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春古城旅游景点介绍
恒春镇位于台湾省屏东县的最南部,背依中央山脉的南端,东邻太平洋,西临台湾海峡,南邻巴士海峡,是台湾岛的南部门户,也是台湾最著名的风景区。由于气候温暖,从前此地遍布蝴蝶兰,恒春的古名“琅峤”,就是排湾人语“兰花”的音译。
恒春镇经济发展
恒春镇一向以农业生产为主,农作物栽培曾有“三宝”之说,即琼麻、洋葱、西瓜。这三种作物都具有不怕风的特点。其中,琼麻于1901年引进台湾,次年移植数株到恒春殖育场,由于生长良好,开始大量种植。台湾光复后由于琼麻用途多元化,除制绳索外,还广泛用于吊床、麻袋编织、鞋、地毯、毛刷及造纸等。该镇居民纷纷把林木砍掉,种植琼麻,产量最高时1个月可达200余吨。
1965年美国为派军队前往越南作战,曾在恒春进行长达6个月的演习训练,结果大量琼麻园被摧毁,从此一撅不振。
直到80年代中期,为发展该镇的旅游业,一些观光琼麻园才又兴办起来。除“三宝”外,该镇还有香蕉、槟榔、番茄等作物。该镇福德路的槟榔滩、槟榔店、槟榔批发行林立,日销售量达5万粒,俗称“槟榔街”,是全省著名的槟榔集散地。
台湾省畜产试验所一分所设在恒春镇,俗称垦丁牧场,面积达1150公顷,有种牛1000余头,种羊100余头,种植的牧草有150多种,是台湾重要的畜牧研究基地之一。
恒春镇发展
从台湾本身的发展而言,恒春镇地处全岛最南端,从考古资料证明自旧石器时代末期以来即有人类活动,诸多新石器文化遗址更见活动之频繁,这些原住民大致而言应是后来文献所载活动于恒春半岛上的阿美人、排湾人与西拉雅平埔人的祖先。
这些族群生活是以台南为政治中心,但是由于台南以北的台湾西部平原远比恒春半岛适宜农业的开发,因此中国大陆移民来台的汉人自大约400年前陆续的在适宜农业开发与族群发展地区定居,要到人口饱和以后才会被迫由屏东平原向恒春半岛推进。
甚至政府有计画自中国大陆移民来的汉人也不会以恒春半岛为优先考虑定居之处。而且自从日本统治台湾乃至国民党政府迁台以后更是一反从前而采重北轻南政策,因此19世纪以后,台湾北部逐渐现代化过程中,恒春镇工商业始终不发展,这就更造成恒春镇现代化的迟滞。
基于以上分析。无论从世界史,中国史或是台湾史的发展来看,恒春镇虽然自五千年前便有人类居住与活动,但是必须到16世纪前后才成为列强注目之地,到19世纪中叶才为中国政府所关注,但到20世纪仍是台湾的边陲之区。从现代化观点,不得不说它处于困境。
但是困境中的恒春镇,也从另一面保留了许多他处所没有的条件,我们不但可以说它是较不受现代文明污染的一处仙境,而且因之充满了建设美好远景的条件。
恒春镇历史沿革
恒春镇原名“琅桥”,是高山族同胞聚居的“琅桥社”。清同治十三年(1874),恒春半岛发生牡丹社事件,钦差大臣沈葆桢督办军务,到此巡视时,发现此地未设防,考虑到此地位于台湾岛最南端,地理位置十分重要,且四时如春,故取名恒春,并单独设县。
清光绪元年(1875)开始动工修筑恒春城,光绪五年(1879)建成,周长880丈,城基厚达2丈,有东南西北四门,城楼高1丈7尺,宽6丈9尺,威严耸立,成为台湾岛南部的门户。日本侵略者占领时期,恒春隶属高雄州。台湾光复后,1946年设恒春镇。
恒春镇文化教育
高级职业学校
恒春工商
初级中学
屏东县立恒春初中
屏东县恒春镇恒春小学
屏东县恒春镇恒春小学南湾分校
屏东县恒春镇侨勇小学
屏东县恒春镇大光小学
屏东县恒春镇大光小学山海分校
屏东县恒春镇水泉小学
屏东县恒春镇水泉小学龙泉分校
屏东县恒春镇大平小学
屏东县恒春镇垦丁小学
屏东县恒春镇垦丁小学鹅銮分校
恒春古城其他介绍
恒春古城位于台湾屏东县恒春镇,是清朝在恒春县的县治所在。它始建于光绪元年十月十八日(1875年11月15日),光绪五年七月十五日(1879年9月1日)落成,为台湾现存城池之中唯一保存所有城门的一座。
恒春县城周长有880丈(约2600米),城基厚2丈、而外墙高有1丈4尺5寸;内墙则高1丈3尺4寸,墙宽1丈6尺,设有四门,除南门有“明都门”之称,其余三门仅称东门、北门、西门。城门外有壕沟,城门处设有桥梁,各个城门之间还设有炮台。而在城里有县署、典史署、文庙、同善公所、天后宫、风神庙、城隍庙、福德祠、三山国王庙、白龙庵、五龙君王庙、观音庙等设施。城里较为热闹的地区在西南部,主要街道有县前街、西门街、打铁街、南门街、客人街、东门街、北门街与土地公街等等。
恒春古城在日治时期的昭和十年(1935年)被指定史迹名胜天然纪念物,二战后于民国七十四年(1985年)被公告为台闽地区二级古迹,后改为国定古迹,现为屏东县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Hengchun Ancient City
必去理由:台湾现存城池中唯一保存所有城门的古城
景点信息最后更新时间@2022-02-23,如果您发现“恒春古城”景点内容有误或有更新,请点我纠正或提供新信息。