资吞吐港及海军基地的地位,在大战末期首当其冲,成为美军轰炸的首要目标。港埠设施及港内停泊船只皆毁损严重,港区几成废墟。

  1945年,台湾归属中华民国,续设基隆港务局,隶属于台湾省政府交通处。港务局改组时以打捞港内一百多艘沉船及复建码头、桥梁、船渠、船坞、运河、防波堤、修理场及仓库等原有设施为主,1953年以后才开始增设港埠设施,如增建西29、30号码头、渔港区突堤码头、兴建通栈仓库等,并填筑大沙湾海水浴场以兴建船渠。

  复建完成之后,基隆港开始快速发展。1961年至1974年间,港务局改建内港设施,并开始在外港及东岸兴筑码头。1974年至1981年间开始积极扩建外港,并先后兴建两座大型突堤码头,以消除内港瓶颈及岛内成长的运输需求;连接港区及高速公路的东岸、西岸高架桥也兴建于同时期。1982年至1992年,为因应货柜运输时代的来临,以改建及增建货柜码头为主。基隆港的营运量在1980年代到达高峰,到了1984年,基隆港更成为世界第七大货柜港。

  发展至今,基隆港的码头总数从日据时期全坐落在西岸的18座,扩增为现在的57座(西岸37座、东岸20座)。2006年年度全台湾地区台湾地区关税总收入之中,经基隆港之收入为新台币821亿余元,占总收入之60.54%,足见基隆港在台湾经济体系的重要地位。

  因台中港2009年货物装卸量与吞吐量已超越基隆港,成为台湾第二大国际港,而基隆港则成为台湾第三大国际港。

  基隆港的营运机构为台湾港务公司基隆港务分公司。其前身为基隆港务局,最初为台湾省政府附属之事业机构,1999年精省后改隶台湾地区交通部;2012年行政院组织再造实施后,台湾地区交通部于同年3月1日起实施“政企分离”之航港管理作法,将各港务局公司化合并成立国营之“台湾港务公司”,原基隆港务局则改制为基隆港务分公司。

基隆港发展瓶颈与对策

  基隆港与基隆市唇齿相依,基隆市区的街廓即沿着港区发展,而早期基隆市民的生计更是与基隆港息息相关,昔日广布市区的“委托行”及酒吧就是一例。但进入1990年代之后,基隆港除了要面对国内外传统港口的竞争,还要应付中国大陆东南各新兴港口的快速崛起。而基隆港的港区规模已到达极限,却因为港埠用地紧邻市区及山区而无法扩建,港内大部分码头的吃水深度又无法停泊巨型货柜轮,导致许多船只被迫弯靠高雄港与台中港。基隆港的总运量于1990年代开始衰退,港口排名也在十年内,由世界前十大迅速跌到三十名以外。

基隆港兴建新港

  基隆港于1980年代,正逢港埠营运的高峰期,当时港内船席不足的情形常常发生;基隆港务局于1980年代中期,为了解决基隆港的拥挤状况,提出在基隆港以西的外木山海岸兴建“基隆超级深水港”,即“基隆新港”的兴建计划,在基隆港营运状况开始衰弱时,曾被认为是重振基隆港营运的最佳方法,但是之后一直无实际动作。在1997年,交通部以建设新港的难度过高、经费太过庞大等理由,否决了兴建新港的提案,以在新北市八里区兴建淡水新港(即今台北港)作为替代方案。此举引起了基隆市各界的不满,认为此举将会封杀了基隆港,甚至基隆市的未来发展。虽然如此,基隆市各界仍未放弃兴建新港的可能。

基隆港开放观光

  近年来,为了提升竞争力,基隆港开始转型为结合观光、亲水性之港口。港务局在2002年正式开放港区观光,让游客可以搭船游览基隆的港埠风光。另外,为了吸引国际航运业者落脚,基隆港在2003年时设立了自由贸易港区。

基隆港港市合一

  “港市合一”的构想在1970年代时已经存在,在1989年时已是选举政见要点。为了促进基隆市港两方的发展,基隆市各界自1990年代开始积极推动。2001年6月28日,港市合一的专责机构“基隆港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由基隆市市长(时任市长为李进勇)兼任主任委员。但交通部于2002年2月21日,函各港管理委员会暂行停止委员会运作。

基隆港历史沿革

  基隆港于清光绪12年(公元1886年)建港,为台湾第二大港口,世界第39大货柜港﹝2004年止﹞。是台湾北部重要的天然良港,也是海运转运中心辅助港--高价值货物进出口港,环岛航运的主要枢纽港。货运方面以货柜为主,散货为辅,并有数艘国际性大型邮轮固定弯靠。已开始转型为结合观光,亲水性的港口。为了促进基隆市港两方的发展,正进行港市合一。2001年6月28日,专责机构“基隆港管理委员会”正式成立,由基隆市长﹝当时市长为李进勇﹞兼任主任委员。基隆港在60年代前一直是台湾最大的港口,仍是仅次于高雄港的台湾第二大港。

基隆港其他介绍

  出基隆火车站首先映入眼帘的即是基隆港,湛蓝的海水四季与基隆人共同生活,在此驻足可观看海港风情,与定期由各国驶进之豪华客轮、邮轮,是谈心赏夜景的最佳去处。

  自日据时代开始修筑基隆港,当时由于工程十分艰难辛苦,因此造成有许多工人殉职,于是兴建一座筑港殉职纪念碑,其中以公元1924至1928年兴建西十六号码头时殉难的职工为主;

  筑港殉职纪念碑位于基隆港三、四号码头附近山坡上,筑港殉职纪念碑述说着先民创建港区的辛血汗历史,而现在似乎仍环拥守护着港湾,而筑港殉职纪念碑的所在地也是眺望基隆港的最佳景点。

  除了可以到基隆港吹吹海风,看渡-船运载货轮的盛况外,基隆港附近也有许多旅游景点与古迹,例如仙洞岩、狮球岭炮台、狮球岭隧道、十八罗汉洞、白米瓮炮台、海门天险等,这些古迹名胜可在白天时遨游,夜晚则可以前往基隆庙口夜市品尝营养三明治、天妇罗、面线羹、奶油螃蟹、蚵仔煎、红烧鳗羹、八宝冬粉、甜酒酿、一口吃香肠、旗鱼羹等等地道小吃。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基隆港”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

我要对“基隆港”发表赞美或吐槽

我的昵称:
昵称不填则为匿名发表,会降低审核的通过率。

请输入需要发表的内容:

● 请严格尊从本站的《用户行为规范》及国家相关法规,文明发表。

● 您发表的内容需要经过我们的人工审核,不能马上展现属正常,请知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